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传统的“小实践观”对实践本身缺乏深入具体的系统研究,已不能适应日益发达的当代实践及其科学发展。本文提出建立大实践观,认为:《实践论》中关于实践的主体性、广泛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基本思想为我们建立大实践观提供了指导;大实践观认为,实践是生态、经济和人类本体,物质、技术和精神,宏观、中观和微观构成的多维复杂矛盾运动系统。从统一的物质进化的观点看,实践系统具有从与人类关系近缘的低能高级层逐渐向高能基础层推进的层次的反控递进发展规律;从大实践观看,传统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是“三统一”的,真理的标准也是有复杂层次性的。  相似文献   
2.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经典,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精神价值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代代传承、体味和发展。"两论"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哲学上的理性回答;"两论"在实践上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在理论上则体现着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新阶段继承和发展"两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科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拓宽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观的建立是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基础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阐述了大量关于实践的观点。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著作《实践论》中提出了一个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即认识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在实践的哲学中,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实践论》是实践范畴的守正创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继承并且具有创造性的解决了在革命斗争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影响,以及《实践论》中认识论与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实践论》以人的社会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得出了通过实践发现、证实和发展真理的结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王作峰  纪华 《政工学刊》2008,(12):30-30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曾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基层处于工作落实的第一线,如果仅仅把上级的决策指示停留在口头层面而不去执行,或者只有贯彻落实的热情却缺乏执行的能力,那么再好的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本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各项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必须下大力气掌握强军打赢的科学方法论,即要在思考和解决军事问题时坚决贯彻《实践论》《矛盾论》所蕴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才能在工作中贯彻“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