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导弹制导控制与目标杀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协方差分析描述函数技术 (CADFT)对寻的导弹的制导精度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空气动力控制、直接侧向力控制的寻的导弹飞行末端的制导精度的一种新的解析模型 ,并研究了导弹直接碰撞杀伤目标的必要条件 ,该理论研究成果具有简单、实用、精度高的特点 ,为寻的导弹制导控制特性研究和揭示寻的理论普遍规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2.
《防务技术》2020,16(2):299-307
In this paper, the gauge points setting is introduced in the SPH simulation to analyze the debris cloud structure generated by the hypervelocity impact of disk projectile on thin plat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s,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debris cloud structure can be classified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solitary dispersion and overlap display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SPH simulation, accurate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difficult to be performed. To track the veloc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debris cloud induced from disk and plate, gauge points are locally set in the single-layer profile in the SPH model. By analyzing the gauge points’ spatial coordinate and velocity, the location and velocity of characteristic points in the debris cloud are determined. The boundary of debris cloud is achieved, as well as the fragments distribution outside the main structure of debris cloud.  相似文献   
173.
对反辐射导弹的破片杀伤战斗部中较为常见的立方体破片的 3种典型姿态侵彻 (尖端、棱边及正面侵彻 ) 4mm厚 94 5钢的侵彻过程进行仿真数值计算 .通过仿真计算 ,结合实验结果比较 ,得出结论 :不同初始侵彻姿态的立方体破片在侵彻过程中 ,由于旋转角速度的作用及稳定性的要求 ,破片的侵彻姿态将趋于正面侵彻 .不同姿态的侵彻 ,侵彻威力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4.
以火箭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56°射角工况下发射过程中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创新点在于确定发射过程中动态载荷的加载方法,即首先根据发射系统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迎气面上试验测量点的具体位置,然后测得燃气射流冲击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并对试验测得数据进行处理,最后推导冲击压力对于径向距离的直线公式。所采用的冲击压强分析方法为研究其他武器系统受燃气射流冲击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5.
研究了将液力偶合器滑差特性用于舰船推进系统稳态特性分析和机-桨联控曲线设计,由此发现滑差变化规律.分析了两种正常工况和五种应急工况下的"船-桨-机"匹配稳态特性以及用液力偶合器滑差所做的主机负载判别.有关滑差的主要研究结果有:按螺旋桨特性工作时,液力偶合器滑差的大小既取决于船体阻力特性(它决定了螺旋桨负载特性),又受液力偶合器自身的"效率-转速"相关性(运转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6.
空降车-气囊系统着地缓冲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给空降车及其气囊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降车气囊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了正常着地工况下的气囊缓冲过程,得到速度、加速度以及气囊内压等时间特性曲线。结果表明:空降车在该工况下着地速度小于3m/s,该气囊符合空降车着地的缓冲性能要求。车体加速度和冲击应力在误差许可范围内,验证了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空降车气囊缓冲过程的虚拟测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7.
在对弹药生产响应能力与生产速度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任务冲击下,弹药生产响应能力的计算方法。对不同任务冲击度及生产速度约束条件下,弹药生产响应能力系数进行了对比,为任务冲击情况下弹药生产响应能力需求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针对级联式 SINS/ GPS导航系统中组合滤波器的测量噪声与系统噪声的相关问题 ,提出了一种相关程度未知条件下的估计量最优融合算法 ,并由此得到了一个顾及噪声相关性的卡尔曼滤波新算法。通过对一套 SINS/ GPS数据的计算 ,证明了新算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9.
基于组合熵权的联合作战目标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作战中目标选择与排序问题,分析确定了8种在联合作战条件下影响目标选择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属性决策理论,以组合熵权系数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目标选择模型。模型简洁易于实现,并且在决策中有效减少了主观随意性。最后通过仿真实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0.
设计了30mm半穿甲弹斜侵彻陶瓷/钢复合靶的弹道试验,采用高速摄像记录了弹靶作用过程,研究了弹着角、弹丸位移以及背板变形挠度的图像测量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基于高速摄像序列图像对弹靶作用过程进行了测量分析,结合试验数据研究了弹着角对半穿甲弹侵彻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弹着角导致弹丸受靶板的不对称阻力作用,侧向力及侧向力矩使得弹丸在侵彻过程中不断偏转,表现为侵彻路径呈曲线;在相同速度条件下,随着弹着角的增大,侵靶时间延长,背板变形挠度减小,侵彻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