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971.
考虑航行体大范围转动,根据哈密顿原理推导了超空泡航行体在一次近似模型变形下的刚柔耦合动力响应方程,定性分析了其与零次近似模型下方程的区别,并对方程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一次近似模型相比零次近似模型下的横向振动方程,刚度矩阵项增大;所推导方程能够用于定量分析和直观描述超空泡航行体刚柔耦合下的变形。  相似文献   
972.
在流体网络机理建模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性能退化因素对流体网络特性的影响,通过对网络当前特征参数与理想状态的偏差分析,给出了量化的流体网络性能评价指标,然后以该指标为依据,结合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动态数据,实现了在线性能评估、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并通过仿真结果和实际情况的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诊断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3.
为了克服因极区地理经线快速收敛而产生的惯导系统无法准确定位的难题,对极区格网导航在大圆航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将过大圆顶点的子午线作为格网北的极区格网导航方法,根据格网北进行了航向推算,分别对大圆顶点相对于大圆端点对称的特殊情况以及大圆顶点相对于大圆端点非对称的常规情况进行了航向推算,并分析了航向误差产生的原因。理论分析证明该方法能够为船舶高纬度航行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974.
合理配置编队防空舰艇是提高编队对空防御作战效能的一项重要手段。以两型四舰六扇面的典型配置方案优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数学模型,构建了编队防空舰艇配置方案优选问题的决策矩阵,应用Entropy?Topsis模型进行优选,对各方案进行排名,并得到了相应最优解和最劣解。  相似文献   
975.
提出了面向最大值指标的截尾正态分布精度换算方法,为最大值指标与常用精度指标间的精度换算以及真值测量系统精度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该方法假设系统输出序列中各观测点的合格概率服从对数截尾正态分布;根据给定最大值指标的置信水平及序列样本量,证明并推导了截尾正态分布之截尾上限、截尾下限、均值及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导出了最大值精度指标与1σ等常用精度指标间的换算关系;结合精密仪器有关理论给出了最大值指标下真值测量系统精度指标的确定方法。实例应用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6.
从陆航直升机编制和陆航体系作战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分形理论的信息维数定义,提出了定量验证陆航直升机编制分形结构的基本方法。以两个历史时期的美军陆航部队编制为例,建立了各型直升机分布的δ-覆盖,并分别测定了相应的信息维数,对比分析了两个历史时期美军陆航旅直升机编制的优劣。结果表明,利用信息维数可以定量说明陆航直升机编制的合理程度。  相似文献   
977.
为提高金属轴类零件的加工精度,基于光学确定性加工原理将振动砂带研抛方法用于轴类零件的高精度修形中。在这种方法中,弹性接触轮在一定压力下与轴类工件接触形成一个矩形研抛区域,砂带覆盖在接触轮上,通过接触轮的轴向振动可以实现材料可控去除。利用圆柱度仪测量得到轴零件外圆表面的轮廓形貌,得到被加工零件表面轮廓的误差分布。使用脉冲迭代法计算接触轮在圆柱表面不同位置的驻留时间,通过机床主轴的伺服控制实现工件不同位置材料去除量的大小,从而实现被加工零件圆柱度误差的确定性修整。在经过仿真加工后,在一根45#钢轴的一段柱面上进行了确定性修形实验。结果表明,工件平均圆度误差从0.42 μm收敛至0.11 μm,圆柱度误差从0.76 μm收敛至0.35 μm,加工后的形状精度优于超精密外圆磨床的加工精度,验证了高精度轴类零件柱面上确定性修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8.
为解决星载资源严格受限条件下,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块随机存储器(block random access memory, BRAM)的轻量级、高可靠抗辐照加固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时刷新和位置约束的卫星载荷BRAM抗辐照加固设计方法,通过监控算法执行时隙实现BRAM分时刷新,并增加位置约束有效降低三模冗余后两模设计同时发生异常的概率,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有效提升BRAM在轨抗辐照可靠性。重离子加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时刷新和位置约束加固方法后,卫星载荷单粒子功能中断截面下降约81.63%,在轨BRAM异常由3颗星2年发生3次减少为25颗星2年未发生,在轨抗辐照可靠性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79.
不可恢复异常比特位(unrecoverable-sensitive bits, UR-SB)不能通过定时刷新修复,会造成卫星载荷在轨服务的长时间中断,是地面故障注入试验需要着重评估和改善的。但UR-SB占比极低,若采用传统逐位翻转故障注入方法,其测试耗时太长,效率极低。提出了一种基于整帧翻转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故障注入加速算法,其通过整帧翻转能够快速筛除不存在UR-SB的配置帧,并进一步用二分法对存在UR-SB的配置帧进行快速搜索,有效加速了UR-SB的精确定位过程。以在轨常用XQR2V3000器件为例,理论分析在较差情况下测试效率可提升207倍,信号生成载荷实测结果最高可提升949倍,理论分析和实测结果均验证了所提加速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0.
强电磁冲击环境的核心执行机构是线圈,除保障强磁环境发生线圈的电磁特性外,还须确保线圈支架具有充足的机械特性。在完成对线圈磁电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线圈的三维结构图、材料配置、质量分布、各零部件之间连接方式以及线圈固定方式等,建立线圈支架结构整体系统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线圈支架系统进行静力、稳定性数值计算分析,并校核联接件强度,为线圈支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对实用大型强磁冲击系统所用线圈整体的力学结构进行设计分析,应用背景较新,且仿真计算过程严格按照实际搭建尺寸进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后续搭建强磁环境发生装置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