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尽管美军在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基础技术还不完善,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美军内部纷争不断等,这些问题给未来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最近,南海问题出现了颇具强烈战略内涵的新动向。不但越南、菲律宾等南海主权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动作不断,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域外国家也不断加大介入力度。  相似文献   

3.
何萍 《现代军事》2008,(1):56-59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威胁论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不顾事实,不断揣测、质疑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近日,美国兰德公司的中国问题专家在《兰德评论》上发表题为“抢占太平洋—美国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回应”的署名文章,根据臆测中国正在发展的武器装备和中国对抗美军的若干战略原则,向美军提出了“应对中国‘先发制人’行动的六条建议”,以提高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能力,达到慑止或必要时击败中国的目的,并认为: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挑战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统治地位。结合本文以及兰德公司以前的报告和美军的战略部署,不难看出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势,本着客观原则,本刊特将该报告翻译如下,请读者审慎判读。  相似文献   

4.
<正>不管中国的公知们怎么说美国对中国充满善意,不管中国某些外交家怎么说中国要同美国搞好关系,自从前苏联被弄翻之后,美国就把扼杀和颠覆的战略重点对准了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看今年上半年吧,美国军方首脑一再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扬言要把美国60%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然后就是炒作南海问题,美军两个航母战斗群巡游南海,撤走之后又是三艘宙斯盾级战舰到南海示威。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军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力量展示行动中将有更多的选择。毫无疑问,中国当前还不是像美国那样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问题是,在应对东海和南海等地冲突中,中国不需要具备美国那么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国只需给部署在该地区的美军造成巨大损失即可,而现在看起来,中国对自身在地区危机中威慑美军的能力表现得愈发自信。  相似文献   

6.
南海问题和中国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已成为近期的主要论题,特别是自去年7月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召开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内,南海将成为冲突热点区。南海纠纷各方间言辞激烈,特别是中国、越南和菲律宾,正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声称其在南海地区有“国家利益”,这被视为其将积极介入南海问题的宣言。  相似文献   

7.
最近,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加重,以及出于对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的“关注”,美军进行了战略调整,将战略重点由欧洲转向东亚。美军认为,  相似文献   

8.
李雁 《环球军事》2009,(13):52-53
2009年5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异乎寻常地解除了驻阿美军司令戴维‘麦基尔南陆军上将的帅印'提名现任美国联合参谋部主任、陆军中将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为新任驻阿美军司令,并同时提名盖茨的高级军事助理罗德里格斯中将担任其副手。6月11日,麦克里斯特尔的提名获得了参议院的批准,正式走马上任成为驻阿美军历史上的第三任司令。当前,在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死灰复燃,驻阿美军伤亡人数节节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国国防部选择麦克里斯特尔,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08,(3):60-61
英国《经济学家》2007年10月刊文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内部正在激烈的争论关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由此而牵涉到美军未来的模式问题。由于美国的联盟和义务遍及全球,美国希望拥有“全套”军事能力,能够应付从全面战争到小规模治安行动在内的各种情况。但是.不同能力在其中所占的确切比例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与南海各国的领土争端(尤其是中菲领土争端)问题上,美国当前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8月,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在访问菲律宾时称,美菲同盟是“该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石”。2014年4月28日,美菲两国签署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军使用菲律宾军事基地部署海上力量。另外,美国还将加大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力度。2014年,美国已经为菲律宾提供了5000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是2013年援助金额的两倍。同时,美海军在菲律宾周边海域活动的次数也不断增加。根据路透社的消息,2013年美国海军在该海域进行了149次访问,而2012年仅为68次。尽管菲律宾领导人·再坚称,防务合作协定不会同意美军在菲的“永久存在”,但如此频繁的访问与永久存在的差别其实并不大。  相似文献   

11.
虽然春天是一个让多数人高兴的季节,但对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法伦而言,这个春天却多少有点郁闷。因为3月中旬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亲自出面证实,法伦已经辞职了。喜欢依靠内部线人即所谓“深喉”、“浅喉”之流对政治问题寻根究底的美国媒体由此纷纷猜测,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到今年,南海问题连续升温。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在内的一些涉及南海主权争端的国家,相继在南海相关主权归属问题上向中国“叫板”。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拥有最多的海外军事基地和驻军,美国的国家战略决定了美军要到处征战,美军的战事最多,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最多。因此,美军十分重视国际法的运用,把法律战作为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从战略角度进行筹划,做到了紧密配合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斗争,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统一组织,统一行动。其主要做法是:一、寻找借口,先发制人。美军认为:国际法的作用不可替代,国际法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更好地凝聚己方民心、士气,有利于打击、瓦解和削弱对方意志,有利于己方争取更大的军事行动空间,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战术上…  相似文献   

14.
恰逢美俄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博弈进入白热化之时,俄罗斯媒体于近日爆出一架美军MQ-5B“猎人”多用途无人机在克里米亚上空被截获的消息。截获美军无人机的是一款名为“汽车场”的电子战系统。美国方面随即对此予以了坚决否认。不过,不论此次美军无人机被截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15.
杨凯 《现代军事》2010,(6):16-19
对美国公众而言,美军介入索马里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话题。 索马里位于非洲最东部的“非洲之角”,战略地位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对美国来说,索马里却代表着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1993年10月,参与联合国在索马里维和行动的18名美军在摩加迪沙执行任务时被打死。当地武装人员拖着美军士兵尸体游街的图片和电视画面深深地刺激了美国民众,最终促使美国从索马里撤军。  相似文献   

16.
美军精神教育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勇 《政工学刊》2002,(5):59-60
美军精神教育就是诸如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激励、战场鼓动、文化科学教育等工作的统称 ,虽然被美军列为军事“业务工作”的范围 ,但其在功能上类似于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金钱和丰厚的物质待遇来维系官兵士气的 ,但美军也历来重视精神教育工作在保持军队稳定和提高军队战斗力上的独特作用。美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民族习惯、历史文化、军队性质、编制体制等因素决定了美军在精神教育方面有着明显的美国特色。一、兼容性。美军历来重视对官兵的政治控制和精神疏导 ,并积极通过各种手段向官兵灌输美国的政治意识和资产…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评价2009年美国安全局势的基础上,根据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海军上将于2009年12月21日发布了《2009~2010年度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提出了美军在2010年的优先任务和战略目标。文章认为,该文件指明了美国军事战略重心的转移方向,细化了奥巴马军事战略的政策主张,在此基础上安抚了美军军心,为美军顺利完成2010年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军对其现行战略目标进行了重新评估,提出美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赢得一场持久胜利并最终实现与付出代价相称的持久和平。为此,美军提出了“文化中心战”(Culture Centric Warfare)概念。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述:美国军队仍然因军事素质优良而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确定文化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或改善会确保这些声誉丝毫无损,这是“21世纪美国军事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拉姆斯菲尔德执掌美国三军后,为适应冷战后军事变革的需要,启动了美军最大规模的“变脸”,即所谓的美军“军事转型”,由此引发了世界军事领域的“转型热”。军事转型为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速胜起了很大作用。然而,美军的军事转型并没有对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稳定局势、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多大作用。美军被迫再次进行“转型”,将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到非军事领域,承担起包括人道主义援助在内各种民事援助任务,美军从一支战斗队转变为援助队。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付征南 《环球军事》2010,(14):14-16
2010年6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人意料地解除了驻阿美军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的职务,并提名中央司令部司令戴维·彼得雷乌斯接替其职,而这也使其成为美军历史上继麦克里兰、麦克阿瑟、麦基尔南之后第4位被直接解职的一线统兵大将。那么,麦克里斯特尔的人生起伏与其双重性格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位美军历史上第4位“麦帅”黯然离职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玄机?近年来被美国吹得神乎其神的治阿新战略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