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经典,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精神价值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代代传承、体味和发展。"两论"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哲学上的理性回答;"两论"在实践上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在理论上则体现着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新阶段继承和发展"两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科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拓宽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初起,就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自己社会理想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分析批判,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从而引伸出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曲折发展过程的阐述,探讨马克思人本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在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军事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准则,是检验和谐社会建设效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从和谐的角度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向目标;科学发展观注重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安定有序的辩证统一、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建设文摘     
知识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和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的"四个尊重"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这一思想体现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以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亲民思想,是对传统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对于充分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整合和发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涛 《中国军转民》2005,(8):30-30,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其中,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实际,努力推进军工文化建设,促进军工行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我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粗的原则,古为中用、综合创新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的重大任务。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分配原则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相适应的 ,充分体现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生产力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要求出发 ,着眼于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分配原则确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恶化背景下的理论探索。生态社会主义主张把社会主义运动同生态运动结合起来,寻找并设计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理想社会蓝图。尽管该理论还有待成熟发展,但其中的生态学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我党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决策。本文从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其中的生态学原则理论分析中总结出该理论对新时期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只是因为社会历史的不同,和谐社会思想所包含的要义以及所追求的目标也随之有所差异。但法之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却是绝大多数法哲学家所认同的,即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保障之基石。从中西方法律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角度层层递进,对构建和谐社会之合理性、时代性、先导性以及法之于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进行探讨与思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周易》的位置尤其重要,它所蕴含的和谐理念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所在,天人和谐以及社会和谐在《周易》中都有体现,深入剖析和解读它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对当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快步伐,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以和谐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认同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多个学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点话题,其在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民族和认同两者的概念探讨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双重属性;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有机契合,是爱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爱国主义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同时,对青年精英--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八个方面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