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在理解民族文化艺术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和创造性地利用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研究、开发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对于新疆高校保持特色办学,开拓创新,践行新疆精神,将新疆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钟敬文阐明了民族的整体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确定了民俗文化在整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文化认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前提。钟敬文的文化观对保护和利用新疆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新疆经济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要求和谐文化的发展。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证和精神动力。在新疆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多元文化间的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整合新疆多元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新疆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西域风情艺术全国独树一帜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民族文化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新疆民族文化迎来了更加光辉灿烂的春天,走上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发展、全面繁荣的道路,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把推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纳入新疆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党的治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确保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之举、长久之策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新疆和兵团工作时指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既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要用先进文化凝聚民心。"特别指出:"文化交流是最根本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这项工作是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视域下,各民族文化具有平等性,不同民族文化也各有其优秀成分。民族间文化沟通才是民族间深层沟通,对于民族间文化冲突的防患、民族文化整合及民族关系维系意义重大。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只有实现各民族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集聚,从而提升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高度才能减少民族文化冲突,促进民族文化整合,进而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新疆双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冲突与整合,同时提出了民族文化整合观下新疆双语教育实施的阶段性文化目标以及双语教育实施的一些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既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又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民族文化背景。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蕴含广博的德育资源。“微德育”是“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手段,将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南疆高校“微德育”,对于推进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家庭教育对推动哈萨克民族的繁荣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哈萨克族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新疆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儿童家庭的实地观察以及深度访谈,呈现和总结了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总体特征,并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对现代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哈萨克族家庭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更好地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中,由于现行教材及教学资源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儿童实际相关度不高,再加之双语教学的影响,导致民族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水平低下.研究表明,开发基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儿童实际的情景教学素材是激发民族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以及发展数学能力的一条现实且可行的路径.情景教学素材的开发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国家统编教材以及可供利用的开发载体,注重利用民族儿童熟悉的课程资源,强化数学语言学习的心理认知.此外,还应结合课改理念以及情景教学素材的特征,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数学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哈萨克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出很多简单而原始的数学知识,从数字及其运算、数的进制、度量衡、历法、几何等方面都体现出独有的特点.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数学文化的教育意义,开发有利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的课程资源,编写民俗数学教育案例,是有待于进一步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为背景,论述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经济、体育全球化中所面临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双语教育的文化传承的功能哮怍用,以及双语教育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关系。本研究认为,双语教育是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掌握双语,不仅促进地域、民族、国与国之间的民族体育文化学习、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要求。红色文化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文化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标识。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庆市为例,探究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举措。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层次较浅、红色文化产品缺乏创新性、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缺乏等问题。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需立足自身优势,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区域合作,形成文化发展合力;创新红色文化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瑾 《中国军转民》2024,(4):186-1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既能更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思政课堂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为思政课程开展提供了民族沃土。然而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师资队伍素质不足、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和融入环境协调性不足的问题,为此应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发教育资源和家校社协同发展对策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性,表现出民族特性鲜明、深受伊斯兰教影响、民族意识强烈、思想单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新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课程组织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僵化、手段单一等问题。只有充分挖掘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完善考核机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性教学,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沟通交流,才能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内心认同、真心信服。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教学工作的完成和教学特色的形成、学生个性自我的充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各不相同,具有民族文化多元性、民族语言多样性、经济类型特殊性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特殊意义和内涵,如何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应成为人们考虑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新疆校本课程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白山市是一个边境小城,然而,这里又是一个蕴含着深厚底蕴生气盎然的文化之城。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精致独到的地域文化,互助和谐的民族文化,构织了白山独特的文化风格和品位。近年来,白山军分区注重从驻地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军营文化在与驻地文化的交融中得到了丰富,有力地推动了部队各项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决定了文化适应在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已有很多研究,诸多研究都聚焦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从文化适应的视角进行探讨的研究很少.文化多样性决定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鉴于此,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范式为方法论指导,运用叙事研究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深描.发现新疆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文化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文化适应的视角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将文化适应纳入到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中.在教师的培训中,应加强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培育,加大社区和学校对少数民族教师文化适应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文化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与重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新是主动回应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军旅文化,吸收借鉴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和国外文化精华,融合五湖四海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具有军垦特色的兵团文化。然而,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兵团文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分析民族教师学习汉语的一些动力因素,正确引导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有利于激发这一群体学习的内部动力,进而提高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新疆少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