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且缺乏分项指标计算方法模型等问题,从网络化作战对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需求出发,研究构建了空军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分项指标概念内涵和计算模型与方法,可为指挥信息系统研制提供参考和支撑,为其作战效能的客观评估提供指标体系和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且缺乏分项指标计算方法模型等问题,从网络化作战对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需求出发,研究构建了空军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分项指标概念内涵和计算模型与方法,可为指挥信息系统研制提供参考和支撑,为其作战效能的客观评估提供指标体系和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条件下防空兵作战依托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已经将防空兵各个作战要素联结到了一起,初步具备了网络化作战的雏形.而恰当的指挥控制方式是实施高效防空兵网络化作战的关键问题之一.首先剖析了防空兵网络化作战给指挥控制带来的新特点,而后构建了防空兵网络化作战指挥控制方式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防空兵网络化作战的指挥控制方式是自适应指挥控制方式.并研究了防空兵网络化作战实施自适应指挥控制方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在机理以及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网络中心战模式下指挥信息系统网络结构对作战体系的影响,在FINC(Force,Intelligence,Networking and C2(Command and Control))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网络结构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图论和集合论对该方法进行了数学描述,采用效率表征FINC模型的信息流和协调系数,引入信息融合处理影响,扩展了面向网络的核心网节点,然后构建了指挥信息系统网络结构分析与评估框架。通过传统和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部署示例分析表明: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指挥控制的效率,且作战体系越复杂,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较传统方式优势越明显。示例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军事装备系统弹性反映了军事装备在遭受故障或攻击情况下,系统能够适应和吸收扰动,并使其性能得以恢复的能力,能够用于衡量在强对抗环境中军事装备性能的发挥情况.在研究军事装备系统故障率、故障修复率、故障修复时间、系统性能降级程度等基础上,结合军事装备系统的特殊性,给出了军事装备系统弹性的定义.分析确定型度量和概率型度量的优缺点,结合军事装备系统自身特点和对构成系统弹性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分析,给出了 一种混合型弹性度量方法.对某军事装备系统案例进行了弹性建模,并对相关弹性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给出了军事装备系统在遂行任务中如何更好地应对强对抗环境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要素联动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实现指挥要素联动的现实意义,并结合我军当前现代化建设实际,提出了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要素联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系统工程和军事需求的角度提出一套综合的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模型,在分析当前评估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评估建模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类投影型三角模糊数的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建模方法,并对其建模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结合3个单位某系统实际,对评估模型方案予以验证,较好地说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和优化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决策者、决策辅助人员和指挥决策信息系统是部队指挥决策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防空兵指挥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则是指挥决策信息系统的一部分,环境因素和决策信息是影响防空兵指挥决策系统的重要因素.从系统的观点阐述了防空兵指挥决策系统与内外环境因素的关系,提出在新技术条件下,系统信息是防空兵指挥决策系统的又一组成要素.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准确、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系统环境因素对防空兵指挥决策系统影响,最终达到提高防空兵指挥决策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着眼装备指挥变革和提高指挥效能的需要,提出了基于信息系统装备指挥运行机制的概念,构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要素式装备指挥机构模型,明确了各指挥要素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装备指挥信息、决策计划、协调控制的流程,建立了装备指挥效能计算模型,以期为建设新型科学的装备指挥运行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动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分析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关系和反馈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指挥信息系统作战效能评估SD模型的边界,运用VENSIM仿真软件构建了指挥信息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指挥信息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及各要素灵敏度分析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1.
军事系统是复杂系统,运用复杂系统的新理论研究军事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文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要素联动问题,首先论证指挥要素联动符合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进而对指挥要素的联动过程进行熵变分析,最后得出指挥要素联动的熵变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指挥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信息过载、知识缺乏"的问题,对"以知识为中心"的指挥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在分析数据、信息、知识之间概念联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指挥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内涵,建立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指挥信息系统的抽象概念模型,分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指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与组成要素,指出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指挥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牵引"以知识为中心"的系统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作战运用后,指挥对抗的制胜机理主要表现在指挥信息共享信息网络支撑以及随之产生的指挥要素集成和对抗力量联动作用下指挥对抗过程规律的变化.文章研究了精确施效机理,破网断流机理,全域谋优机理.  相似文献   

14.
指挥决策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用一般的解析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效能评估。在分析指挥决策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根据指挥决策的4个要素,建立了指挥决策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战术和技术指标,从指挥员影响度,指挥机关影响度,指挥信息系统影响度和决策信息影响度4个方面建立了指挥决策系统效能分析模型,前两项指标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其效能值,后两项指标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实际作战的具体战术指标建模,实现了效能值的动态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对联合作战指挥网络进行拓扑抽象,将指挥机构视为网络的节点,将指挥关系视为网络的边,构建了传统树状指挥网络模型、增加同级边互联的改进型指挥网络模型和不同层级边互联的交叉互联型指挥网络模型。并分析了三种网络的网络特性,以网络化效能系数( CNE)作为度量指标,对三种网络抗毁性进行了比对分析,指出了未来联合作战指挥网络体系需要具备的特征,对探索信息化条件下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已经被各部队广泛应用,其地位日益重要,这也导致了指挥信息系统受打击的风险提高.为提高指挥信息系统野战条件下的防御能力,着眼对指挥信息系统的攻击方式,分析指挥信息系统野战条件下防御能力的构成,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合灰色聚类评估方法的特点,采用定权聚类的方法进行评估,最后,运用该方法对示例进行评估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未来作战指挥需求,运用模糊理论和多模型理论探索指挥信息系统可信性评估问题。建立了指挥信息系统可信性评估指标体系层次结构,以评估流程为基础综合集成了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评判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Fuzzy-AHP的指挥信息系统可信性评估模型。经评估实例验证,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指挥信息系统可信性指标种类繁多而又相对模糊的问题,科学地实现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较好地满足了指挥信息系统可信性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一体化能力是指挥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也是满足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有效途径.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指挥信息系统的新需求,将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域一体化能力划分为全域获取、无缝传输、协同处理以及信息共享4种能力.采用指标分析法构建了系统信息域一体化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数学建模理论,对每个指标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研究.通过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系统信息域一体化能力的评估流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指挥训练信息系统组织部队进行实战化指挥训练,对促进部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条件下指挥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观念新、角度新、应用新的思路,从军事需求、目标要求、应用需求和功能需求完成对新的陆军指挥训练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陆军指挥训练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陆军部队转型建设的需要,从模型体系构建、精确裁决评估、蓝军系统模拟以及仿真技术应用与集成方面提出了建设重点。从支持合成指挥训练、全要素指挥训练、要素演练和参与联合指挥训练等方面分析了应用需求。最后,从作战仿真、训练导调、训练监控、指挥控制、数据采集和裁决评估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文中分析了网络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评估方法,探索性提出了网络化条件下系统的能力特点、评价要素、评估指标、方法及模型。具体分析了评估指标的内涵及定义,提出了多指标效用分析方法、兵力效能比评估方法两类评估方法,建立了评估方法的模型,提出模型的实现方式和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