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制度,即组织、管理、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的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动员制度和民防制度,军队的组织体制编制,训练体制,政治工作制度,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后勤保障体制和称谓、标志的规定等。军事制度的建立,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和战争局势,战略方针,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以及民族、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军自建立至今,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军特点的军事制度。纵观历史,土地革命战…  相似文献   

2.
兵制,即国家的军事制度,是整个政治制度中的一大部门。兵制的得失,常常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唐杜佑论兵时说:“若制得其直,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危。”他注意到兵制之重要,但在唐以前,人们对兵制之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就在杜佑这部专载历代典章制度、卷帙浩繁的《通典》中,也没“兵制”这一门类。陈傅良的《历代兵制》,当是系统研究我国兵制的肇端。  相似文献   

3.
北魏从拓跋珪建国到东、西魏分立,历时148年。这期间经历了由家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与政治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军事制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其军队由原始流寇式的部落兵转变为相对稳定的常备军,由部落兵制开始向府为兵制演变。一、部落兵制时期北魏立国初期(386—395年),奴隶占有制与封建土地关系并存,而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北魏政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防动员制度建设是一个寻求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相契合的新的国防动员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立足我国实际,搞好顶层设计,对国防动员制度系统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统筹考虑;围绕终极的动员制度,适时推出合理的过渡性制度;抓住政府机构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契机,推动国防动员组织制度创新;颁布新法规与修改旧法规相结合,不断完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军后勤改革的深入,军事预算理论也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军军事预算改革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军事预算体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创新、对部门预算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军事产出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对PPBS制度进行了分析论证、构建了预算编制改革法规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甲午战前中日国家战争系统的力量竞赛中,日本在地理约束力与历史引导、危机应对能力与文化转型效果、政治整合力及军事战略目标以及战争动员力与军队近代化建设水平等方面,积聚了比清王朝更集中、更强大的战争能量,而清王朝只是进行外交、军事与技术的有限近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没有完成从古代国家向近代国家的转型。因此,甲午战争的胜负在战前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7.
西周、春秋军事制度与军事文化是以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础,反映了分封制国家政体下的血缘政治关系;而战国军事制度与军事文化是以战国变法运动以后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了郡县制国家政体下的地缘政治关系。周代军礼兴衰的历史,是周代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演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军制是国家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防、军事力量的一定组织形式,领导管理的规范和手段。国家军制主要包括军政、军令、军法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为:国家武备政策、经济与国防结合制度、国防领导制度、武装力量建设、战争动员、兵役、国防科技、军事立法制度和法规等。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空军建设迫切要求创新空军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应从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优化经费分配机制、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健全财经法规制度、加强财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政策指导与理财实践、以人为本与从严治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徐飞 《军事历史》2016,(2):45-48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军事制度进一步成熟发展,特别是在军事领导和指挥体制、部队编制编成、政治工作制度和后勤体制制度等方面,获得了丰富的创新发展,不仅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军事制度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历史坐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童蕴河 《国防》2016,(1):26-30
美俄在军事能源领域加强军民深度融合,完备了与国家能源战略相契合的军事能源战略和法规政策体系,建立了纵横开放的军事能源组织管理体系,成功实践了公开招标、合同保障等军事能源保障方式。美俄高度融合且富有成效的组织体制、法规制度、运行机制,对我国军事能源建设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警部队(前身为公安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警部队双重领导体制,是由武警部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的,也与不同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形势有很大关系,是协调武警部队的军事性和公安性的结果。1949—1966年,公安部队领导体制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化,到最后撤销编制,也是在复杂政治社会背景下对这一矛盾的调适。尽管当时的双重领导体制虽与现行双重领导体制有很大区别,但已生出现行双重领导体制的制度基因。  相似文献   

13.
强军必先强法,治军重在依法。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提出,既为军事立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也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事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军事立法的基本现状和薄弱环节经过多年努力,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规制度依据。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立法完善,军事立法与形势发展、使命任务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隋王朝因其政治统治的严酷腐败,“劳役不息”①,“天下死于役”②,使经济崩溃,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等原因,引起农民起义的大爆发,最终埋葬了隋王朝,这已是尽人皆知,毋须再论。但关于隋代兵制与隋亡之关系问题则鲜有论及。军队是封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政权的重要支柱,军队的强弱、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封建国家的强弱、盛衰,乃至王朝的兴亡。隋作为我国历史上一度十分富强的封建王朝,其存在仅三十七年便告覆亡。除上述原因外,隋代军事制度弊病丛生和日趋涣散,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本文仅想就此问题作一粗…  相似文献   

15.
要有博学多才的功底,贵在求知。“腹有诗书气自华”。广学博览,成为专家中的杂家、杂家中的实干家、专才中的通才。(1)具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多读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写文章才会有深度、高度和广度。(2)熟知政策法规。熟悉部队的军事、政工、后勤、装备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学会用法规制度指导写作实践,使写出来的材料合情合法。(3)精通基层情况。熟知基层每个单位所担负的具体任务、体制编制、工作特点、驻地环境、人员思想等基本情况,达到文字材料从基层中来又指导服务于基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军事思想,主要包含于他的变法理论和实践中。他对北宋国情的分析和对兵农关系的认识,对富国强兵、力争实现民族统一所提出的战略和策略,为加强军政国防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为变革北宋兵制所作的长远考虑等等,都不但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政治改革家的本色,而且表现出一位军事战略家的眼光和气  相似文献   

17.
世兵制是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基本的兵役制度。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封建制度紧密相连,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从春秋时代到清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兵制几起几落,反复出现,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一、关于世兵制的几种类型世兵制产生于春秋时代,魏晋时发展到鼎盛,直到清代随着八旗兵的解体而最后消亡。纵观世兵制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在各朝各代又各具有特色,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贵族世兵制、军户世兵制和部族世兵制三种类型。贵族世兵制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世兵制的雏形。当时国家常备军的骨干──武士,属于…  相似文献   

18.
<政工条例>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法规.学习贯彻<政工条例>,要着重从理论上深刻认清和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不断增强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一、"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列宁曾经讲过,军事是流血的政治.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有句名言: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这就告诉我们.政治决定军事,军事从属于政治,政治是军事的目的,军事是实现政治任务的手段.军事与政治紧密相连,军事脱离了政治,就会偏离方向;政治工作脱离了军事.实现政治任务就失去了手段.我党通过"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相似文献   

19.
监军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国君或皇帝派身边亲信监督军队及其高级将领行动的一项特殊的军事制度。它是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是封建皇帝加强皇权、控制军权的重要措施,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在军事制度上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监军和监军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情况,很少有人系统地加以分析;监军制度对加强军事集权制、对军队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具有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历代学者也褒贬不一,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监军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变化在中国古代,监军制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源于春秋…  相似文献   

20.
当前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防和军队法治化建设水平,需要学习借鉴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尤其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军事法制建设不但没有因为险恶的战争环境而停滞,而是适应形势的变化,制订和完善了筹款征集资材、基层党团组织、政治机关工作、特派员工作等一系列军事法规制度,为其后的军事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