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各国摆脱了两大阵营对立的束缚,但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地区各国更为强调军事自主。1992年美国从菲律宾军事基地完全撤出,在东南亚国家中引发了出现地区权力真空以及其他大国趁机填补真空的担忧。在不能主导外部安全环境的情况下,东南亚各国除运用外交手段营造区域对话与合作的氛围外,还加快了军事现代化建设。况且基于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冲突,东南亚各国之间同样存在各种矛盾,这也是地区各国加强军事力量建设的主要动因之一。虽然各方大多采取低姿态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的态度,但这些潜在矛盾仍是影响东南亚区域安全的一个变数,所以东南亚国家军事现代化建设和军事自主开始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冶、经济、军事格局处在变化重组之中。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为日本实现其既定的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过渡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90年代以来,日本便加快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步伐,根据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重新调整了军事战略,开始由“冷战式军事战略”向“多边安全保障战略”转变。在坚持日美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奉行“质量建军”原则。到20世纪末,军队建设基本上完成了由“大战争型”向“局部战争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机械化军事向信息化军事的转变。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各国普遍思考如何实现军队建设的“跃升”。其中,美军提出的军队建设转型的思路引起各国军队的强烈关注。美国军方一直在探讨转型方案,“9·11”恐怖袭击使其军事转型加快了步伐。美国当权者认为,美军需要减少过多的海外军事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东盟的内外活动空前活跃,其中东盟首脑会议、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以及东盟国家积极参与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对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东盟正在太平洋的西海岸悄然崛起。 一、“大东盟计划”形成的由来 东盟全称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8月。成立伊始,它就在《曼谷宣言》中声称要扩大其成员,使整个东南亚地区实现“东盟化”,最终达到建立  相似文献   

5.
东盟将于1997年庆祝其成立30周年,过去30年的封闭随着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国的加入而宣告结束,东南亚的国家正逐步走向联合。尽管东盟不是北大西洋公约式的军事组织,但东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促使东盟各国政府积极合作的关键是资源丰富的广褒海洋,该地区最敏感最集中的焦点也都  相似文献   

6.
“东盟”国家成立以来,东盟各国军费总体呈上升态势,军费的分配重点从陆军逐步转向了海空军,而且新增军费主要用于武器的更新。东盟国家军费开支的主要特点是:发展经济优于发展军事,军事规模比较小;东盟各国军费增长速度快;历史因素、地理因素影响军费开支。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一年中,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各国强烈需求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地区环境。据估计,东南亚各国1996年的经济增长率均达到8%以上,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二是地区政治组织和安全对话活动在维护安全形势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东盟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协调合作的区域性组织,增强了东南亚地区国家间利益联系的纽带,这一地区的国家也以东盟组织为依托,与美、日、澳、欧盟建立了全面对话伙伴关系。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也一道成为东盟新的对话伙伴国。三是各国内部安全事务也向有利于地区稳定的方向发展。比如,柬埔寨向实现全民族和解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菲律宾棉兰老岛长达24年的战乱已告结束。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世界新军事革命又有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了新军事革命的浪潮。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开始建设数字化部队,增建了信息战组织。“数字化后勤”建设全面启动。武器装备建设采用新思路:开始改革武器采办体制,重视“需求牵引”,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推动武器装备进一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着军事后勤的建设与发展。多极化的国际战略格局,使得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逐步减少,为军事后勤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国家间竞争的主战场向经济领域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共识,将进一步形成“开放型”的大后勤;各国将军事战略重点都放在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上,从而规定了后勤发展的方向;各国注重军队质量建设,使得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成为共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英国《简氏防务世界》编辑霍华德等新闻界代表,参观了英国最大的新型核潜艇“前卫”号。这是自英国核潜艇于90年代首次出巡以来,首次允许新闻界人士进入核潜艇内观看“所有东西”。大铸海底“核蛟龙”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冷战结束,许多国家纷纷裁减军力,压缩武器装备的生产。作为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的英国也开始削减常规兵力,压缩一些常规武器的生产和部署。然而,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日本军事力量的壮大,日本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其突出特点是:在依托高技术发展高质量军备的基础上,扩展其防卫范围,战略的触角渐次伸向远洋、海外,由立足于本土及其周围海域、空域作战,转向“前方早期处置”和“海外出兵”。1991年日本正式派出自卫队“志愿人员”参加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持和平行动。日本在向世界显示其迈上经济超级大国的同时,又开始向军事政大国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安全战略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到世纪之交,其面向21世纪的安全战略已基本确立。日本安全战略的实质是在确保本国安全的情况下,加速实现其军事强国、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此目标,日本的安全战略表现出相辅相成的几大动向。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起,日本开始施行2005-2009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标志着日本已启动军事转型之旅,迈出了走向军事大国的实际步伐。新计划明确要求自卫队“具备基于军事技术发展动向的高度的技术实力和情报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威胁和多样化事态”,能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和平活动,改善国际安全环境”以及“防备武力侵略事态”;以“多功能、灵活有效”为目标,大力推进自卫队向适应未来作战高度信息化、一体化需要转型。指挥一体化日本自卫队已经建成了统一的中央指挥通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防卫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分为公用网与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推进军事转型,构建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武器装备的目标牵引。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一些军事强国,特别是军事大国加紧调整军事战略,拟定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加速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回眸2006年世界各国武器装备发展情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年来外军武器发展的一些新动向。作战平台发展强势不减1.第四代主战平台逐渐列装在空中作战平台发展方面:美国空军F-22A“猛禽”(Rator)战斗机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已装备部队的第四代战斗机,现已形成作战能力,在空中加油机、运输机和预警机等支援飞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日本政府在明里声称奉行“无核三原则”的同时,背地里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核武器的追求。那么,正在积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致力于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迈进的日本,其核实力的发展究竟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呢?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14日,马来西亚海军向法国购买的2艘“鲉鱼”级潜艇的首艇在DCN公司瑟堡造船厂开始组装。马来西亚海军非常看重即将接收的2艘“鲉鱼”级潜艇,目前马来西亚海军已派出艇员在法国受训,在国内则加紧修建专门潜艇基地。尽管东南亚国家高举“东盟”大旗,希望在政治和外交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但因领土、海洋纠纷及历史、宗教等问题短期难以调和,明争暗斗不可避免。潜艇具备良好的隐蔽性能和强大的攻击能力,因此成为东南亚各国海军追逐的重点,新世纪的东南亚海军迎来了潜艇时代。  相似文献   

17.
冷战期间,日本自卫队的首要任务是为保卫日本而进行“战斗行动”(War Fight),而海上自卫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抵御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威胁,保卫海上生命线。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迅速衰落,对日本的威胁也大大减弱。与此相对,朝鲜加快了发展弹道导弹的步伐,其间谍工作船也频繁出入日本近海,日本方面认为其周边战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原本承担的“战斗行动”任务已经转变为反恐作战任务等,与冷战时期完全不同。而且其任务范围也大幅扩大,不但要准备应对“周边事态”,而且还要执行大规模灾害救援任务。这样,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任务也更加多样化,活动范围也由近海开始向远洋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美、英等主要西方军事强国海军的作战海域从大洋转到了沿岸,鱼雷等装备的发展也随之朝这个方向发展。虽然近十几年来,在鱼雷研制领域没有出现重大的突破,但各国都在努力改进鱼雷性能。英国也对20世纪80年代装备水面舰和飞机的“(?)鱼”鱼雷进行了一些改进,现已发展到了“(?)鱼”1型。  相似文献   

19.
刘永才 《国防》2003,(2):32-33
当前,世界军事革命正迅猛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形态日益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而与战争发展过程相适应的战争动员,也正朝着以信息动员为主的转变。信息动员已逐步成为战争动员的核心。近些年来,虽然军用信息系统发展较快,但与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充分利用战区民用信息资源,建立军地结合的动员机制,实现“市场”向“战场”的转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防务市场的萎缩,各个国家都在寻求“寓军于民”的军工发展模式。日本的军工产业体现出了典型的“寓军于民”的特点。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二战结束后,由于战败国的地位限制军工产业的发展,日本奉行“寓军于民”的军工发展战略,使民用生产中蕴涵着巨大的军事生产能力,为日本悄然走向军事大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军工产业的恢复与发展 二战结束后,日本沦为战败国,其军工生产发展受到了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