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反辐射导引头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入手,采用SPD(signal processing designer)建立了反辐射导引头系统级仿真模型,主要包括天线系统模块、接收机系统模块和信号处理器系统模块,模拟了接收信号,处理信息以及消除弹体姿态扰动的数字解耦等过程,从而获得导引头视线角和视线转率.给出了仿真实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得研究结果对导引头设计及性能改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导引头的特性研究可以改善导弹的精度,依据导引头的噪声模型,推导了方法误差参数估计方法,根据不同距离的噪声特性,对导引头目标视线角速度噪声模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噪声在不同的距离段的特性简化了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其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并对参数辨识结果进行了Theil不等式系数法校验,结果表明了辨识算法能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辨识出的噪声模型TIC远小于0.3.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现代战术制导武器用比例导引(PN)作为末制导规律,并且用惯性稳定的常平架导引头来提供制导信息。然而在导引头技术的最近发展中包括了具有大得多的视场的导引头和不要求导引头中心线指在目标的中心附近的跟踪特性。这样,这类导引头可以固联在武器上并且仍能保持目标在他们的视场内。这些捷联导引头能够消除常平架系统的跟踪速率限制和结构限制,同时降低了设备和标定的机械复杂性。然而用捷联导引头不可能直接测量出惯性视线速率,因此必须研究另一种的制导和滤波技术。这种研究的特殊任务是为在空对地(A/S)战术制导武器上有效地使用捷联导引头,确定关于制导规律结构,信号处理技术和可达到的导引头和敏感器的精度要求的最好结合。这篇报告讨伦了各种滤波技术和制导规律设计,其中包括直接比例导引,追踪制导,动态超前量制导,比例导引和追踪制导的结合制导,和一种新的方法——自适应比例导引。这种新方案使用了一种振动信号去测量和校正导引头的增益误差,并克服了和大多数其它方法有关的稳定性问题。已证明这种新方案的性能可以和常平架导引头的比例导引相比美。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某型反辐射无人机导引头测向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引头测向数学模型.借助Simulink建立了导引头测向流程仿真模型,得到了正常工作时的波形.结果表明,仿真较准确地模拟了导引头的测向过程.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辐射源类型及设置参数,查看导引头在不同条件下测向过程及各节点输出波形,为导引头的维修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用无线通信硬件平台逐渐由理想变为可能,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是一个典型例证。其使用要求明确规定了JTRS的使用领域、性能、维护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值得借鉴和学习,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军JTRS(PMCS)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寻的飞行器的高制导精度和轻小型化要求,提出了一种由不同类型导引头组成的多模复合导引头优化配置方法.在用这种方法对给定的导引头集合中选择具体导引头时,使用了对话式的双准则优化算法,给出了具体算法模型和步骤,并引入了仿真实例,计算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标图像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外成像导弹导引头的信息处理中,目标图像特征研究是导引头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各种潜在目标成像特征的详细研究是红外成像导引头信息处理研究的基础。在此项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导引头目标识别和跟踪算法的评价,同时也可以辅助图像处理算法的选择和优化。在分析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弹、目标的仿真模型,对常见的目标图像运动特征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在空战条件下目标图像运动特征的部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军用导航系统是数字化部队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但不同军兵种之间导航终端所采用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各不相同.在分析军用导航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中间件技术设计了一种"通用嵌入式GIS应用构架",屏蔽了多种操作系统间的差异,满足跨平台运行,大大加强了各类型平台间装备的互操作性和通用性;将构件技术应用于导航功能模块设计,使其可以在导航系统中快速集成,具有灵活开放的扩充能力;最后讨论了导航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双波段复合雷达主动导引头可以在2个波段对同一空袭目标进行独立探测。双波段各自回波信号之间的强相关性以及接收机热噪声的独立性使得复合导引头可以利用2个波段的回波信号进行联合检测。联合检测中,通过调整2个独立探测单元各自的虚警概率与检测概率,复合导引头可以在满足系统参数要求的前提下一定程度降低检测信噪比门限,从而达到提升导引头探测威力的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以及仿真计算,当双波段各自的独立探测距离满足一定条件时,选择合理的联合检测策略并且匹配适当的检测信噪比门限可以将复合导引头的灵敏度提升2 dB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红外导引头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回顾,认为红外成像导引头测试与试验是当前新的需求,并进行了基本要求分析。对红外导引头的红外成像评估、总体性能测试、飞行运动模拟、图象稳定试验以及空间红外传感器的测试与试验手段作了介绍。最后对综合评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DSP+FPGA的飞控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浮空器飞控系统多接口通信、低功耗、小体积、低成本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DSP+FPGA的飞控系统硬件平台。介绍了硬件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对飞控系统的接口资源模块及系统电源模块进行了设计;通过单板调试和搭建集成测试平台对硬件平台的硬件特性及接口功能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硬件平台具有高数据处理性能、良好接口协同工作能力、低功耗、开发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满足飞控系统的工作需求。此硬件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导航监测领域,为今后飞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嵌入式定制微处理器的开发的需要 ,克服现有微处理器仿真工具的某些不足 ,文中介绍了微处理器的仿真验证工具———VCPU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同其它微处理器仿真工具相比 ,该工具具有多层次 ,可配置 ,功能全面的特点。利用该工具 ,设计者可在设计早期进行系统集成验证 ,缩短设计周期并减少设计错误。该工具已经在嵌入式微处理器开发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装甲车车载图像跟踪系统的任务和应用环境,设计了以TMS320C6202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结合PC104嵌入式计算机的双处理器并行处理硬件平台;详细介绍了利用大规模FPGA芯片实现系统总线仲裁和逻辑控制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体现系统智能化程度的--DSP模块的程序智能加载技术以及其实现方法.实际系统测试表明该硬件平台能满足图像跟踪系统的实时性、可扩展性、稳定性的要求,为装甲战车的数字化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基于USB接口技术对"通用雷达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URVMTS)"的人机交互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了系统的通用性。不同的实装操作部件经过适当的信号调理均可以通过该系统方便地实现与雷达虚拟样机之间的交互。着重介绍了交互系统的通用性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系统的通用性设计方案,USB硬件电路的通用性设计及相应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以超长指令字(VLIW)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平台,针对现有提高单线程取指流水线效率的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取指流水架构.该架构支持无效取指的检测与作废,从而降低不必要的cacbe访问,减少取指流水停顿周期,该结构还引入专用硬件支持编译调度的循环软流水,有效提高指令并行性,降低代码存储空间,由此释放...  相似文献   

16.
流体系结构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流计算模型为基础的流体系结构,是面向未来的单片上集成超10亿只晶体管和上千ALU时代的新型体系结构,正成为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关注的前沿焦点之一.首先分析流计算的背景;总结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流体系结构,并对它们的结构、执行模式、并行性、片上存储使用方式和应用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然后归纳流程序设计及其环境,讨论当前流编译研究的热点方向;最后探讨流处理器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公开的关于Link16数据链的信息标准并结合我军对战术数据链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种JTIDS终端消息字还原模块,该模块包含CCSK码字解密,CCSK译码,解交织,RS译码等一系列基带数据处理过程。首先介绍了Link16数据链消息字还原模块的原理,对其各个子处理模块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硬件实现方案,然后在Quartus II环境下选择Cyclone II系列的EP2C8Q208C8 FPGA芯片进行了JTIDS消息字还原模块的系统级综合与仿真,并在该芯片的开发板上进行了验证,硬件成品可用于JTIDS终端功能测试与评估等多种场合。  相似文献   

18.
为摆脱对商用网卡的依赖,降低软硬件复杂度,提出通用多核网络分组处理系统,构建面向大报文高速分组转发应用的软硬件协同数据分段卸载发送机制,并实现原型系统。该机制基于轻量级输入输出的软硬件协同多核分组处理系统,以降低大报文切分、拷贝开销以及软硬件复杂度为目的,把实现切分报文、封装报文头以及校验功能中硬件实现复杂的部分卸载到驱动中,将分段报文数据拷贝缩减为新报文头的拷贝,结合链式直接内存存取技术,为多核实现高速的大报文分组转发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国产通用多核和高性能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平台进行发送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数据分段卸载发送机制能大幅提升报文发送性能,有效解决大报文引发的多核网络分组处理性能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We study a pull‐type, flexible, multi‐product, and multi‐stage production/inventory system with decentralized two‐card kanban control policies. Each stage involves a processor and two buffers with finite target levels. Production stages, arranged in series, can process several product types one at a time. Transportation of semi‐finished parts from one stage to another is performed in fixed lot sizes. The exact analysis is mathematically intractable even for smaller systems. We present a robust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to model two‐card kanban systems with batch transfers under arbitrary complexity. The algorithm uses phase‐type modeling to find effective processing times and busy period analysis to identify delays among product types in resource contention. Our algorithm reduces the effort required for estim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by a considerable margin and resolves the state–space explosion problem of analytical approaches. Using this analytical tool, we present new finding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me tactical and operational issues. We show that flow of material in small procurement sizes smoothes flow of information within the system, but also necessitates more frequent shipments between stages, raising the risk of late delivery. Balancing the risk of information delays vis‐à‐vis shipment delays is critical for the success of two‐card kanban systems. Although product variety causes time wasted in setup operations, it also facilitates relatively short production cycles enabling processors to switch from one product type to another more rapidly. The latter point is crucial especially in high‐demand environments. Increasing production line size prevents quick response to customer demand, but it may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if the vendor lead‐time is long or subject to high variation. Finally, variability in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times causes the most damage if it arises at stages closer to the customer.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7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虚拟物流信息平台逻辑模型基础上,提出虚拟物流信息平台的CORBA技术应用方案,包括新系统与遗留系统的集成方案、合作伙伴企业系统间的集成方案以及跨越异构软硬件环境的实施模型等.上述方案表明,CORBA技术在虚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