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典型舰艇编队的空间编成特点、反舰导弹入射流的数字流特征以及舰艇编队对反舰导弹的动态对抗过程,建立了联合防空下舰艇编队对反舰导弹的联合探测模型、拦截区模型和抗击模型,给出了求解舰艇编队抗导弹饱和攻击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反舰导弹入射流强度对舰艇编队抗饱和攻击能力影响最为明显,舰空导弹采取双发拦截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编队抗饱和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水面舰艇空袭的典型目标航迹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海战防空作战的要求,对空袭水面舰艇的典型目标航迹进行了模型描述,建立了俯冲轰炸飞机、跃升转俯冲导弹航迹仿真模型,为水面舰艇对空防御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反舰导弹电子对抗仿真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评估和研究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电子干扰的效果,研制了一个反舰导弹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文中给出了该仿真系统的模型框架,从仿真可信度的角度对其中的末制导雷达仿真模型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介绍了该仿真系统在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电子干扰技术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超声速反舰导弹的空爆威力场及其对水面舰艇的安全威胁,选取典型水面舰艇和超声速半穿甲反舰导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超声速反舰导弹战斗部的空爆威力场模型、毁伤元素对舰艇的作用、毁伤律模型及水面舰艇的等效靶模型等。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及仿真计算方法,得到了超声速反舰导弹空爆产生的冲击波及破片等毁伤元素对舰艇、舰面装备及人员等的安全威胁距离。结果表明,超声速反舰导弹的空爆炸点距离在300 m及以上时,导弹空爆产生的毁伤元素对舰艇不能造成任何形式的毁伤,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距离处毁伤元素对水面舰艇的毁伤效应,由此进一步提出了舰载末端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对超声速反舰导弹的安全拦截距离。  相似文献   

5.
根据环境的确定性程度,飞行规划可划分为确定性航迹规划和不确定性航迹规划。针对不确定战场环境航迹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表示的军用飞行器航迹规划方法。根据威胁源的存在概率函数、位置分布概率函数和静态威胁概率函数模型,建立了不确定威胁的威胁概率函数模型。将遗传算法运用到航迹规划中,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箔条质心干扰是大型舰艇防御反舰导弹的重要手段。基于干扰机理分析,建立了以箔条云、舰艇切割效应模型为核心的干扰仿真模型,并利用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场景下的仿真分析,揭示了大型舰艇箔条质心干扰运用的特殊性,为大型舰艇箔条质心干扰效果评估和运用方法研究提供模型支撑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制导雷达组网中航迹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防空体系制导雷达组网中对目标航迹的处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试验,结合仿真试验的结果数据,分析比较了目标航迹相关与目标航迹融合的几种典型处理方法,并针对制导雷达的特点,提出了在制导雷达组网中适用的一种航迹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反舰导弹入射流的数字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反舰导弹攻防对抗模型时 ,通常假设反舰导弹的入射流为POISSON流。根据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实施方式和反舰导弹射击方程 ,建立了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时各枚反舰导弹进入目标舰对空导弹有效射程内的时间间隔模型。经仿真不同发射平台、不同编队形式的饱和攻击 ,发现反舰导弹进入舰空导弹有效射程内的时间间隔不是POISSON流 ,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基本服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
采用弹道仿真方法来求取超声速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突防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首先分析了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的物理过程,建立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的弹道模型,然后建立了舰空导弹反导拦截模型,最后设定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性能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法对不同组合的机动弹道进行攻防对抗仿真实验,得出超声速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突防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  相似文献   

10.
对几种图形模型航迹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仿真验证。针对图形模型航迹规划中可行点选取的随意性,提出利用遗传算法寻找初始可飞区域内的可行点,将可行点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初始可行航迹,此时便可用dijkstra算法进行航迹规划。由于标准传统遗传算法航迹规划的不足,提出运用实数编码的贝叶斯优化算法进行航迹规划,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反舰导弹航路规划面临的动态威胁环境和多平台协同打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双向RRT算法的反舰导弹协同航路规划方法。采用动态坐标设置动态威胁,实时地避开动态威胁;通过取预规划终点方法,实现对目标的时间和空间协同打击;结合量子进化思想,将RRT算法中的扩展方向量子化表示,提出了一种量子双向RRT算法,并应用于航路规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规避动态威胁和解决多平台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的协同问题,并显著地改善了RRT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得到了航程更短的航路。  相似文献   

12.
外军反舰导弹装备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华  严必虎 《国防科技》2014,35(6):46-50
反舰导弹作为海上舰船"杀手",其发展一直倍受各国海军关注。文章对反舰导弹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目前外军已经装备和正在研发的典型反舰导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反舰导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提出未来新型反舰导弹将趋于超远程化、超高速化、超隐身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舰空导弹拦截方式的不同,在自身拦截和协同拦截两种情况下建立了舰空导弹反导拦截次数的数学模型,并在模型参数取典型值的条件下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在防空布阵时应尽可能垂直于反舰导弹的运动方向展开,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捕获概率,而且也有利于通过增加协同拦截次数来降低反舰导弹的外层突防概率,从而提高己方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ADC模型的反舰导弹火力运用效能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舰导弹的火力运用的特点,运用基于ADC模型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分析了传统的作战能力概算模型的内涵,完善了“平台生存概率”、“航空兵拦截概率”和“导弹抗干扰能力”三项评估要素,得到了新的评估要素表达式,该表达式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战场的实际情况,较好地满足了反舰导弹火力运用效能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顾佼佼  刘克  陈健 《国防科技》2021,42(1):134-142
本文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海天背景下基于可见光、红外方式成像的舰船及角反、烟幕干扰的目标检测,这也是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集的可见光与红外成像目标检测数据集涵盖实施典型干扰下的态势场景,贴近实战;结合四种不同的目标检测机制,选取YOLOV3、Faster R-CNN、SSD及CenterNet四种典型模型分别进行训练与验证,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提高弱小目标、复杂干扰态势的的检测,可以实现端到端的高精度装备目标检测模型。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通过对比分析选定基于Vitis AI的实施方案,经过模型的量化、编译与优化,可在保证检测效率的前提下快速实现模型的小型化部署,便于进行装备移植。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内容可有效提高现役反舰导弹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反舰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息化海战下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的迫切需求,面向作战使用人员(作战视图)、科研院所对抗技术研究人员(技术视图)和装备研制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装备视图),采用数字仿真技术与注入式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以导弹攻防体系对抗装备(或技术手段)的功能数学仿真模型为核心,以直接信号注入技术为仿真验证手段的反舰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为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和电子对抗战术运用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研究与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17.
对水面舰艇编队采用超视距反舰导弹进行饱和攻击时,需要计算所需导弹数量。文章通过交战模型原型和损伤积累目标毁伤规律的分析,逐步建立超视距导弹对水面舰艇编队攻击作战的概率计算模型,以确定发射导弹数目与目标毁伤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依据超视距反舰导弹的特点和对捕捉概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捕捉概率的多因素协调设计的方法,用于提高导弹抗干扰能力.并运用均匀试验设计法统计计算捕捉概率,对仿真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最后通过非线性规划对导弹抗干扰能力进行优化计算,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正确的航母编队防空威胁模型是反航母任务规划成功的前提,在分析网络化条件下航母编队综合防空反导体系作战特点基础上,综合考虑反舰导弹性能、防空雷达网和编队防空火力威胁等因素,利用加权指数方法建立了网络化条件下航母编队综合防空网络威胁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体现航母网络化防空体系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反航母任务规划。  相似文献   

20.
基于搜索论的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舰导弹已成为现代海战中的主要进攻武器,正确选择反舰导弹捕捉概率计算模型,对火控系统解算、指挥决策至关重要。针对传统捕捉概率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根据搜索论的基本原理、反舰导弹自控终点分布函数、目标位置域函数、目标分布函数、导弹雷达扫描特征等,提出了基于搜索论的捕捉概率计算方法,确定了常见目标分布条件下的现在点射击捕捉概率计算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由仿真结果确定了敌舰高速规避条件下目标瞄准点选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