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20日,济南军区驻豫某旅一连指导员罗顺喜,搭乘长途汽车时,由于司机刹车过猛,一个皮箱从行李架上掉下,砸在一个老人身上,老人当场休克。坐在老人身旁的罗顺喜,立即呼叫司机紧急停车,随后拦了一辆出租车,将老人送往长葛市人民医院,并为老人垫付了2000元住院押金。此后事件的发展就像电影了。老人  相似文献   

3.
一个普通农妇的爱戴传明斐清平在安徽嘉山县杏山乡一个小山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妇女陪着老人散步的身影。这位老人,年已80开外,耳聋喉哑,双目失明,她是烈士遗属高项氏;陪她散步的是杏山村普通农妇叶秀英。这位与高项氏无亲无故的农妇。默默地搀扶着老人度过了整整20个春秋。54年前,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高项氏老人的丈夫.是一位抗日根据地的民兵战士,正和抗日大军一起活跃  相似文献   

4.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儿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儿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儿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儿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相似文献   

5.
高雄 《兵团建设》2006,(3):30-30
4个儿子同在一个连队,4个儿媳妯娌间和和睦睦,全家15口人三世同堂。这一家之主的老人是如何处理好这一大家子事的呢?近日,笔者走进了农六师新湖农场三分场三连职工王家俭家里,探望了这位从甘肃来兵团已40多年的老人。王家俭对如今的生活十分满意,他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1982年他在三连当连长,所产粮食交够国库,备足种子,留够口粮,还是吃不完,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碰到这样一件事。那天坐班车去办事,车到某站,上来两位老人,他们急急忙忙各抢了一个座位,又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放在另两个座位上占位置,并回头招呼后上车的同伴。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第一反应是对市侩的鄙视和不屑,再仔细一想,我不禁对两位抢座的老人又生出了些许同情。老人为何要抢座位?思来想去,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养成了凡事爱争爱抢  相似文献   

7.
河北某预备役团驻地有个被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时传祥"老人——张富海,谁也不承想,这个淘了十八年公厕的七十九岁老人,曾经是一个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作战,身负四次伤的二级甲等伤残军人。  相似文献   

8.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下印子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全家共9口人,来自5个不同的姓氏,有5位老人,他们要么盲哑,要么痴呆,全是本村和邻近村屯的孤残老人。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发生在河北省肥乡县的一个偏僻小村。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发生在一个现役军人的家庭。 故事的主人公——某部“优秀士兵”王志超的父亲——一个年过六旬、普普通通的老人。就是这位老人,在短短的几年里,先后经历了一子失踪、一子一女亡故的打击,却为了不  相似文献   

10.
1991年9月18日,湖北省郧县梅铺镇盘道营村一家四合院里。一片欢声笑语。一对年过半百的老人披红戴花,正在举行着一个俭朴大方的婚礼。村民们一面嚼着老人李保兴和金凤芝甜蜜的喜糖,一面传颂基干民兵三妯娌为公爹当红娘的佳话。 1990年,50岁的李保兴老伴病逝。3个儿子虽然个个孝顺,但因都在外地做生意,难免侍奉不上。3个儿媳刘丽英、蒋翠平、李风兰,最大的25岁,最小的22岁。三妯娌一个赛一个对老人知寒问暖,可是终究有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省镇巴县铁佛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9口人,来自5个不同家庭。其中,5位老人,要么盲哑,要么痴呆,全是该村的孤残老人。 这个特殊家庭的组建已有9年。在那漫长的3285个日日夜夜里,一家老幼同室共餐,和睦相处。组建和维系这个家庭的主人,就是铁佛村的民兵连长李元福  相似文献   

12.
在古装戏剧《杨门女将》中有个小镜头:杨七娘向采药老人问路时,因为态度不好,碰了一鼻子灰;后来,穆桂英找到老人,亲切嘘寒问暖,非常谦恭礼貌。终于感动了老人。这时,老人主动指出迷津,使穆桂英找到了进军道  相似文献   

13.
徐睿 《政工学刊》2013,(8):61-61
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住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里。一天,一个身穿风衣的男人在他家的栅栏外徘徊。老人观察了许久,然后走上前去对他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那堆木头扛到那边去呢?我老了,已经扛不动了。"那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  相似文献   

14.
朱艳荣,女,汉族,党员,1965年生,河北省涿州市向阳乡黄家街民兵连副指导员。自1986年到乡敬老院当服务员以来,一直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平时,她精心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脸、梳头、喂饭。老人们病了,她守护在床前,最长的一次达6个多月。当老人去世  相似文献   

15.
春天到,万物复苏,也是植树好时节。在我国的历史上许多名人与树有着各种各样的趣事,被传为美谈。 楚霸王与桂树 楚霸王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看见一位老人持斧要砍桂树,楚霸王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个‘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个‘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  相似文献   

16.
白国营 《中国民兵》2007,(11):52-53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在5岁时失去了唯一的哥哥,19岁时失去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今年她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却把从山路上捡回来的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老人.当做亲娘一样精心照料了600多个日日夜夜,她就是河南省渑池县陈村乡一位优秀青年民兵郑秀珍。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在当前车流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确是常见的事情。然而时下却有一个法律上的误区,还让不少肇事者自认为是“不得已”,使道德和法律大为失色,使“马路杀手”成了“马路追魂手”。一位法律意识淡薄的司机说:“如果出了车祸,撞伤孩子,你花的钱绝对可以供这个上小学的孩子考博士;撞伤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全权交给你,老人以后有个好歹,也会被认作车祸留下的后遗症;不如撞死了,一次性赔清,省得家属纠缠。”  相似文献   

18.
过马路遇到老人扶一把,乘车见到老人让个座,雨天碰到老人打打伞。这样的事,在我们中间并不鲜见,大多数人也都能做到。但是,要坚持几年、十几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军事科学院警卫连一班却把照顾孤寡老人的活动坚持了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初,在古老的金沙江畔,李锡芬和丈夫黄朝云含泪掩埋了病故的83岁老人杨朋氏。一个动人的故事随即传扬开来。 李锡芬是四川省会东县野牛坪乡五村二社的普通农民。 23年前,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的弱智五保老人杨朋氏住在生产队牛圈旁的一间破屋子里,加之她双目失明,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那时的野牛坪乡干热出名,用水要到几里外的金沙江去挑。孤苦伶仃的老人只能在过去熟悉的沟沟坎坎、牛脚窝里捧点水喝,饱一顿、饿一顿地挣扎在生死线上。  相似文献   

20.
天山南麓新疆军区某部五连驻地附近,有一个叫吐尼沙汗的维吾尔族老大娘,她是一名清洁工,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在打扫街道时先后捡到两个汉族残疾弃婴和一个维吾尔族弃婴。五连官兵主动承担起照顾吐尼沙汗老人和3个弃婴的任务。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