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依据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面对高技术战争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提出了我军院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重点转变的几个观念.并大胆探索了深化改革,培养适应高技术战争的新型人才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勤人才,是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和适应现代战争后勤保障需要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加快后勤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发挥后勤院校的作用,建立正规化后勤人才培训机制;第二要运用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后勤人才教育训练机制;第三要坚持以法制训,建立系统的后勤人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努力提高政工干部的“快反”能力。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人仍然是战争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生动、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提高政治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最根本的取决于政工干部的高技术素质。毫无疑问,政工干部只有努力提高高技术素质,才能更好地把握高技术的特性及其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才能增强政治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有效性,提高“快反”能力才有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军政工干部大多数虽然经过院校培训,但从知识结构上看,与高技术战争对政治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尽快缩短差距呢?(一)院校教学要加…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条件下战争需求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直接成为军事需求的内容、军事需求内容变化迅速、军事需求的经济资源的资金密集程度高。要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在国防科技、军事高技术人才、军事经济、军事后勤诸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国际军事斗争和战争形态为我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迫使我军建设要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适应。如何把握好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如何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决策,将是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类院校的共同努力。作为专业技术院校,要落实好“一个服务、两个适应”的教育指导思想,就必须把人才培养的着眼点放在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加大军队专业技术院校的军事教育改革的力度,以求尽快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在人才。按照未来高技术战争对军事人才的要求和军事人才成长规律 ,结合我军人才队伍的现状 ,应尽快地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深化院校教育改革 ;进一步利用国民教育资源 ;拓宽实践锻炼渠道 ;超常引进和选拔急需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我军要赢得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培养创新军事人才尤为重要。创新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基本特征。培养创新军事人才,必须解放思想,转变人才观、教育观、学习观。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军事人才,就要建立适应创新军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涛 《政工学刊》2007,(4):49-49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军事人才作支撑。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源头,高层次人才是院校教育的活水,是教员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具有很强的引领、影响和带动作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状况,是院校教学水平、科技水平、攻关能力的标志,是衡量院校发展潜力的尺度。抓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必须把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保留机制作为重点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9.
贾二军 《国防》2004,(10):24-25
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需要,培养高素质新型交通战备人才,是加强交通战备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加速培养高素质交通战备人才的重要性军队建设,人才为本。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战争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战争形态。近期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突显了人才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时代,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  相似文献   

10.
军事后勤院校要跟上世界军事后勤发展步伐,培养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遵循军事后勤院校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和学员创新能力的生成特点,努力构建具有军事后勤初级指挥院校特点的创新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推动社会进步,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被称为继资源和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起源于军事,也引发并推动着军事领域,特别是军事后勤和装备保障的深刻变革。以美军为代表的军事物流,特别是军地一体化物流,在近期高技术战争中的突出表现更凸现了高技术战争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我们就应该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物流,建立军民一体化物流体系,充分挖掘地方物流资源的军事潜力,实现军地物流的有机结合,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和后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所谓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指在履行军队根本职能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并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特殊需要的优秀军人.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一再证明,战争不仅是军力、经济力的较量,而且从实质上讲更是智慧与人才的较量.尤其是现代高技术战争,更是人才之间智慧、谋略、战术、技术之争.正如列宁指出的:“现代战争也同现代技术一样,要求有质量高的人才.”现代高技术战争呼唤着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未来局部战争要求的人才,是做好战争准备的关键所在.因此,政治工作必须站在这个制高点上,高屋建瓴,下功夫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以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冯兴民  谭清顺 《国防》2005,(7):85-85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推进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也是当前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更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要。因此,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人才先行的重要思想,瞄准军事变革的前沿,在与时俱进中抓好军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渠道。一是有计划地选送部分军官到地方院校进行学位培训,充分利用地方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军委根据图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确立了“科技强军”战略,要求全军各部队必须加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忠于党和人民,掌握高技术战争本领的新型军事人才。贯彻落实这一  相似文献   

15.
院校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本文紧密联系院校和部队的实际,瞄准21世纪高技术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跨世纪人才,提出全面打好学员的文化素质基础、心理素质基础;培养“四会”教练员;在训练中增加指、技、管综合性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军事素质培养,既是高技术战争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专业技术人才军事素质的培养不力,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军事素质不高,不能完全适应部队的需要。为此,必须着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军事素质培养。第一,要端正指导思想,加强对专业技术院校军事共同课教学的组织领导。第二,要加大专业技术院校军事共同课教学改革的力度,优化课程结构,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三,要注重军事教研室的正规化建设和军事学科教员队伍的建设。第四,要强化军事共同课教学管理,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注重养成教育,坚持教养结合。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斗争准备最关键的是人才准备。做好军事斗争的人才准备,是院校的重大责任。作为培养基层后勤人才的院校,必须与时俱进,针对未来军事斗争特点,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确保基层后勤人才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相似文献   

18.
当前,部队和院校正在开展高技术战争教育。为了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介绍高技术战争基本知识及其对军事领域产生诸多影响外,还要紧密地联系官兵的思想实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一、高技术战争教育要紧密联系我军新时期战略方针 我军的战略方针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一场核战争转变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是我军战略的重大转变。战略方针的转变有着深刻的时代和军事背景。只有了解这个背景,才能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兴军之本,也是制胜之本。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必须以十六大精神和江主席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打赢高技术战争为坐标,以强敌对抗为参照。确立“人才先行”的思想,发挥军队院校和国民教育人才培养优势,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性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迎面而来的新世纪无疑将是知识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社会。我们要逐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军质量建设,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就必须加快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现代化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