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积极开展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还能够引导高校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由此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受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明显存在内容空洞、学生积极性不高和教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不利于发挥思政课作用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92.
高等院校武装机构是我国武装系统中较为特殊的组织。随着国家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战略的实施。国家面临的多样化威胁日益严峻。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武装机构要承担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发挥好参谋助手、桥梁纽带、服务保障作用,推动高校武装工作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493.
普通高等院校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良好的武装工作基础和雄厚的动员潜力资源。随着兵员征集工作向高等院校延伸,民兵预备役向教职员工拓展,高等院校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94.
潘守勇  薛鹏 《国防》2010,(5):51-53
2009年征兵改革,首次将大学生作为征集重点,全国共有十多万高校学子步人军营。近期,笔者随工作组到兵役机构、地方高校,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等单位,就大学生征集、使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研。现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对策建议梳理如下。  相似文献   
495.
毛林珠  李小刚 《国防》2010,(7):62-63
随着高校毕业生征集数量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步入军营。从普通高等学校征集毕业生入伍,已成为当前征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应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需要,扎实推进高校预征工作落实,走开征集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496.
抓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是年度征兵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此项工作战线长、环节多、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必须破除消极等靠和坐而论道观念,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搞好谋划,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497.
2003年5月,江苏连云港警备区司令员杨振玉大校接到了免职的命令,从现有岗位上退了下来。虽然他还担任着市人大常委一职,需等4年之后,人大换届,他才正式退休,但杨振玉几乎没有过渡,便以职业军人的干脆利索,迅速完成了阵地转换,从一名前警备区司令员,到业余时间为连云港市淮海工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讲授军事理论。杨振玉说:作为一名军人,闲不着的,注定了要出击、出击、再出击!  相似文献   
498.
随着新疆高饺的校园网建设逐渐由硬件基础建设阶段转入软件和资源建设阶段,本文就新疆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及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高校校园网建设,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强化校园网知识培训,提高师生应用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新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99.
当前,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认真分析并解决公安现役高等院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使公安现役高等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条件是不断解放思想,根本要求是内涵发展,基本途径是走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00.
国防意识作为国防教育产物,其核心内容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分析国防意识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在联系,探讨国防意识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积极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