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龚维政 《军事史林》2010,(11):52-55
一、赤壁之战时,三方形势分析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的关键一役。正是经此一役,天下三分,鼎足之势遂成。故此役,乃当时分裂和统一的关键之所。  相似文献   

2.
在役考核需要依托部队实际工作实施,但是依靠指标体系确定的装甲装备在役考核科目无法与部队实际工作完美契合,通过分析考核科目与部队具体工作的差异性,提出基于差异度的科目设计方法,建立考核科目与部队具体工作的差异矩阵,利用差异度等级筛选能够与考核科目结合的部队具体工作,并完善装甲装备在役考核科目清单,为在役考核科目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淮西之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李华锋 《军事历史研究》2004,155(1):104-112
淮西之役是唐宪宗元和削藩最为重要的一战 ,它奠定了“元和中兴”局面的基础。本文对唐政府首先用兵淮西的原因及其名将李在淮西之役中的作用作了分析 ,并就后人对韩愈《平淮西碑》的种种批评和指责作了剖析 ,并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韩升隋朝是自西晋丧乱之后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经过几百年的分裂动乱,整个社会无论在物质生产方面还是在精神道德方面,都遭受了重大的破坏,山河破碎,百废待兴。对于一个新兴的政权来说,首要的政治任务是消除分裂因素,收复失地。一、“辽东...  相似文献   

5.
淡水之役是中法战争后期的一次港口防御战,也是清廷下诏对法宣战后旗开得胜之役,有“淡水大捷”之称。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的刘铭传认为,在整个台湾保卫战中,“论战功固以沪尾一捷为最著”①。由干法军在战斗中受创,史学界对此役评价甚高。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论者多就清朝方面的记载进行研究。一面之词不免失之偏颇,有些情节或夸大或缩小,与事实不甚契合。本文拟将笔者阅及的法国有关档案和著作,结合中国现存史料进行比照分析,旨在揭示淡水之役的若干内幕。一、法军入侵淡水的缘由法军为什么要攻打淡水?法国当局是否把淡…  相似文献   

6.
1948年3月,我陈、粟野战军第3、第8纵队和陈、谢集团第4、第9纵队,为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休整和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乘敌裴昌会兵团由豫西西调西安,渭北、潼关、洛阳间兵力空虚之机,发起了洛阳战役。在这次对洛阳古城的攻坚作战中,第3纵队第8师第23团第1营,以顽强的战斗作风,首先突破敌坚固设防的洛阳东门,为攻城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对全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在3月9日攻城部队袭占洛阳四关、基本肃清外围之敌后,第1营于11日午后奉命担任  相似文献   

7.
史放 《环球军事》2012,(2):53-55
诺曼底登陆成功实施之后,盟军和德军在法国北部的一个重要争夺焦点便是卡昂,而在整场卡昂攻防战的间隙,在该城西面一处名叫卡皮克特的小镇也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夺。加拿大第3步兵师和德国武装党卫队部队在这里交战2天,虽然历时甚短,但也和整场卡昂之役一样,残酷而血腥。  相似文献   

8.
萨拉米海战是希波战争中的关键之役,希腊舰队之所以能以弱胜强,除了统帅将领在军事上深谋远虑的决策、公民战士为保卫城邦浴血奋战之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以及有利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外,还有宗教信仰和民主政治这两大因素对战争的结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9):70-70
一视同仁1814年7月25日,第二次美英战争中的路迪之役,英军少将潘尼斯·拉奥尔伤重被俘,美军准将温菲尔德·斯科特亦遭射伤。巧合的是两人被同时送进野战医院,同一个军医治伤,后来又同住一个病房。  相似文献   

10.
在役考核是装备试验鉴定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性能试验和作战试验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补充鉴定。针对卫星导航系统在役考核过程中考核大纲制定与方案选择的难点问题,通过分析卫星导航系统在联合作战中提供的精准定位、统一授时、辅助精确打击等典型应用场景,归纳出卫星导航系统在役考核需要重视对抗环境、考察关键性能、强调作战效能等特征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役考核指标体系,并将灰色关联理论应用到考核方案的选择过程,为卫星导航系统的在役考核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西之役是中法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役。此役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法国侵略越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其次中国应邀出兵,目的在于保藩固圉;第三,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此役的败因主要有五:一是清廷的决策束缚了守军的手脚;二是山西守军力量单薄;三是守军缺饷械;四是越官拒绝抗法救国;五是越军倒戈相向。认真探讨中法战争第一仗──山西战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中法战争史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16日,南非海军在西蒙斯顿军港举行仪式,宣布向德国订购的4艘"梅科"A—200轻型护卫舰的最后一艘舰"芒迪"号正式入役。随着四艘"梅科"A—200型新舰的不断人役加盟,标志着南非海军进入了新一轮现代化作战舰艇发展阶段。"梅科"A-200是南非海军选中的德国推向第三世界的新型护卫舰的需求而设计的,该舰使用了德国MEKO(由德文"多用途标准舰"一词各单词头一个字母拼成)新技术,其显著特点是:采用模块化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13.
多数英国历史文献认定,发生在英国本土上的最后一次战斗,是1746年觊觎王位的苏格兰小查理王子在卡洛登之役中败北。然而,在肯特郡格拉夫内沼泽地区流传另一种说法,据称当地才是英国本土的最后一战的见证之地,时间则是20世纪40年代的大不列颠空战期间,对阵双方是迫降于此的德国轰炸机组成员和守望乡野的一队普通英国士兵。  相似文献   

14.
翻开《聊斋志异》,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李匡九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人。一日,其治下的一个乡绅被诬陷,为辩白,欲找李匡九,但在衙门前被门役挡住。门役说:“老爷已知此事,你只需拿出二百两白银,便可洗刷罪名。”乡绅请求减去一半,门役说:“我去问问老爷。”门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烟,待他审理乡绅的案子时,故意上堂轻声问:“老爷要不要吸烟?”李匡九摇头拒绝。门役便走下堂对乡绅说:“我为你求情减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的郑成功东征台湾之役 ,在其战略战术的诸多方面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兵学 ,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博大精深。郑成功东征战役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 ,首先在于他所亮出的“反清复明”、“驱荷复台”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正义性特点 ;也在于他能够成功地运用了谋略制胜原则 ,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同时 ,郑成功还能够依靠海峡两岸人民 ,造成了民众参战的作战态势。由于上述因素 ,使郑成功稳操胜券。东征台湾之役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4 0周年之际 ,笔者特以此文作纪念。  相似文献   

16.
平城之役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战争.此役之后,西汉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等,同时开放关市,准许双方民间贸易,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除徙民实边、积粟富国外,西汉大力加强马政建设,发展骑兵,战斗力大幅提高;还注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以加强国防.在元狩二年河西之战、四年漠北之战中,汉军皆大胜,总的局势始得转变.  相似文献   

17.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分析此役的战役实施过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民族统一斗争史的研究,而且对现时代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有裨益.笔者以为,此次战役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装备在役考核评估(Equipment Assessment In Service,EAIS)的逻辑过程和关键问题,界定了装备在役考核评估的内容,构建了装备在役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了各项指标的确定方法,可为规范装备在役考核评估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甲午海战乃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一役,然而清北洋舰队自黄海之战后株守蜷伏军港,惨遭全军覆没,严重影响了整个战局。以往史著均将甲午海战的失败归结于李鸿章“保船制敌”的策略,认为这是“避战保船”的失败主义方针,但笔者在认真查考研究了有关史料之后,认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尚值得进一步商讨。  相似文献   

20.
卫星在役考核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党辉 《国防科技》2017,38(6):046-051
各类卫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和关键作用。我国传统的卫星试验和鉴定具有很强的科研试验性质,承制单位和用户重点关注的是性能检验,较少考虑作战效能和部队适用性等指标。为推动卫星装备建设和应用,装备试验鉴定部门初步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在役考核工作。文章对比了美军装备作战试验与鉴定、我国作战试验与在役考核的概念;提出卫星在役考核的六大特点;分析卫星在役考核的组织方式、组织机构和组织保障的不足,提出相应发展建议;研究卫星在役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分析评估方法、问题反馈与整改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