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500W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在助剂Ag^ ,Cu^2 ,Fe^3 ,H2O2,Fe^2 H2O2作用下,VX模拟剂乙酰甲胺磷(DMAPT)在TiO2悬浮液中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上述5个因素都能够加速DMAPT的降解,但最强的因素是UV+Fe^2 H2O2(UV Fenton试剂),20min即可降解完全,而不加助剂20min只降解35%,此外。还初步探讨了Fenton试剂在光催化体系中的作用。这对今后研究VX的光催化消毒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可见光助Fenton体系降解芥子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联吡啶铁为催化剂,采用光助Fenton体系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λ〉450nm)降解芥子气。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通过EPR分析确定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活性物种,利用GC—MS和NMR等方法分析了反应的产物,跟踪了反应过程中TOC的变化,并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了芥子气光催化降解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氧化预处理,研究了垃圾渗滤液的初始pH、药剂投加量、药剂投加比例和反应时间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和生化性能的影响,得到Fenton法提高垃圾渗滤液生化反应效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3.0,n(Fe~(2+))/n(H_2O_2)=1/4,H_2O_2投加量为8~9mL/L,反应时间1~2h,低速搅拌。经实验表明:采用最佳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后,垃圾渗滤液COD为6 600mg/L,COD去除率达到60.8%,生物处理反应负荷降低;BOD5/COD值增大到了0.42,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反应活性得以增强,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研制空化射流实验装置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苯酚溶液为对象,对水动力空化效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进口压力、孔板结构与空化数的关系,研究了反应时间、进口压力和空化数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得出孔板在水动力空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一定结构的孔板还能有效抑制超空化现象的发生,确保较好的苯酚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掺杂La的纳米TiO2作光催化剂,研究了光催化降解TNT的动力学规律,考察了TNT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用量、初始pH、通氧速率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TNT光催化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初始pH、通氧速率、光照强度及催化剂用量为0.3~2.0g/L的条件下,TNT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拟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描述;当催化剂用量为0.1g/L时,该反应可认为是震缀反应.  相似文献   

6.
空化射流降解毒性有机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空泡溃灭局部产生的高温高压、强压力脉冲和微射流,可对大分子有机物进行降解。将空化效应引入高压水射流形成空化射流可对毒性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分析了空泡溃灭过程的物理化学效应,研究了空化射流降解苯酚的机理,设计了空化射流实验装置,对配制的苯酚溶液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空化射流降解对比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集样品的苯酚质量浓度,对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空化射流对苯酚降解有效,空化射流降解实验存在最优喷嘴入口压力和最优靶距。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芥子气的降解产物硫二甘醇、硫二甘醇亚砜和硫二甘醇砜的方法,并对影响衍生反应的溶剂、温度、时间和衍生试剂用量进行了优化,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微波加热与远红外加热均匀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实验方法对微波加热陶瓷材料与远红外加热陶瓷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者的均匀性远远优于后者,用微波和远红外同时进行消毒杀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微波加热的均匀性更能使腔体内各部位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聚丙烯微细熔喷棉为基材的改性实验中,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正交实验L16(4^5(选取KMnO4浓度、H2SO4浓度、顸处理温度、丙烯酰胺浓度、接枝反应温度五种影响因素并各选四水平),研究在酸性溶液(KMnO4/H2SO4)中,聚丙烯微细熔喷棉吸湿性能改性优化条件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试样的吸湿性能明显改善;优化条件为:D3=0.4mol/L、C2=50℃、B1=0.25mol/L、E3=55℃、A4=1.4×10^-2mol/L。  相似文献   

10.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时间、温度、邻苯三酚的浓度、缓冲液PH等。本文着重讨论以上相关因素对自氧化速率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不同水质对自氧化速率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了掌握好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95℃条件,考察了2种柴油在5种氮体积分数下氧化安定性随时间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富氮气体对实际胶质、酸度的影响,拟合了实际胶质生成速率与氮体积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氮体积分数对实际胶质、酸度有显著性影响,实际胶质与储存时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实际胶质生成速率与氮体积分数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储存过程中氮体积分数越大,氧化生成有机酸越少。  相似文献   

12.
采取等效电路模型仿真和加速退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不同退化模式的影响规律。针对半导体激光器有源区退化和腔面退化进行分析,发现有源区退化会使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增大,而腔面退化会使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减小;进行了半导体激光器热特性建模与仿真,发现温度升高会使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增大;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加速退化试验平台进行了半导体激光器加速退化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温度升高会加剧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退化,而对有源区退化无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对进一步完善半导体激光器温度-退化仿真模型,研究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退化的作用机理和防护措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军用装备镁合金表面防腐蚀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军用装备中镁及其镁合金构件可以大幅度降低武器装备重量,实现装备轻量化。通过先进的热喷涂、有机或高分子涂层、阳极氧化和等离子微弧阳极氧化、化学转化膜、沉积技术、离子注入技术、激光处理等表面工程技术对镁合金部件进行腐蚀防护。因此加强镁合金耐蚀、耐磨性能研究,对于推动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的恒电流方式,在含有Na:SiO,和KF等电解质的溶液中制备了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及Cu加速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电解液中Na:SiO,和KF质量浓度对微弧氧化层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微弧氧化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随Na:SiO,和KF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微弧氧化层的耐蚀性取决于其表面粗糙度和厚度,粗糙度小、具有一定厚度的致密微弧氧化层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靶材表面存在和不存在切向空气气流时,975nm连续激光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辐照效应,发现切向气流的加载有利于激光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破坏.从理论上对激光辐照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基于碳的氧化特性和氧化反应机理,推导了碳纤维的氧化速率方程.采用改进的光滑粒子方法,对激光辐照下复合材料树...  相似文献   

16.
步进加速退化试验及其在电子产品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评估具有高可靠、长寿命特点的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使用步进加速退化试验技术的方法。文中首先给出了步进加速退化的试验方法及基本假设,然后给出了步进退化数据向恒加退化数据的折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伪失效寿命的步进加速退化可靠性评估算法,最后利用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与恒加退化试验相比,在保持样本量不变的基础上,可以极大地缩短试验时间,因此,具有更高的效费比。  相似文献   

17.
植物油是一种潜在的绿色润滑剂基础油,但其氧化安定性较差制约了它的应用。考察了清净剂和抗氧剂对米糠油高温清净性及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含有金属离子的清净剂及抗氧抗腐剂对米糠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氧化安定性没有提高,甚至会降低这两者性能;而不合金属离子的抗氧剂TL-57能改善这两者性能。  相似文献   

18.
可用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维修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出一类基于gamma劣化过程的可修串联系统的可用度计算方法.该方法从构成系统部件的状态出发,用gamma过程刻画部件的退化失效规律,同时考虑系统维修效果的不完全性,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系统可用度的表达式.最后用一个算例验证了研究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防务技术》2015,11(3)
The effect of hot-humid exposure(i.e., 40 C and 98% R.H.) on the quasi-static strength of the adhesive-bonded aluminum alloys was studi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t-humid exposure leads to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joint strength and the change of the failure mode from a mixed cohesive and adhesive failure with cohesive failure being dominant to adhesive failure being dominant. Careful analyses of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hysical bond is likely responsible for the bond adhesion between L adhesive and aluminum substrates. The reduction in joint strength and the change of the failure mode resulted from the degradation in bond adhesion, which wa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corrosion of aluminum substrate. In addition,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exposure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the corrosion reaction of aluminum, which accelerated the degradation in joint streng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