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军人保险制度还存在军人保险定位不明、发展受限、意识不强、协议复杂等问题。要促进军人保险制度的发展,必须尽快出台军人保险法,把军人保险与社会保险摆在平等的地位。同时,改革军人保险基金的营运方式,拓展投资渠道,实现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公平是军人保险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军人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应坚守“公平、正义、共享”的核心价值理念,健全军人保险的法规体系,扩大军人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军人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分析军人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出发,主要研究和探索了制约军人保险制度发展的七个主要因素:军人保险的基金供给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商业保险的成熟程度、军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程度和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并提出军人保险制度的改革应着力于不断完善军人保险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对军人个人权益的保障、加大军地保险制度的一体化、规范对军人保险基金的管理和逐步建立适合于军人职业的各种特种保险。  相似文献   

4.
军人保险水平及其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军人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军人保险水平问题始终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形象地说,如果我们将当前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比作“列车”,那么军人保险制度就好比是“铁轨”,而军人保险水平就好比是“铁轨”的“方向”和“坡度”。没有军人保险制度这一“铁轨”的延伸,军人社会保障改革这一“列车”就难以行进,而没有保险水平这一“方向”和“坡度”的明确设计,军人保险制度这一“铁轨”也难以铺设。对军人保险水平的设计研究首先是要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才能为这一课题的后续研究确定基本立论和逻辑起点。一、军人保险水平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军人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提高军人保险金给付水平,必须加强军人保险基金运营,实现军人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提高对基金保值增值的理性认识,安全有效地进行基金投资,建立健全各项基金运营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军人保险基金运营的审计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关于军人保险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军军人保险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为保障军人合法权益、解除军人后顾之忧、促进军队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军人保险制度逐步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应进一步对军人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即扩大军人基本保险种类,提高赔付标准,完善现行险种内容;逐步引入商业保险,提高军人保险的保障效能;健全和规范军入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改进和完善军入保险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军人保险社会化的主要特征是保险制度一体化、保险模式科学化、保险结构多元化和保险水平社会化。为推进军人保险社会化,必须按照循序渐进、军地协调和军人优待的原则,朝着一体化的目标,实现军人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将军人保险纳入国家社会保障,实施军人保险政策属地化管理和军人保险基金给付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军人保险制度的覆盖结构不合理、保障力度不大、政府责任不明晰与军人保险制度的普遍性、有效性和公共性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其原因主要是军人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路径依赖、定位模糊和经费瓶颈等问题,为此应当合理定位目标,明晰政府责任,建立军地保险动态耦合机制,以促进军人保险制度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军人保险立法是军人保险制度运作的法律规范和依据。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军人保险立法要具有时代特色;作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子系统,要求形成系统而完备的军人保险法;同时,军人保险立法还应与现有的地方和军人社会保障法规协调一致,兼顾军人职业特点,突出军人保险立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促进军队凝聚力与战斗力的提高是军人保险制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军人保险制度改革的策略是在对现有利益格局不触动或触动很少的情况下,遵循“满意原则”,利用现有的军人保障制度平台,新增相应的保障项目,从根本上提高军人保障力度。从中国军人保险制度建设环境而言,强制性制度变迁应是中国当前军人保险制度改革的最佳模式。加强军人保险立法建设是军人保险制度创新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加强军人保险法制建设,构建军人保险法律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依法治军、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对维护军人合法权益,调动官兵积极为国防事业作贡献,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军人保险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要使军人保险工作正规有序地进行,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保险法律制度,使军人保险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推动军人保险工作跨世纪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军人伤亡保险制度实施一年来的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军人伤亡保险制度的建议:增设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病残和现役军人病故伤亡保险金项目,解决和防止伤病残人员滞留部队问题;将军人因公牺牲认定权限由现行的团级单位提高到军级单位职能部门,实施有效监督;强化军人保险基金管理,加大保障力度;尽快研究制订《军人伤亡保险条例》,使军人保险事业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军人伤亡保险、退役医疗保险以及即将出台的退役养老保险的推出,我军军人保险制度逐步健全,军人保险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作为军人保险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一、军人保险职业道德的概念军人保险职业道德是军队保险从业人员在履行其职业责任,从事军人保险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普遍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与军人保险职业特点紧密联系的一种特殊道  相似文献   

14.
我军军人保险的发展目标,是要逐步建立与地方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与军人抚恤优待、退役安置等政策相配套,与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相适应,资金来源稳定可靠,管理体制相对独立,法规制度科学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保险制度。当前,应着重抓紧立法、调整现有险种结付标准、拓宽保险渠道、改革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是军人保险基金运营时应严格遵守的三项原则。“三性原则”内在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必须协调三者关系,“三性原则”的协调既是保险基金运营的一般准则,也是军人保险制度职能的客观要求。协调军人保险基金运营的“三性原则”在理论上可以运用资产组合理论,在实践中应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性,最终实现静态协调与动态协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军人保险制度启动以来,在维护部队稳定和为官兵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保险业务直接面向受益人,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军人保险制度的落实,因此,做好基层军人保险工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要树立保险"窗口"形象,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抓宣传,确保官兵认识到位军人保险是一个新生事物,政策性强,各项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新的险种也会逐渐出台,这就使得做好经常性宣传工作,在基层官兵中普及保险知识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把握重点时机搞好宣传教育。重点突出"三个时机":一是抓住新的制度、政策、法规出台时机开展宣传教育;二是抓住新兵人伍、干部提升、士官转改等时机适时进行宣传教育;三是抓住干部士官转业(复员)、退休,战士复员等时机进行宣传和沟通。通过这些宣传教育,使基层官兵了解军人保险制度,明了自己应享有的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17.
现役军人病故应纳入伤亡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伤亡保险制度中,军人病故不享受伤亡保险,只是退还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本金和利息。而事实上,现役军人病故绝大多数是由军人工作的环境和工作岗位的特殊性造成的,如果他们病故了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说明保险制度还存在缺陷,政策上还存在漏洞,还没有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不能有效地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激发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因此,将现役军人病故纳入伤亡保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一、现役军人病故纳入伤亡保险的必要性1·现役军人病故纳入伤亡保险符合军人的职业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军人保险待遇的激励性。军人职业与社会其…  相似文献   

18.
如何建立健全战时军人伤亡保险制度,维护军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军人保险在战争中的激励和抚慰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军人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险的组成部分,在法规体系、运行程序、管理机制上和国家社会保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地方社会保险事业起步较早,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迅速发展,已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险体系。而军人保险实行时间很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借鉴地方社会保险工作的经验,建立完备系统的军人保险制度,实现保险体制科学化、保险法规系统化、基金管理规范化、保险险种多元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军人伤亡保险暂行办法出台以来,经历了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的实战性检验,对于维护官兵切身利益,提高部队战斗力、凝聚力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当前,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逐步配套完善,现行军人伤亡保险与国家社会保险相比,在功能结构、支付系数、保障方式等方面已相对滞后,应尽快制订和完善具有军队特征、时代特色的军人保险制度。一、和平时期军人伤亡保险制度的完善1·依据军人职业特点,改革保险机制,完善保障功能,实行“1 2”保障模式,即基本保险加辅助保险和特殊补充保险。首先,建立军人伤亡基本保险。改革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