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人武部作为民兵工作的一线指挥部,在后备力量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四防后备力量建设实践中,如何打造新型人武部,开创人武工作的新局面,不仅是职能使命所系,更是现实工作的需要,近几年来,大连市中山区人武部坚持开展“争做学习型军官,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大连军分区的肯定,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县(市、区)人武部、乡(镇、街道)武装部、村(社区)民兵营(连)部三级武装机构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依托,如何建、怎样建,一直以来是人武系统抓建的重点。安徽省宿州军分区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坚持按“一线指挥部”标准抓建县(市、区)人武部、按“一线主阵地”标准抓建乡(镇、街道)武装部、按“一线战斗队”标准抓建民兵营(连)部,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谢占球 《国防》2011,(4):32-33
人武部是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线指挥部。新形势下,必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着眼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全面加强和改进人武干部动员业务和指挥训练,切实把人武部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一线指挥部。  相似文献   

4.
第一书记就要担当第一责任,管好武装先要热爱斌装。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岗位上,历史光荣地赋予地方各级党委书记兼任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担当起把方向、抓根本、管大事、谋发展的重任。长期以来,我区各级第一书记履职尽责,忠诚使命,为官一任,兴武一方,体现出良好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涌现出一批批忠诚党的武装事业新闻人物。他们刻苦学习国防法规、带头掌握国防知识;与人武干部打成一片,以此获得人武工作经验;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掌握人武工作变化发展;自己撰写论文,提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见解;善解难题,保证民兵预备役工作健康发展……人武工作的园地里留下了他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伟业中倾注了他们的忠诚与热爱。  相似文献   

5.
徐辉升  刘海峰  孙楚 《国防》2003,(1):33-34
县(市、区)人武部和基层武装部(以下简称“人武部门”)是我国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人力加强人武部门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无论对平时还是战时,无论对军队还是后备力量建设,无论对国防建设还是经济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泽生 《国防》2007,(10):37-38
人武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新世纪新阶段,要着眼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扎实搞好人武系统干部培训,全面加强其能力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7.
孟祥生  张少敏 《国防》2005,(11):16-16
县(市、区)人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直接组织领导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有效地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努力提高人武干部以“四懂一会”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所谓的“四懂一会”是指懂政治、懂军事、懂经济、懂法律和会做群众工作。懂政治,就是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武事业为本,自觉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懂军事,就是始终牢记我军的根本职能,牢固树立带兵打仗的思想,熟练掌握民兵教育训练的内容、方法、标准和要求。懂经济,就是…  相似文献   

8.
于龙  赵海 《中国民兵》2013,(10):26-27
人武系统干部队伍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石,事关民兵预备役战斗力生成。当前,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要有新思维新眼光,树立新标准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群众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保证。人武系统作为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是民兵队伍的领率机关和一线指挥部,是联系军地的“桥梁”和“纽带”。人武系统角色的特殊性和工作的经常性,决定了人武干部必须具备更强的群众工作能力。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人武干部必须提高自身能力素质,适应群众工作的客观要求,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武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人武干部身体健康是确保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前提,也是部队卫生部门的基本职责。但就目前情况看,偏远地区人民武部干部就医难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1.
人武部、预备役团党委作为省军区部队的“一线指挥部”,在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机关要把加强“一线指挥部”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把“一线指挥部”建设成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2.
二千六百多个县(市)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几万人武干部集体离开军队,这是军事工作上的一件大事。三十年来,广大人武干部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辛勤工作,为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人民解放军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改建之际特向广大人武干部表示深深地敬意!人武部的工作很重要。人武部是联系军队和地方的桥梁和纽带,是国防后奋力量建设直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人武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线指挥部,处在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第一线,在抓基层建设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然而,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依法抓基层建设上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结合新颁布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按纲抓建打基础,固本强基促发展。一、澄清模糊认识,找准人武系统依法按纲抓建的关节点。新《纲要》颁布后,我们在组织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志认为,区县人武部是旅团级单位,街道、乡(镇)武装部是地方单位,民兵营(连)干部又不是现役军人,均不属于《纲要》明确的基层单位范畴。为此,我们要澄清区县人武部不是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云岩区委、区政府把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去年共拨款100万元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该区完成上级赋予的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彻底解决区人武部因拆迁长期在简易办公室办公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协调资金80万元,完善了人武部新办公大楼有关设施,使人武  相似文献   

15.
王广浩  王立佳  柳明辉 《国防》2012,(12):36-36
人武干部处在民兵预备役工作前沿,其能力素质如何,事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指示精神在基层的落实.如何组织人武干部集训,有效提升人武干部的能力素质,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着眼人武系统履行使命所需,着力筑牢"三个观念".一要筑牢履职应尽责观念.县(市区)人武部作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既是联系军地工作的桥梁,又是密切军民交往的窗口.组织人武干部集训应从抓思想认识人手,努力破解部分人员对人武工作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履职尽责观念较差的问题,营造带头"讲政治、正品行、尽职责"的浓厚氛围,增强他们做好武装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要筑牢主业观念.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区长智建伟上任以来,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捆在一起抓,坚持在融合中推进,在巩固中提高,全区武装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区人武部被省军区表彰为“先进人武部”和“先进团级党委”。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人武部的全面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最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人武部建设上,一些人武干部存在着“五轻五重”的错误思想认识,严重影响着人武部的全面建设和人武干部素质的提高,必须予以纠正。 一是重实际工作,轻理论学习。在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上,多数人武干部把实际工作摆在第一位,认为实际工作是“硬指标”,而理论学习只是“软指标”,往  相似文献   

18.
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军要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人武干部的法律素质、法制观念,以及依法办民兵、依法强武装,是当前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了加强人武部建设的重要决策。要办好这件人事,切实加强人武部建设,关键是要调整配备安置好人武干部。人武干部的调整配备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在调整配备过程中,要从人武干部的实际情况和军队建设的总体要求出发,体现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广大人武干部的关心和厚爱;要考虑到人武部的长远建设和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做到“合理调配,保留骨干,妥善安置,各得其所”。把人武干部调整配备好,总体上要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质量。首先,要在政治上严格把关,确保政治合格。新选配的人武干部,要按照军队干部的标准来衡量,必须听党的话,政治上清醒坚定,热爱党的武装工作,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其次,人武部作为一级军事指挥机关,担负着日益繁重的军事任务,这就决定了人武部的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因此,要尽量多保留一些德才优秀、文化程度较  相似文献   

20.
张学勇 《国防》2000,(4):38-39
“人武部是县委、县政府的军事部,县委、县政府是人武部的后勤部。”这是安徽省萧县县委书记胡兴超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说的一句话。 1996年10月,胡兴超走马上任萧县县委书记,第二天就到县人武部听取汇报、了解工作、熟悉情况。在他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人武工作的议军会,组织武委会成员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研究解决武装工作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