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马克思《博士论文》后 ,我对“哲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十九世纪以前的旧哲学家们认为 ,哲学是纯粹的理论学说 ,是从理论到理论 ,它不能向外界干预 ,哲学只能是走向“思”。象希腊、罗马的那种怀疑哲学 ,它们只认为哲学是通过对内心的思考 ,走向自身。而年轻的马克思 ,勇于突破传统 ,强调哲学的双刃作用 ,发挥哲学对外部世界的张力。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深刻地论述了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区别 ,第一次证明了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是德谟克利特的创造性发展 ,第一次指出了伊壁鸠鲁关于原子自动偏斜说的深刻意义 ,终于“解决…  相似文献   

2.
青年马克思最初的一部学术著作 ,是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写于 1840年下半年到 1841年 3月。在论文中 ,马克思对德谟克利特哲学和伊壁鸠鲁哲学进行了全面的具体的比较 ,在学术上一反伊壁鸠鲁的物理学是对德谟克利特物理学的粗陋抄袭的传统认识 ,认为两者几乎在一切方面都是截然相反的 ,而原子偏斜运动———这一历来被人们看作是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之最荒谬的篡改的理论 ,却正是伊壁鸠鲁哲学中最具鲜明的辩证法光辉之处 ,应当极其审慎地加以理解。马克思指出 ,德谟克利特将原子的运动设…  相似文献   

3.
《博士论文》是一面镜子 ,透过它我们可以发觉到青年马克思令人敬佩的学风 :求新、求实、求深。首先 ,它体现了求新精神。论文追求学术思路和选题立意的新颖。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某种根深蒂固的旧偏见 ,即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等同起来 ;马克思一反这种传统的看法 ,用一种新的思维视角揭示了两种原子论“极其隐蔽”的深刻差别 ,从而“解决了古希腊哲学史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这种求新的思维 ,深层次来源于他把学术问题的探讨与现实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问题结合起来。在他看来 ,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偏斜运动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伊始 ,正值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撰写《博士论文》16 0年。青年时代的马克思锐意进取 ,大胆创新 ,追求真理 ,勇于实践 ,在书中提出了诸多闪光思想和学术观点 ,对今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 ,尤其是在新世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编 者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可以说是对“实践———转变”思想的最初表述。他之所以要挑选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比较为课题 ,目的在于通过对古希腊哲学的考察 ,寻求理解当时德国历史转变的钥匙。用他的话说 :“是为了唤起对于这些体系的历史重要性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正>追求“人的自由”或“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的终生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人类自由解放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层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理想社会的目的,而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手段.所以研究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是很重要的!争取人类出版自由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诸文本是马克思集中讨论“自由”问题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交往问题是关于人的基本问题,也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线索。交往思想发展经历了从康德的语言交往和贸易交往理论开始,再到费希特相互承认的社会共同体主义,到黑格尔所提出的市民社会中的交往交际问题,最后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阐明交往的实际本质的逻辑历程。文章从马克思撰写的文本梳理角度阐明了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并与德国古典哲学代表的交往思想做了对比与说明,阐述了马克思交往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哲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既反映时代的特点,又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则。在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用系统整体的立场,完善、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20世纪后半期现代科学的新成果,适应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新需要,使马克思主义传统哲学再现了常青的、灿烂的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邓小平哲学思想用系统辩证思维,丰富和改造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哲学的矛盾辩证思维,揭示了物质…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活动被逻辑地表述为历史的规律性和人的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把历史的发展理解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把唯物史观的前提理解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的.可是,哲学家们在回答个人历史作用问题上,与历史学家们的不同在于:哲学侧重于探讨个人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而历史学主要回答个人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本文仅就个人作用的历史抽象形式、唯物史观对个人范畴的界定以及普通个人历史作用等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连队坊间流行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兔子不吃窝边草,好马不吃回头草”之“三草主义”恋爱哲学背后,多少有些军人的无奈与自嘲。讨论军人的恋爱进行方式,无疑是对部队青年们“个人问题”的部队化解读,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博士论文》中 ,马克思借对伊壁鸠鲁哲学的肯定和对德谟克利特机械决定论哲学的批判 ,表现出了他鲜明的世界观特征———反命定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注重的是原子的直线运动 ,原子的运动被看作是由必然性早已确定了的 ,这一哲学理念实际上强调的是人对必然性的绝对服从 :一切都是必然的 ,人对周围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能为力的 ,人所能做的事只是等待 ,机械地等待命运的到来 ,即命定论。与之相反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哲学却在肯定直线运动的基础上给出了原子的偏斜运动。偏斜意味着偶然性的存在 ,不被预先设定 ,是对僵死必然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重设了个人在共同体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资本主义共同体矛盾的揭露和批判,阐明了共同体之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的世界各民族、国家交往新思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创造出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现实方案,实现了对当前西方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的超越,为全球治理体系与人类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指一切历史创造活动 ,都要以人为前提 ,以人为基础 ,以人为动力 ,以人为目的。概括起来 ,就是以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 ,一切依靠人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理解是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关键。第一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一个具体性的概念。现实中的个人是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出发点 ,也正是这一点 ,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划清了界线 ,也同人道主义划清了界线。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抽去人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 ,仅把人看作生物学意义的存在 ;人道主义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何怀远教授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以下简称《马哲原理》)不仅指出了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性,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的科学态度,而且还启示我们:要认真领悟“时代精神的精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谛的再认识,与时俱进,以发展着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指导和引领我们的时代!一、探寻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崇高目标和核心课题时代精神就是体现时代特征、关系时代大局、推进时代发展的精神。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蒸汽革命席卷欧洲、波及世界…  相似文献   

14.
王魁  杨勇武 《政工学刊》2005,(12):47-47
信息社会以每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知识量增长一倍的速度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知识爆炸”新时代,无情地向思维科学及哲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每个人都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顺应历史的新潮流。政工干部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尤其应该以交叉融合的思维处理方式、动态主导的思维取舍方式和优化整合的思维导出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三连变,以此革故鼎新,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一、博览宽收,以交叉融合达到思维的综合优势。信息时代,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要交叉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  相似文献   

15.
2001年8月19日至25日,由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和希腊军事历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27届国际军事历史大会,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地缘政治与军事冲突”。出席大会的代表计155名,分别来自35个国家。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萧裕声副部长率领的中国军事历史代表团一行4人出席了此次大会,萧裕声副部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地缘关系:中国和平与发展的战略选择”的重要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按照大会的日程,7天中共有来自29个国家的47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大会分为5个专题、10次会议对“地缘政治与军…  相似文献   

16.
哲学层面上的“批判”既是一个“分析概念”,又是一个“综合概念”。作为一个分析概念,“批判”是对原有理论或现存事物的批评、评论和分辨,以展现对象存在的不合理性;作为一个综合概念:“批判”又孕育着对现存对象的修正、扬弃和超越。由于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一致性,哲学层面上的“批判”既是一个辩证法的范畴,又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它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形式。可见,“批判”既不同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又不同于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更不同于政治运动中的“大批判”。在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高举批判的大旗,对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包含在认识过程的本身之中,包含在科学长期历史发展之中。这不仅在哲学认识的领域中如此,就是在任何其他的认识领域中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干产生这些体系的孤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①毛泽东战争哲学思想也是这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为基础的,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也就是说,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中国化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重要的哲学变革 :转变了思维方式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 ;实现了生产力理论的革命 ,确立了生产力的至上地位 ;确立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高原 《中国军转民》2023,(23):53-55
把握历史主动的提出与运用是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基础、根本动力、精神力量等方面继承的基础上,同时又对马克思世界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符合具体实际的创新性发展: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定位;第二,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实践主体;第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阶段性调整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目标。新时代新征程,国内外形势与挑战复杂多样,“逆全球化”错误思想潮流涌现。为此,要不断增强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与斗争哲学的比较中把握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深刻认识坚持和谐思维的重要意义,需要在与斗争哲学的比较中把握其本质和特征。和谐思维是对斗争哲学的扬弃,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辩证思维在当代发展的最新形式。承认世界在本质上是和谐的,和谐发展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和谐思维的世界观基础;全面谋求我国全体人民的各种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和谐思维的价值观基础;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是和谐思维的方法论诉求。今天,必须大力提倡和坚持和谐思维,摒弃斗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