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军人伤亡保险作为军人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补偿功能已经被广大官兵逐渐认可。但作为分散军人职业风险的特定机制,其作用并未被充分开发出来,主要表现在较低的补偿水平等方面。因此,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军人伤亡保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3.
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的建立解决了军人配偶在随军未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补贴和养老、医疗保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随军配偶的利益。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诸如险种较少,保障范围较窄,保障程度较低等问题。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社会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推进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思维、工作以及教育方式都将随之改变。信息、网络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也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军事院校教学与训练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加快军事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军事院校教育技术人才素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5.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是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在兵团的具体实施。基础教育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奠基工程和文化基础。发挥基础教育在新型团场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服务作用,既关系到新型团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关系到基础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水平。  相似文献   
36.
用"五点式"取样法对石河子农耕区不同林地地被中的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昆虫31种,分属8目14科,共计1099头。结果表明:杨树老林地被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最高(为23),幼榆林次之(为14),苗圃和葡萄的最低(均为7)。多样性指数幼杂林最高(为1.8613),苗圃次之(为1.6833),幼榆林最低,为0.8534。  相似文献   
37.
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离散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线性模型研究船舶航向自动舵的离散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通过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设计了二次型最优滑模面,采用离散趋近律方法求得变结构控制律。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离散变结构控制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航向,并对参数摄动和外界风浪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8.
软件保障是软件密集型装备和系统持续可靠地发挥作战效能的有力保证。从软件保障原则、保障组织和保障过程等方面,研究了面向EUP过程(Enterprise Unified Process,EUP)的军用软件保障机制,初步探讨了在EUP全生命周期中规划、组织和实施军用软件保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作战指令的自动化生成主要涉及到汉语分词技术、语法分析和代码生成。将作战文书归结为一个半结构化的自然语言信息抽取问题,采用数据融合方法实现词法分析,采用编译原理的技术实现语法分析,采用规则库最终实现了作战指令的自动化生成,作战指令的自动生成将提高指挥自动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40.
In this article, I analyze the use of historical counterfactuals in the Campaign of 1815 by Carl von Clausewitz (1780–1831). Such is the importance of counterfactuals in this work that its gist can be given in a series of 25 counterfactuals. I claim that a central role is played by evaluative counterfactuals. This specific form of counterfactuals is part of a didactic method that allows Clausewitz to teach young officers a critical method that prepares them for the challenge of decision-making in real warfare. I conclude with the enduring relevance of Clausewitz’s use of evaluative counterfactuals for contemporary military histori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