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怎样发挥我军优势,紧紧围绕历史使命,打赢正义的自卫战争,确保永不变色,这给每一个军人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实施全面、全程培养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高强指挥能力的人才。一、发挥人才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认识院校培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高素质人才必须经过院校培训的观念,建立适应高技术战争的教育体制和结构。(一)针对高技术战争的新特点,将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统一的调整,突破条块分割封闭的军事教育培训体制,分清主次轻重,协调一致地培养人才、选择人才、使用人才。(二)优化军事…  相似文献   
2.
军队最早只有职务之分,而无衔级之别.在长期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受客观规律的支配,逐渐出现了与军队编制职务体系相对应的一套军事衔级体系.这是军队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进步.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以来,同样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从1952年人民军队首次评定"军队级别"至今,尽管军队等级形式及其名称几度变更,等级数量的设置时繁时简,但职务与衔级两套体系并存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因此,始终存在着如何处理好职务与衔级关系的问题.回顾人民军队50多年来处理职务与衔级关系的历史,必将有助于我们拓宽思路,提高认识,为进一步完善军队衔级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努力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改革■辽宁省葫芦岛军分区何中奎魏喜坤王英敏近年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专武干部选配使用方面的规定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应着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局,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改  相似文献   
4.
余果  龚波 《国防科技》2010,31(3):86-88,92
为进一步提高军队效率,实现"人"与"事"的最优配置,美军对现行的人事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清晰地认识到现行制度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未来军队对军事人才的需求,美军积极探索军官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对现行军官人事制度的考察,提出了对军官晋升、任职、薪酬和退休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坚持把打造过硬基层专武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的有效抓手,积极顺应地方人事制度改革形势,探索符合基层武装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科学规划,合力抓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靠得住、素质过得硬、任务完成好的专武干部队伍,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必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五个能力”。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落实好《条例》的这一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感到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加强党委能力建设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管理现状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沿用政府机关人事管理模式。虽然近年来国家就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一些新的举措,但是还未能改变我国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传统模式的管理下,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人员涣散  相似文献   
10.
宋德喜  周发清 《国防》2006,(5):73-73
专武干部既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军队与地方加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当前,随着地方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军队体制编制的不断调整,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专武干部存在“短期思想”“、过渡意识”,把工作岗位视为个人进步的跳板“,人在曹营心在汉”,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搞好本职工作上;有的专武干部“专武不专”,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本末倒置“,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专武干部工作能力差,只能当“传声筒”、“收发室”,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