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陕北红军[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领域,学界较多关注陕甘边根据地和陕甘边红军,对陕北根据地及陕北红军涉猎偏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陕北红军的建立过程、陕北革命领导人与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名称辨析、陕北红军与长征胜利等方面,[2]鲜少专门总结陕北红军的建军模式与经验,诸如陕北红军如何创建壮大、陕北红军的兵源构成、党组织与群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陕北红军的成军模式及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学界关于西北苏区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西北苏区应称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应充分肯定陕西省委在创建革命根据地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其失误;正确评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几次重要会议的作用;刘志丹并没有给长征中的红军送信;上世纪30年代陕甘武装起义不应称为"兵变"、"兵暴"。  相似文献   

3.
红25军,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他是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兵力多于出发时的部队,也是长征部队中唯一一支开辟新根据地并始终坚守到底的部队.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为贯彻中央指示,保存有生力量,毅然踏上了孤军转移的长征路,并在血战中成功开辟并牢牢坚守了鄂豫陕根据地.在得到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后,红25军主力迅速向陕甘挺进,胜利与陕北红军会师,有力巩固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25军坚决响应中央号召,统一改编为八路军,继续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纵览红25军的辉煌战斗历程,它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佩.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0年前,1934年的一个秋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走上从江西到陕甘边区、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无数英雄用生命写下了一篇壮丽的史诗。中国革命自此转危为安,并最终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长征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和斗争路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陕甘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成绩。一方面,研究陕甘根据地史的专著、专题论文的数量急速增加且质量较高;另一方面,该领域的研究范围有所拓展,研究内容也更加丰富。如对陕甘根据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陕北肃反"的深化研究,尤其是对根据地革命精神的拓展研究,成为陕甘根据地史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和新领域。但该领域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为进一步推进研究,必须充分利用"旧"资料,挖掘"新"资料;开拓研究视野、创新研究理论和改进研究方法;扩展研究领域,丰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坚决同“左”倾错误作斗争,促成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领导红军坚持北上抗日,胜利到达陕北;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把陕北根据地变成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进行抗日战争的前进基地。  相似文献   

7.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份,攻占60多座大小城镇,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8.
刘志丹同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炮兵科。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组织革命军队,为发展和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刘志丹同志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青年时期,响应党的号召到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决心“走最艰难的路,挑最重的担子,过最紧张的生活”。在黄埔军校结业后,他参加了东路军的北伐誓师,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斗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十四师,是由撤离根据地长征北上的红二十五军留下的部队和当地游击武装组建的。在中共鄂豫陕特委郑位三、陈先瑞等人的领导下,独立坚持了近两年的游击战争。直到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副主席才派李涛等人与其联系上。这段历史至今鲜为人知。对此,笔者曾访问过陈先瑞和杜瑜华等人。现综述如下。 1935年,红二十五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相继到达陕北。中共中央从红二十五军领导人  相似文献   

10.
今年10月4日,是刘志丹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刘志丹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英勇善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忠心赤胆,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一、西北红军的主要创建者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他从青少年起,就对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十分崇敬。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他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压迫。他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刘进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概况1.阶段划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史料入手,分析了革命根据地高等教育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对新中国高等教育方针确定的影响;(2)革命根据地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确定的影响;(3)革命根据地高等学校类型(党校、军事院校、国民普通大学)对新中国高等学校类型的构建的影响;(4)革命根据地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课程对新中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魏庆 《国防科技》2006,(9):86-88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16.
肖甡 《军事史林》2013,(9):10-14
陕甘边苏区和陕北苏区连成一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它是党中央和长征各路红军的落脚点,尔后成为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大本营。在创建陕甘边苏区的斗争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经受了各种战斗和考验,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献身精神,成功地实践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迫切需要武器,于是以生产武器装备为己任的兵器工业,应运而生。它随着武装斗争的发展而发展,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巩固而扩大,又随着革命斗争的低落而受挫,随着革命限据地的丢失而结束。面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疯狂的"围剿",红军把扩大和发展兵工生产视为当务之急。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又为兵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从无到有兵工生产在各根据地逐步壮大  相似文献   

18.
在我军革命战争时期的通信发展史上,无线电通信始终是保障指挥与协同的主要手段,同时,有线电通信也在保障指挥与协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高度重视和指导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信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一、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信网建设规模可观1932年10月,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经过两个多月艰苦转战,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南。12月,翻越冰雪覆盖的大巴山,迅速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了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全盛时期,东起城口,西…  相似文献   

19.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实践与古田会议决议有着诸多直接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互为动因的历史过程,尚未得到学术界的梳理和重视。本文在对此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加以论析:一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依据;二是古田会议决议,为东固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领导当地军民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它既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八路军挺进华北进行敌后抗战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坚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大力发展革命军队;坚持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相结合,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陕甘革命根据地斗争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对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