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核爆炸效应的不同角度对中子弹核爆炸效应现象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了较全成系统的结果,同时,在对中子弹核爆炸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一系列效应特征量,并推荐使用了优化特征量;利用多层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了中子弹核爆炸弹型识别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得到了较理想的识别率,最后给出具有中子弹核爆炸识别,当量确定功能的核爆炸监测系统的原理与工作序列。  相似文献   

2.
从核爆炸效应的不同角度对中子弹核爆效应现象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了较全面系统的结果;同时,在对中子弹核爆炸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一系列效应特征量,并推荐使用了优化特征量;利用多层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了中子弹核爆炸弹型识别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得到了较理想的识别率;最后给出具有中子弹核爆炸识别、当量确定功能的核爆炸监测系统的原理与工作序列。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轨道核爆炸试验及现象,总结了轨道核爆炸效应,探讨了轨道核爆炸对于卫星系统的破坏机理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旦拥有核武器及其投送工具的国家和集团在高空引爆了核装置,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将对各种军用及民用卫星产生巨大的毁伤效应。美国五角大楼看到了这种威胁, 为保护卫星免受核爆炸效应的破坏采取了许多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粗糙核装置(IND-Improvised nuclear devices)实施核爆炸是核与辐射恐怖的一种重要形式,计算了IND核爆炸在空间不同距离处的冲击波参数,并基于计算结果,对IND的冲击波杀伤效应进行了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6.
当采用高压充气电离室作为核爆炸早期核辐射中γ辐射周围吸收剂量D(10)的测量装置时,研究其在脉冲辐照条件下的响应,确定其可以作为识别中子弹与小型原子弹核爆炸时特征量的获取装置。  相似文献   

7.
连鲁军 《国防》2004,(4):58-59
20世纪60年代末期,苏联在进行地下核爆炸效应试验时惊奇地发现,核弹在地下爆炸产生的威力竞在若干天后引  相似文献   

8.
杨雯 《防化学报》1996,7(3):41-47
在研究国内外七八十年代城市核爆炸杀伤效应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核爆炸各类杀伤机制建立了友距离对数的累积函数作为毁伤概率式的统一函数形式的新的计算系统,计算,修改,拟合了各类公式的参为数,并实现了采用C语言在计算机上计算和绘图,与国家军用标准图形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前 言 §1-1 什么叫内电磁脉冲 核爆炸要产生冲击波、光辐射、x射线、v射线、中子流和碎片流等各种破坏因素,同时还要产生电离层扰动、电子元器件的辐照效应和核电磁脉冲等次生破坏因素.从1972年起美国资料开始发表有关“内电磁脉冲”这种新的次生效应的文章。内电磁脉冲和以往所讲的核电磁脉冲是机理不同的两种次生效应. 在大气层中产生核电磁脉冲的机理有三种。第一种是康普顿电子流或光电子流机理。核爆炸的高能v光子流或x射线在大气中传输时与大气分子发生碰撞,产生康普顿电子流或光电子流。如果存在某种不对称性(例如空气与地面的交界面,大气密度的指数变化等),则不  相似文献   

10.
雷达黑障是由于核爆炸释放出大量自由电子所引起的。所有这些电子除少量外,都是从空气分子或原子中游离出来的。这些分子或原子就成了离子。形成离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核爆炸形成高温火球产生离子;二是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碎片释放出β射线(高能电子)。这些β射线使周围空气电离成离子。  相似文献   

11.
当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去争先恐后地观看银幕上的星空大战的时候,真正的星空大战却已经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悄悄地开始了。目前为数众多的,相对来讲可以说是以“被动方式”工作着的通讯,照相侦察,电子偷听,导航,探测地球上的核爆炸和洲际导弹发射的空间飞行器早已充满了和平的空间。基些飞行器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轨道高度为120浬;另外一些飞行器则位于22,000浬高的同步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子弹核爆炸战场毁伤效应估算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本参数、瞬时参数、地面放射性沾染、通过和停留剂量以及目标毁伤估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一些军用电气系统需要在核爆炸的照射后仍能工作。在本文中考虑为抗核效应加固系统的方法。 加固系统有很多途径,这要根据系统、其使命和所要经受住的核环境作适当的选择。两种系统(例如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和喷气式导弹)受到核威胁的指标可能一样,但是其加  相似文献   

14.
电子设备的克星——电磁脉冲炸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曾威胁使用一种由美国核武器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航空电磁脉冲炸弹。这种电磁脉冲炸弹对电子设备的杀伤力介于常规炸弹和核炸弹之间。目前,高能电磁脉冲产生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实用的电磁脉冲炸弹已经问世。电磁脉冲炸弹将用于非核对抗中,使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瘫痪,在电子战、战略性空袭和防空战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电磁脉冲炸弹的杀伤机理电磁脉冲炸弹爆炸时,会产生一种电磁脉冲效应。电磁脉冲效应是在许多年前进行高空核武器爆炸试验时首次观测到的,核爆炸产生出脉冲宽度极窄(几百纳秒)而又非常强烈的电磁脉冲,由中心源向外传播,强度逐渐衰减。这种高能  相似文献   

15.
按照辐射流体力学,估算核爆炸、强激光等的破坏效应时,需要利用物理力学方法,计算出高温气体的状态方程和不透明度。进行这类计算时,必须预先解决若干原子分子物理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多年来在核爆观测训练中进行核爆炸外观影像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核爆炸外观影像模拟效果的因素,提出了该技术的可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核爆炸探测中各参数测量偏差同时存在为定义条件(前提),以各参数的综合测量偏并所产生的不吻合率在规定限值以内为要求,提出了核爆炸当量和爆心投影点不确定度(允许偏差)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核爆炸探测的不确定度在当量和爆心投影点两参数中的分配数据。  相似文献   

18.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简称EMP,是高空大当量核爆炸产生的一种二次效应,和冲击波、热辐射、放射性沾染等人们熟悉的一次效应不同。它对人无害,但对电气和电子设备有很大的破坏力,作用范围极大,因此一直受到各国防务部门的关切。但是在60年代中期以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一直是高度保密的,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技术性灾害调节处(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s Technological HazadsMitigation Division)的一位领导人Kerr曾说,在1965年时他不能研究EMP对民防系统  相似文献   

19.
核电磁脉冲对单片机系统的辐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的“杀伤”范围极广,它可使距离爆心投影点几千公里的电气设备、电子装备和系统的工作失灵甚至破坏。为了研究它对单片机的各种效应,利用GTEM室产生的模拟核电磁脉冲,对单片机系统进行了辐照效应实验。实验表明,单片机系统在核电磁脉冲作用下,会出现“死机”、重启动、控制状态的改变、通讯错误和外部RAM内容改变以及数据采集误差增大等现象。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单片机系统的各种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为改变地球自然环境、诱发自然能量,例如,人为地制造闪电、地震、台风、海啸、潮汐、暴风雨、雾气、磁暴、洪水、山崩、雪崩等,用以达到军事进攻和防御的目的。人为改变地球环境、诱发自然灾害来实现军事目的,其能量和破坏范围之大往往超过大当量核爆炸,难以防御和承受,而且更容易逃避战争责任。比如,向地下岩层发射强大的超音波、击碎岩石,能促使地层下能量的释放,形成人为地震;在海底进行核爆炸, 能形成人为海啸;撒播阻止地球表面散发热量的化学物质,能使局部生态环境和气候恶化;利用太空飞行器把氟利昂、氮氧化物送入臭氧层,能使臭氧浓度减小、造成臭氧层洞穴,让大量紫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