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课是关键,但是其他课程同样具有育人功能。“三全育人”理念旨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的提出,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政课这一主阵地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强调其他任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协同合作,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政治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的提高,从实践层面推进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当前,高校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面临一系列的实际困难,这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深入和提升育人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应协同所有教师,深化对“三全育人”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构建全过程育人链,融汇全方位育人空间,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有序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和国家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新疆高校是新疆社会人才资源重要输出地,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新疆高校担负着维护地区稳定及社会发展双重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深刻理解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时代意义,坚持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原则和要求,不断丰富高校课程思政内容,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为新疆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连接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承担着师德养成和职业规范形成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期通过课程学习,对师范类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引领,同时也为其他师范类平台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在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可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体验式学习等创新形式,更好的融入到蕴含大量“思政育人”元素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之中,促使大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同并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实效性以及“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5.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在全面理解“大思政课”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促进多主体合作育人,以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为目标基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之间建立桥梁,促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魏龙吉 《中国军转民》2023,(23):163-165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高“三全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为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为例,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及评价方法详细论述。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缺乏系统性设计,路径不明晰;缺少精准学情分析,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难以测量,评价结果缺乏精准等现实困境,基于教学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构建“数字赋能、三层协同、双向融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基于数据要素的诊断、反馈、改进与提升功能,探索协同、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具科学性、适切性和推广性的实施路径与评价依据,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地方医疗服务水平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政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实施力量薄弱,研究生呈现复杂多元的群体特征,“立德树人”效果不明显。为此,建议从健全育人体制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整合“学校+医院+社会”育人资源,强化党建思政融合和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等方面提升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欣 《中国军转民》2023,(21):109-111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做好课程思政,要让教学目标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视听语言》课程相融合,需要加强教师“引路人”的思政理论学习,创新课程教学环节,整合教学资源,以赛促学,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以此提升《视听语言》课程思政实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杜垚 《中国军转民》2024,(4):137-139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网络营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教学应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合思政元素,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本文围绕“网络营销”课程,以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的现况,阐明了精准思政的重要意义,探究出了四种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精准思政的实施途径。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实际上是丰富和提升专业课教学内涵的发展过程,精准课程思政的探索应当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立德育才是高校的关键任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和立德育才的双渠道。高校必须努力构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商教学体系、共建教师队伍、共管教学过程、共享教学成果的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践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育才、为党的伟大事业育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1.
《动态图形设计》教学模式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题设计,可以助推学生自己向前探索,激发自主学习思政的热情,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教学中的积累,探究当前《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课题式课程教学模式中思政的教学思维、学习思维、应用方式等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建构动态图形设计课程融入思政的新形态教学体系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公安院校加强《野外生存》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促进《野外生存》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本文以“警察野外战术”为例,深入研究“一流”课程视域下《野外生存》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公安院校”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素养、爱国精神、使命担当的重要课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思政课协同育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因为经验的缺乏和认知的不足仍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境。因此,必须要构建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推动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实现武警院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对于改变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推动构建武警院校"三全育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武警院校"课程思政"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制度机制还不健全完善、"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教员"课程思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现实问题,需要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培养教员"课程思政"能力等方面推动武警院校"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军事院校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就校园文化的涵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史是讲好高校思政课的宝贵资源。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针对党史教育理解浅层化、党史文化活动建设力度不足、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的问题,提出要从“知”入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从“情与意”入手,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从“信与行”入手,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党史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自新工科建设启动,新模式新方法探索层出不穷,现阶段部分课程建设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本文结合《工程图学基础》课程建设情况,剖析前期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资源建设、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重构了工程图学教学体系,从丰富教学方法手段、灵活考核机制、完善课程资源、深挖思政元素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为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初级指挥军官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开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军队院校普遍以线上教学的方式,把课堂从现实转移到网络,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思政课是军队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因时而动、因势而新,在思政“新课堂”与疫情防控“大课堂”同频共振中,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线上课堂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举措,也应该成为占领网络阵地的有利契机。思政课应当适应信息网络带来的深刻变化,按照习主席关于思政课“八个统一”要求,打造全时学习、全员学习、全域学习的线上教学平台,盘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开放育人格局,开创课程建设的新亮点、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陈海鸣 《中国军转民》2023,(22):160-162
在新时代,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推动了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需要培养协同育人共同体意识,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水平,深化协同育人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这一要求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明确方向。当前,全军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进课堂工作,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其中,“全方位”不仅指全部的课程,还指课程的全部环节。在课程中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政治性极强,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课程中,能够使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