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小平的思维方式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汲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并以此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与历史创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问题是近期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实际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内在关联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以其实践思维方式为显明特征,又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的哲学,并且是实践的思维方式直接牵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的过程,也彰显了马克思群众观成为科学真理的历史性优势。文章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和发展中蕴含的哲学理念,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的哲学基础,有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有利于群众观的实践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不断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特色,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性,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形成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哲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既反映时代的特点,又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则。在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用系统整体的立场,完善、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20世纪后半期现代科学的新成果,适应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新需要,使马克思主义传统哲学再现了常青的、灿烂的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邓小平哲学思想用系统辩证思维,丰富和改造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哲学的矛盾辩证思维,揭示了物质…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主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费尔巴哈的直观不同,和黑格尔的“精神”活动也相去甚远。正确理解实践应当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人的社会性本质去理解,同时还要把握实践的几个规定。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证主义解释的分析和批判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实践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26页)。唯物史观既是整个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石,又是一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无产阶级军事科学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因而唯物史观也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真、善、美的统一 3.1 马克思主义整体就是哲学之真、政经之善、共产主义之美 通常说,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但这三者不是分离的,而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的胚胎就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全部的理论“密码”。从总体上看,这里有哲学之真、政治经济学之善、共产主义之美;从哲学上看,这里有辩证唯物主义之真,历史唯物主义之善,实践的唯物主义之美。  相似文献   

9.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我们党的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十年前邓小平就把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前提。江泽民同志继邓小平之后,继续坚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他在十五大报告和纪念邓小平逝世一周年时两次指出,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三个着眼于”反映了我们党对理论和实际、认识和实践关系的高度重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实际运用。1“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强调的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与…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当代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当代形态主要是人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程加以清理和总结可以看出,80年代初哲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归真意识”,即对被某些人歪曲了哲学实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和庸俗化。1987年左右,哲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是注重“体系意识”,即对传统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改造,重建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90年代初,哲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是突出“问题意识”,即着重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进…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宣传一直强调,矛盾解决有“三种基本形式”,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准确,需要深刻反思,并加以辩证扬弃。早在1846年马克思就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1867年他又提出,“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方法”。遗憾的是,马克思的这些观点一直受到不应有的轻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认真研究、掌握和贯彻马克思的这些观点了。  相似文献   

12.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国共产党远大理想和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史。90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向前发展,并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Guerrilla warfare is not a new phenomenon and history is witness to its repeated occurrence. In the modern era it acquired prominence during the Napoleonic Wars which led to an examination of its role by leading nineteenth-century thinkers, including Clausewitz, Jomini, Marx and Engel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ubsequent century,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guerrilla warfare was integrated within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ogrammes that aimed to overthrow established authority and transform society through an armed struggle. The link that was forged in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by Italian and Polish revolutionaries like Carlo Bianco and Mazzini achieved fruition in the writings and practice of Mao Tse-Tung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paper traces conceptualisation, evolution and articulation of guerrilla warfare.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生活,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在哲学的内容、形式、品格、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必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的汹汹来势中,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资本论》再次进入欧洲人的视野。既然欧洲政要和民众都在读《资本论》,我们也有必要重温这部巨著,在重新解读中真正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正确看待资本的两重性等问题,结合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长期实践中,科学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的基本规律: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认识、掌握和科学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对于全面提高党的思想领导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新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关系官兵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它丰富的精神内涵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