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溶剂萃取法,以乙醇为萃取溶剂,研究了三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吸油树脂的脱油和再生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对三种吸油树脂再生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吸油树脂的脱油率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大,在25min时脱油率达到最大值;萃取时间对树脂回收率影响很小;三种吸油树脂的再生吸油率和脱油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树脂回收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改变量很小。  相似文献   

2.
装备润滑油失效分析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装备润滑油污染物的入侵与产生、添加剂的损耗而导致的失效问题,分析了污染物的主要种类与危害,根据国内外失效润滑油再生技术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做了概括性阐述,指出探索适于装备失效润滑油再生的技术与工艺对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转民》2005,(6):76-77
油品与燃料精制工艺-设备成套技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课题组研究开发。1.项目简介课题组长期从事国防与民用航空燃料、油料、油品的精制(精分离)工艺与设备成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1985年,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套新型原油脱除环烷酸工艺设备技术,并先后建立、完善如下工艺设备实验研究系统:*电动力学油/水分离流态工艺实验装置系统;*纤维-液膜航空燃料脱硫脱酸工艺设备系统;*介电力学油料微米级固体颗粒分离工艺实验设备系统;*高频高压原油脱盐/脱水工艺实验设备系统;*环烷酸精制工艺设备系统。…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一种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用作润滑油添加荆时的多效性能.合成了该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又通过热重试验、四球试验、抗氧化试验以及铜片腐蚀试验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润滑油的抗磨及抗氧抗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的该添加剂后磨斑直径较基础油降低30%~50%,高温氧化的热失重温度较T202提高约20~25℃,且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因此,该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用作润滑油添加剂时具有高热稳定性、抗磨、抗氧及抗腐等多效性能.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 CO_2萃取是 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型高科技萃取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液体 CO_2和改性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对生物物质进行溶解、提取和分离,生产出高品质、无溶剂残留、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近 10多年来,国际上德、美、日和瑞士等国对超临界技术在食品、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已从实验室走向工业规模化阶段。目前,该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为天然食品原料的深加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超临界 CO_2萃取技术的优势特点   超临界与传统的分子蒸馏、溶剂萃取法相比,其优势特点是:   1、…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催化氧化-陶瓷超滤膜联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池塘水。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加药量0.5 g/L、回流比85%、曝气量5 L/min、跨膜压差0.15 MPa、膜面流速2 m/s。通过该工艺与絮凝剂-陶瓷超滤膜工艺连续运行对比试验发现,该工艺可在一定程度改善膜污染状况,提高产水率,但在出水水质上略有欠缺。  相似文献   

7.
简要总结了作者近几年在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化学设计与工程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月桂酰基谷氨酸、油酰基甘氨酸、油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和月桂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等含氮和(或)磷的生物降解促进剂,可显著促进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原因在于生物降解促进剂可加速微生物生长,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环境土壤中,矿物润滑油的生物降解遵循指数降解动力学规律,生物降解促进剂有效提高了其生物降解速率。此外,设计的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还具有优越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可望成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多效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93#汽油燃烧烟尘及残留物特征组分的五种萃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确保制样过程中汽油组分提取量尽可能一致性的条件下,以提取出的有机特征组分的种类和相对峰面积为标准,利用总离子流色谱图和质量色谱图定性分析了五种萃取剂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9.
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其理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植物油(菜籽油)在NaOH催化作用下与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较适宜的条件为:反应温度50℃、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0.8%、反应时间为20min。对所得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考察,发现除粘度较大外,其主要性能指标与我国O#柴油相接近,掺入少量柴油后完全可以作为柴油机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红外再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红外再生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系统(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采用双过滤单元捕集排气微粒。以6110A柴油机为试验用机,进行捕集器红外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红外再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微粒累积量、预热时间、红外加热器加热功率及再生用废气量等。微粒累积量和再生用废气量主要影响再生过程中过DPF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预热时间和加热器功率主要影响再生时间。试验同时表明:微粒捕集器平均再生效率超过80%,且工况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1.
实验合成了一种磺酸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并用于催化高酸值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当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8∶1,离子液体用量为废油质量的0.8%,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180min,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到90.6%。该离子液体可以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将餐饮废油的酸值从13.22mgKOH/g降低到1mgKOH/g以下,然后利用NaOH催化生产生物柴油,会达到更高的产率,更为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2.
PTFE润滑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TFE润滑剂的研制过程、配方、制备工艺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以PAO合成油和矿物油的混合油为基础油,以PTFE超细粉为润滑组分,通过加入多种添加剂研制的PTFE润滑剂具有胶体稳定性、分散性、润滑性和防护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通用装备液压油的性能要求,介绍了该油的研制过程、配方、制备工艺及性能。实验室理化性能评定和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油具有比重大、高低温性能优良、防锈润滑性能好等特点,完全可以替代10号航空液压油、炮用液压油、炮用锭子油等10余种液压油在地面通用装备和民用机械设备上的使用,实现了南北方、冬夏季通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和重大的军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润滑油出现的高温性能差等问题,考察5W/40和15W/40两个黏度等级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实际使用性能。在BF6M1015CP柴油发动机和柴油车辆上分别进行1 000 h发动机台架可靠性试验和高原实际道路行车试验,利用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定期抽取的油样进行理化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两个黏度等级的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较小,均能满足高原地区大功率、重负荷柴油发动机的用油要求。使用两个黏度等级润滑油的发动机在功率和扭矩方面大小相当,使用5W/40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的发动机在高转速区(转速高于1 600 r/min)油耗率低,在低转速区(转速低于1 600 r/min)油耗率较高;但在抗氧抗腐性、高温清净性和抗磨性等方面,15W/40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的表现略优一些。  相似文献   

15.
选用两类合成基础油——酯类油和硅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酯类油以及硅油在不同温度时的低温运动粘度,研究了低温条件对合成油性能的影响,总结出合成油低温条件下的运动粘度变化规律以及其粘温性能,为低温性能优良的润滑油的配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纳米TiO2为原料、硬脂酸为表面改性剂,通过超声反应制备了疏水性纳米TiO2(SA-TiO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及接触角测量仪对其微结构进行了表征。以SA-TiO2为润滑油添加剂,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在菜籽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SEM观察钢球表面磨斑形貌,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钢球表面磨斑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SA-TiO2为疏水性单分散球状颗粒,其平均直径约为20 nm;SA-TiO2能够提高菜籽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当SA-TiO2的质量分数为1%,菜籽油的抗磨减摩性能达到最佳;钢球表面磨斑的EDS和XPS分析表明,纳米微粒在钢球摩擦表面形成了一层含菜籽油和SA-TiO2的吸附膜,在摩擦剪切作用下,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一层含钛、铁氧化物的边界润滑膜,这种边界润滑膜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研究了100 mm野战输油管线供油挂车泵运行时及停运后机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数据拟合、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分别研究了供油挂车泵空载和带负荷两种情况下机油温度的变化规律;针对供油挂车泵各种工作状态,分析了影响机油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温度变化数学模型。研究结果为100 mm和150 mm野战输油管线供、输油挂车泵机组模拟器的研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电谱技术是一种鉴别油品种类的新技术,润滑油是一类典型的介电材料,在不同激励频率、激励电压和激励波形下,润滑油中的不同化合物组分会产生不同的弛豫运动,表现出不同的介电谱特征信息。利用石油产品介电谱分析仪采集了49个润滑油的介电谱数据,利用数据库识别方法对这49个油品进行种类识别,正确率达到93.88%。表明介电谱信息与润滑油的整体特性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介电谱技术对不同种类的润滑油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9.
应用介电谱测试技术对润滑脂进行种类识别及氧化安定性的研究,红外光谱分析、差式扫描量热计法、氧弹法等标准试验方法对润滑脂氧化安定性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介电谱测试技术可以实现对润滑脂基础油的种类识别及润滑脂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