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对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的影响。在柴油机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通过热管氧化试验对高温清净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生物柴油自身较易氧化,加速了柴油机油的氧化变质,使柴油机油清净性变差;不同质量等级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受生物柴油影响的程度不同,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曲轴箱模拟试验方法,以正己酸、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和己醛作为高海拔环境下柴油机燃料不完全燃烧的模型产物,通过对高温沉积物生成量的测定以及分布和颜色的综合评级,研究了3种含氧化合物对CF-4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含氧化合物对CF-4柴油机油的高温清净性均有较大程度的不良影响,其中正己酸的影响最大,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次之,己醛最小。正己酸对清净性的影响呈现出随其质量分数增加,沉积物生成量增加、颜色变深、等级提高的变化趋势;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和己醛对清净性的影响均呈现出随二者质量分数增加,沉积物生成量减少、颜色变浅、等级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定手动变速箱油与变速箱同步器的适应性,对手动变速箱油摩擦特性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自行研制的WS2001变速箱同步器台架,制定了试验方法中的试验台架、试验部件、试验流程、评定指标和标准工况条件。在标准工况对重负荷齿轮油GL-5 75W/90、重负荷多效齿轮油75W/90、柴油机油CF-4 15W/40和基础油Y-6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架能真实模拟变速箱同步器运行工况,在选取的标准工况主轴转速1 050 r/min,输入轴转速200 r/min,换挡力900 N,油温90℃条件下,评定结果的重复性误差为6.278%,同时具有较好的区分性,所建立的试验方法能评定手动变速箱油的摩擦特性。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是一种潜在的绿色润滑剂基础油,但其氧化安定性较差制约了它的应用。考察了清净剂和抗氧剂对米糠油高温清净性及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含有金属离子的清净剂及抗氧抗腐剂对米糠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氧化安定性没有提高,甚至会降低这两者性能;而不合金属离子的抗氧剂TL-57能改善这两者性能。  相似文献   

5.
FTIR测定在用润滑油碱值的快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值是监控润滑油质量变化的常规指标,表示内燃机油的清净性与中和能力,通过测定碱值可为合理换油提供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测定在用润滑油碱值,它与标准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化学试剂用量小,精密度高,操作方便等显著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6.
在统计概率基础上建立了信息神经网络 ,探讨了利用该网络诊断内燃机故障的方法 ;并在 1 2 1 50L内燃机上进行了模拟故障的诊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研究高原地区车辆发动机与油料的适应性,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选用10W/40高温重负荷润滑油,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能分析、350 h台架可靠性试验及高原实际行车试验。结果表明:该型润滑油具有优良的抗氧抗腐性、清净分散性和抗磨性,可满足高原地区大功率、重负荷柴油发动机的用油要求。  相似文献   

8.
选用两类合成基础油——酯类油和硅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酯类油以及硅油在不同温度时的低温运动粘度,研究了低温条件对合成油性能的影响,总结出合成油低温条件下的运动粘度变化规律以及其粘温性能,为低温性能优良的润滑油的配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火灾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强度将发生变化。通过试验,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利用回弹法评定火灾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专用测强曲线及计算公式,为编制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检测评估技术规程提供试验依据和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由中红外光谱能够获得不同种类润滑油的组成与结构信息.分别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润滑油的中红外光谱信息,对齿轮油、内燃机油和液压油这3大类共113个润滑油样品进行了分类识别.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其进行分类,比较了不同类间距离、样品间距离和光谱区间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齿轮油、内燃机油、液压油及不同黏...  相似文献   

11.
为消除技术等级评定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运用于接收机的技术等级评定中。对雷达接收机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层次分类,采用了一种以测试数据为基础的针对每一个因素的单因素评判方法,并以某型雷达接收机为例,给出其技术等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详细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对内燃机缸套和活塞环磨合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磨损量和磨合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多元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进而利用磨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磨合过程的影响.磨合模型的建立对确定合理的磨合时间和磨合规范,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航空燃料水反应试验是检测喷气燃料和航空汽油洁净性指标的一个重要方法,该方法的试验结果受试验条件影响.探讨了试验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考察摇动速率和摇动幅度,提出了优化摇动速率和摇动幅度的试验控制条件.在摇动时间为2min、摇动速率为150次/min、摇动幅度控制在185 mm、静置时间为5 min进行试验时,其试验结果均呈现很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好地消除了方法中试验条件控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淬火油的特殊理化性质,传统的水灭火方式不适用扑救淬火油火灾。迄今为止,虽然有人对淬火油的火灾防治进行了研究,但用细水雾扑灭淬火油这类粘度较大,热值较高的矿物油火的研究还不是非常深入。从淬火油的燃烧特性出发,通过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和对比实验,评估细水雾对此类火灾的控制、抑制和扑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PDSC评定柴油氧化安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一种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的柴油氧化安定性评定方法,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对柴油氧化安定性进行评定,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分析了升温速率、恒容氧压、试样量对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确定了3种因素水平分别为8~12℃/min,2.5~4.5 MPa,2.5~3.5 mg。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升温速率对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最大,恒容氧压的影响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在升温速率为8℃/min,恒容氧压为3.5 MPa,试样量为3.0 mg时,试验方法的区分性最佳。在该试验条件下,考察了5种油样的重复性,结果表明PDSC法的重复性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团聚硼颗粒在补燃室中的点火燃烧对提高固冲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模拟固冲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方法,开展了补燃室流场条件下的团聚硼颗粒点火燃烧试验。结合高速火焰图像处理技术和流场参数测量结果,对试验中团聚硼颗粒的点火燃烧状态、火焰结构以及颗粒尺寸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补燃室燃气温度和氧气含量等因素对团聚硼颗粒点火燃烧过程的影响机制。对燃烧残渣进行了分析,发现燃烧前后颗粒尺寸变化不大,燃烧过程中高温气流可能进入了颗粒内部并与硼颗粒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7.
考察复合磺酸钙、聚脲和膨润土3种高温润滑脂流变学性能的异同,以400SN为基础油,制备稠度相近的上述3种高温润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流变仪对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润滑脂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大。3种高温润滑脂的表观黏度、储存模量等流变参数均存在差异;高温时3种高温润滑脂均更易从以弹性为主转向以黏性为主,凝胶体系较难保持。  相似文献   

18.
以羰基铁粉为悬浮相,硅油为分散相,采用高速球磨机球磨分散的方法制备磁流变液,考察了磁流变液制备过程中球料比对其零场粘度、沉降稳定性、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NXS-11A旋转粘度计、自然沉降法分别对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球料比对磁流变液的粘度和沉降稳定性影响很大。随着球料比的不断增加,其粘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球料比为3:9时,所获得零场粘度最低。其沉降稳定性与粘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粘度大的沉降速率慢,粘度小的则沉降速率快。在磁流变液组成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制备磁流变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球料比的方法来改变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和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其理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植物油(菜籽油)在NaOH催化作用下与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较适宜的条件为:反应温度50℃、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0.8%、反应时间为20min。对所得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考察,发现除粘度较大外,其主要性能指标与我国O#柴油相接近,掺入少量柴油后完全可以作为柴油机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20.
油罐罐底渗漏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甚至还会带来火灾爆炸,严重威胁存储油料场所安全。因此,主动掌握油罐渗漏量数值范围和渗漏发展规律,显得很有必要。利用模拟油罐渗漏装置在微压条件下进行了无砂垫和有砂垫罐底小孔渗漏速率试验,获得了渗漏速率的数值范围并运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出有砂垫罐底小孔渗漏量计算的经验公式。试验分析表明有砂垫罐底小孔渗漏量比无砂垫时的渗漏量在数值上小很多,此结果将为加压条件下的渗漏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