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影响硬段在聚氨酯中分布的因素及其对聚氨酯的形态结构和阻尼性能的影响,指出:软段或硬段交联、固化温度及合成方法都对聚氨酯的形态结构和阻尼性能有影响。在相分离较严重的聚氨酯体系中,增加硬段在软相中的分散程度,有利于提高聚氨酯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实验对象,使用火灾痕迹物证综合实验台等仪器模拟火场条件,分别考虑了烟头所处的位置、长度,实验材料状态及实验材料与棉布组成双元材料体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熄灭时间、熔化炭化大小、烟头燃烧剩余长度及检测材料被烟头点燃过程中的温度表明:烟头在所模拟的实验条件下不能使聚氨酯泡沫塑料发生有焰燃烧;烟头对泡沫塑料的点燃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烟头平放在材料内部、朝上放入材料内部和平放在材料表面;烟头朝下放入聚氨酯泡沫塑料内部也能产生阴燃,不会迅速熄灭.本实验研究,可为实际火灾调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聚醚多元醇(PPO)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泡孔结构的聚氨酯软质泡沫。研究了催化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和TDI指数对泡沫形态结构的影响,得到了三组配方,并对其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FIIR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软质泡沫合成的聚合反应基本完成;不同的配方条件制备的泡沫材料孔径分布均匀但孔径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制备了密度为0.3g/cm^3的环氧树脂改性PU硬泡,并对其进行了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PU硬泡的强度和模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同时,从PU硬泡泡孔结构及互穿聚合物网络入手初步分析了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地区玻璃幕墙渗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玻璃幕墙渗水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设计、材料使用、施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玻璃幕墙渗水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聚氨酯隔振器ANSYS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聚氨酯隔振器的静动态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加工成的6JX型隔振器的固有频率与压缩变形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结果的准确性和聚氨酯隔振器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试验平台上进行了铝导线短路熔珠引燃棉布、聚氨酯泡沫塑料和纸张的试验,得到了不同材料的临界加栽电压值和引燃规律。初步分析了加栽电压与短路熔珠粒径及引燃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短路电压增大,导线熔珠的粒径逐渐增大,熔珠对固体材料的引燃能力逐渐增强,氧指数越低、表面粗糙、易蓄热的材料越容易被点燃。棉布、聚氨酯泡沫塑料和纸屑被引燃的短路临界电压分别为50V、35V和45V。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转民》2008,(11):79-79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河南中南工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两毫米以粗大颗粒工业钻石产品在中国机床工具协会超硬材料分会日前举办的第五届郑州国际超硬材料及工具制品研讨会上走红,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客商的高度称赞。一些客商对该产品爱不释手,当场购买或订购。据悉,中南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批量生产两毫米以粗大颗粒工业钻石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2,4-TDI)、聚丙二醇(PPG)等原料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以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扩链剂合成了聚氨酯,在脉冲声管中测试了合成试样的声压反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研究了不同扩链剂及不同含量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对其水下声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TDI-PPG-MOCA合成型聚氨酯是一种良好的水下透声材料,TDI-PPG-TMP合成型聚氨酯是一种良好的水下吸声材料;BHT的加入对TDI-PPG-TMP合成型聚氨酯的水下吸声性能有显著提高,因此合理地设计实验工艺参数,可以得到水下声学性能更佳的聚氨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吸油材料将液体燃料进行吸附储存是一种全新的储存方式,该储存方式与传统空腔储存液体的方式相比,在储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论文初次提出吸附式储存液体燃料技术(简称SFAM)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SFAM技术下的吸放油性能、抑爆性能及环境适应性能的要求与实现机理,同时结合SFAM技术的使用特点和应用背景,对聚丙稀吸油棉、天然植物纤维、吸油树脂和聚氨酯泡沫等四类吸附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与建筑外保温系统有关的火灾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对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保温材料防火问题的高度关注。在对常见建筑外保温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外保温系统的做法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火灾危险性;针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从完善法规体系、促进新技术应用、加强政府监管、整治现有火灾隐患以及应急救援准备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建筑外保温系统消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发生火灾后,研究着火层房间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火灾烟气向室内蔓延的控制效果,为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运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模拟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火灾,对比分析在不同喷射位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用下的室内平均CO浓度和温度等烟气特性参数。综合比较发现,将喷头置于窗上方向下喷淋能有效地降低室内平均CO浓度和平均温度。对于由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引起的火灾,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相对于窗户的位置决定其对火灾烟气蔓延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建、改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不同于普通建筑,具有特殊性。分析了在建、改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并从保温隔热材料、控制可燃物、监控火源、自防自救、充分发挥固定灭火设施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在建、改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氧化铝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隔热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仲丁醇铝为先驱体,采用溶胶一凝胶工艺制备氧化铝溶胶,并将其与无机陶瓷纤维毡复合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得到氧化铝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样品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热平板法对材料的隔热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了氧化铝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隔热机理.研究表明:与氧化硅气凝胶相比,氧化铝气凝胶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经1000℃热处理后仍然能够较好地保持其纳米多孔结构;将气凝胶与纤维复合后,充分发挥了氧化铝气凝胶优良的隔热特性,使得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较纯纤维毡有了明显的改善,其热面温度1000℃时导热系数为0.0685 W/m·K.  相似文献   

15.
以聚己内酯二醇(PC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原料,合成了高官能度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以WPUA为有机相,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改性纳米SiO2为无机相,制备了水性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体系。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杂化薄膜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光固化动力学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了预期产物,杂化体系中改性纳米SiO2分散均匀稳定;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不同SiO2条件下体系均保持了较高的光固化速率和最终凝胶含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火灾特点和目前我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热管输热核动力反应堆的构想,即用热管代替现今压水堆的一回路管道、主泵和稳压器,并对热管输热反应堆进行了原理分析,提出了工程应用可行性等急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无机陶瓷纤维与SiO2溶胶混合,经超临界干燥制备了SiO2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SiO2气凝胶纤细的骨架颗粒减少了固态热传导,纳米级孔减少了气体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同时无机陶瓷纤维减少了辐射传热。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其200℃和800℃的热导率分别为0.017W/m.K和0.042W/m.K。纤维的加入提供了力学支撑,高温处理增强了气凝胶骨架强度,材料在常温和高温下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常温的拉伸、弯曲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44MPa、1.31MPa和0.98MPa(10%应变),800℃的拉伸、弯曲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95MPa、1.80MPa和1.42MPa(10%应变)。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几年造纸企业原料(芦苇)堆场火灾事故日益攀升的问题,从芦苇堆垛的湿度、通风、布置、温度监测手段以及外来火源控制等方面阐述了其与芦苇堆场火灾事故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效预防芦苇堆场火灾事故的措施,期望为造纸企业与消防部门就芦苇堆场火灾事故的防范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盖板式陶瓷热防护系统的传热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对盖板式陶瓷热防护系统的迫切需求,建立了热防护系统结构瞬态传热模型;并研究了防隔热层的物性参数,厚度尺寸,相变层的种类、位置等因素对热防护系统结构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层物性参数及厚度尺寸对热防护系统结构传热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而防热层的物性参数及厚度尺寸几乎不产生影响。相变材料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热防护系统结构的传热性能。调整和优化相变层位置是改善热防护系统结构传热性能、降低结构厚度的一个有效途径。隔热层厚度的优化结果可为热防护系统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