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理论研究中的试验数据的完整性、计算假设的真实性及计算模性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小尺度试件的试验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混凝土构件的工作特性,混凝土构件破坏标准不一致性、试验数据的完整性、既有理论不能统一考虑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的承载力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是可能的分析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粘钢加固砼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进行两组梁的粘钢加固试验。通过对第一组钢筋砼梁粘钢试验的阶段性成果分析,阐述了钢筋砼梁斜截面粘钢加固对斜截面承载力的作用。试验得到了被加固砼梁的应变、挠度和破坏形态等重要资料。试验结果表明:梁侧粘贴箍板可有效地控制斜裂缝的开展,有效地提高梁的斜截面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体内芳纶纤维筋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钢筋混凝土梁与芳纶纤维筋梁的弯曲试验现象和结果,探讨了芳纶纤维筋梁的正截面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分析了芳纶纤维筋配筋率对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挠度和承载力等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设计AFRP筋受弯构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BFRP连续螺旋箍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BFRP连续螺旋箍筋的抗剪性能,设计制作了6根配置BFRP连续螺旋箍筋的混凝土梁和2根配置矩形连续螺旋钢箍的对比混凝土梁.通过试验,得出了BFRP连续螺旋箍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分析了配箍率、剪跨比和纵筋率等因素对构件抗剪性能的影响:构件的受剪破坏模式分为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两种类型;在不同的受剪破坏模式下,斜裂缝...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8块刚特550压型钢板-砼组合单向板加螺栓后性能的破坏性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板破坏特征,从理论分析和数学拟合两方面对组合板进行了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非金筋材海水集料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刚度控制和蠕变特性分析了梁构件的受弯性能,提出非金筋材海水集料混凝土梁的设计建议以及其极限弯矩、开裂弯矩的建议计算公式。制作4根6 m长的碳-玻纤维筋海水集料混凝土梁,采用两点加载的方式进行弯曲试验,研究了非金筋材海水集料混凝土梁的破坏形式及受弯变形性能,测定了梁构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值,结果表明设计建议合理,方法具有适用性,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加劲肋形式、组合板厚度和栓钉布置为参数,进行了9块新型组合板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板的正截面承载力可按基于修正平截面假定的极限状态计算;组合板的跨中挠度,可在按现行规范计算的基础上,加上考虑界面滑移影响的附加变形值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8.
桥联模型在预测CFRP材料静态力学性能上具有较高的精度,但目前鲜有基于桥联模型描述CFRP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报道。基于此,采用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方程与强度准则改进桥联模型。利用文献实验数据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确认,针对侵彻弹使用环境,设计制备了CFRP层合结构并进行SHPB动态实验。理论预估模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强度值高于实验值约7%,由此校验了相关改进桥联模型在动载环境下的适用性。结合课题组已有的CFRP壳体侵彻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模型可用于CFRP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性能预测。进一步的试验结果细观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X方向试样的动态破坏模式以层间分层为主,而Y方向则以纤维的压缩破坏与基体的剪切破坏为主。为CFRP材料用于抗冲击等动态载荷下的力学行为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考虑抗拉强度的含外倾结构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工程设计都是将边坡失稳破坏看成整体的剪切破坏即M-C剪切破坏,基本不考虑岩土体本身抗拉强度.而岩质边坡真实的破坏应该是张拉-剪切复合破坏,不应是传统不考虑抗拉强度的单一剪切破坏模式.利用FLAC3D软件,基于张拉-剪切复合破坏准则对岩体和结构面强度参数同时进行强度折减,与只考虑抗剪强度的情况进行比较来研究抗拉强度对...  相似文献   

10.
开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强度和失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纤维编织工艺、铺层角度和孔径大小对开孔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强度和失效模式的影响规律,选用正交平纹玻纤层合板(WFL)和单向玻纤层合板(UFL)制作0°和45°铺层开孔拉伸试件,随后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 Abaqus 建立基于二维 Hashion 失效准则的渐进损伤仿真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试件的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层合板强度随开孔增大而减小,并且这种变化率随孔径增大而增大,45°铺层的层合板的变化率小于0°铺层,WFL 小于 UFL;WFL 的破坏以纤维断裂为主,裂纹垂直于纤维方向,UFL 以基体开裂为主,裂纹沿纤维方向,孔径则对破坏模式无明显影响;0°铺层 WFL 的破坏是由纤维拉伸失效导致,45°的则由纤维拉伸失效和基体拉伸剪切失效共同导致,0°铺层 UFL 由基体压缩失效导致,45°的则由基体拉伸剪切失效导致;拉伸强度的仿真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为14.1%,由此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构件截面温度时认为构件材料全部是混凝土,忽略了占截面积比率很小的钢筋,然后以钢筋所在位置的混凝土温度代替为钢筋的温度。人们对这种算法存在的误差大小并不清楚。对400mm×400mm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在四面受火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对比了考虑截面上存在钢筋时构件的温度场与不考虑钢筋而认为材料全部是混凝土时构件的温度场。研究发现,当考虑截面上存在钢筋时所得钢筋温度与采用简化方法所得替代温度差别不大,对构件承载力影响很小,说明这种简化的温度场计算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所选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_(15);当采用Ⅱ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_(20);当采用Ⅲ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_(20).这一规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根据工程实践与理论分析可知,是根据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大小所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粘结力愈大;混凝土强度等级愈低粘结力愈小.如果在低等级的混凝土中,选择高强度钢筋,则钢筋应力没有到达屈服强度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可能破坏,在构件受位区就产生很大裂缝.可能导致构件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实船破坏试验的目的、过程、船体的支承、加载的方式,测试的项目。然后简要介绍国外进行实船破坏试验的情况及由此得出的关于船体极限强度的见解。最后讨论当前我国进行实船破坏试验的必要性,这是本文的重点。作者建议对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退役舰船进行实船破坏试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弹体坯料构件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点匹配的超声检测原理。零点匹配原理是基于被检构件在做周期性的匀速旋转过程中自身曲率变化的规律提出的,表现为探头与构件下表面的距离变化。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含有噪声的周期距离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并采用求不同检测截面间周期信号的互相关函数的方法,对各截面零点进行一致性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进行零点匹配。该方法有效缩短了零点传感器进行零点判断过程所需的等待时间,有效提高了构件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在文献1的基础上,当三角桁结构随整体弯矩时,根据合理的简化,假设了考虑上弦组合截面剪力滞后效应的位移函数。利用了小能量原理,解出上弦组合截面的轴向应力表达式。为了表达方便,引入“剪滞系数”的概念,并且在文章末尾给出与有限元法分析结果的对比,说明了以上推导过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文中论述了运用微型计算机(IBM-PC)进行复合材料强度准则研究的方法,包括强度包络线绘制、双向加载数据采集及实验数据处理等,同时还研究了如何确定双向试验中的破坏载荷值,并在分析实例中提供了较详细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合材料夹芯板材构件的侧弯承载和坚固连接要求,设计了弧形过渡区增强型T型胶接接头。建立了夹芯复合材料T型接头数值模型,模拟了其在侧弯载荷作用下的损伤产生、扩展及失效过程,并对夹芯复合材料T型接头试件进行了静态侧弯试验。结果表明:接头发生初始损伤的线载荷强度为44~47N/mm,损伤发生后接头的刚度值发生折减(降低约28%~32%),此时接头的承载能力仍在上升;试件界面完全剥离载荷强度较初始损伤线载荷强度略有增加(线载荷强度范围为54~62N/mm)。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表明弧形过渡区是夹芯复合材料T型接头最薄弱的部位,易发生破坏;初始损伤将首先出现在弧形过渡区复合材料表层,随着层间裂纹的扩展,过渡区复合材料与芯材的复合界面处出现剥离破坏并向自由端端部界面扩展,这是导致夹芯复合材料T型胶接接头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布雷弹定型试验和产品交验中反常结果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几种剔除准则估计误差,提出适合布雷弹反常结果的剔除准则,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9.
岩石拉压特征的相似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近年来岩石力学的试验结果,其中包括单轴拉压力和压应力作用不同岩石的完全应力-应变曲线,受拉强度和受压强度的载荷速度效应,以及蠕变寿命随蠕变应力水平的变化等,研究了岩石在拉应力和压应力作用下上述力学特征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岩石试件裂缝扩展过程的观察,以及破坏断面的显微分析,讨论了拉应力和压应力作用下岩石裂缝扩展和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由于相邻抗滑桩间土拱效应的存在,使得位于桩后三角形受压区的土体发生破坏,导致所设计的桩间距不能充分发挥抗滑桩作用,提出了一种不产生三角形受压区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抗滑桩。从土拱受力分析出发,并以桩间静力平衡条件、拱脚截面强度条件分别建立起矩形和三角形截面桩桩间距表达式。工程算例表明,三角形截面桩单位截面面积有效抗滑能力较强,在实际工程中可采用相对小间距的三角形截面桩,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