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末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继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学者和教育家。但他不拘泥于儒家陈说,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虽然坚持“王道”,但同时也崇尚“霸道”,将“王道”融入“霸道”之中,以“王道”御“霸道”,以“霸道”佐“王道”。此“王霸合一”的思想,是对儒家军事伦理思想的一个很重大的发展。在治军方面,苟子将其“隆礼”之说用于军人道德培育,但又非常重视“利”,提出了以“利”养“礼”的思想。今存《荀子》(又名《孙卿子》)一书,三十二篇,基本上是苟子…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自然观随着当今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而兴起与发展,《道德经》中的生态智慧对此具有显著的启示意义。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对《道德经》所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作进一步的诠释,以展示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家大师,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战”思想,对战争的性质、人心的背向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等作了深切洞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著名论断,对后人影响深远,至今仍不失其价值光辉。孟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见于《孟子》一书。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忧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 (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从儒家中分化出来,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有弟子数百。他精通军事,力主“非攻”,提倡“救守”,著有《非攻》、《备城门》等诸篇军事著作,对后人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社会伦理思想与军事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以“非攻”说为核心的正义与人道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在军事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论是儒家、墨家、法家,还是各大兵家都表达了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思想。这种和谐发展思想与我们现在所要求的道德行为准则相吻合,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军营相一致,具有永久的  相似文献   

6.
清朝对新疆的治理,虽然采用了"从俗从宜"的政策,但由于清王朝以儒家学说和传统法制为立国之本,因此,清朝治理新疆的政策和具体制度,也无不显现出中国传统法制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军事伦理思想是邓小平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事伦理原则 ;反对霸权、争取和平的战争伦理观 ;以“服从国家建设大局”为出发点的军事道德意识以及以“革命英雄主义”为主旨的军事道德准则。研究邓小平军事伦理思想不仅有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军事伦理思想由其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基础及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在性质、内容、形式、作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使它与古代、现代军事伦理思想相区别,并成为中国军事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形态。因此,要全面地理解并科学地批判继承这一时期的军事伦理思想,深刻地把握中国军事伦理思想发展的脉碑,就应充分地认识它的特点。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军事伦理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基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为它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在鸦片战争以前,…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的孙子,不仅是中国古典军事学的奠基人,而且是古典军事伦理学的奠基人。在他的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伦理思想。他在创立军事学的过程中,在继承前人军事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社会伦理与养兵用战的实践结合起来,从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即军队与国家、人民的关系入手,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军人的价值理论、将帅道德规范及军人道德实践等一系列军事伦理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学习和研究孙子的军事伦理思想,对于深入研究和完整地把握孙子的兵学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文化精华,加强当代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仅就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强化制度,倾心谋武,打牢武装工作新基础;用兵求实,分类管理,催生武装工作新活力;整合资源,以劳养武,提升武装工作新水平……全国生态示范县城关镇——湖南省中方县中方镇坚持党管武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武装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想不到在中方镇,我们农村退伍兵也能得到安置。"这是中方镇退伍军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充满智慧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明确发展的科学内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most styles of military ethics are hybrids that draw on multiple ethical theories, they are usually based primarily on the model of Aristotelian virtue ethics. Virtue ethics is well-suited for regulating the conduct of soldiers who have to make quick decisions on the battlefield, but its applicability to military personnel is threatened by the growing use of unmanned weapon systems. These weapons disrupt virtue ethics’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basis by changing what it means to display virtue and transforming the roles soldiers perform and the nature of the military profession itself. I argue that in light of these challenges to virtue ethics, at least as it is traditionally understood within the armed forces, soldiers operating unmanned weapons require a more heavily rule-based approach to military ethics.  相似文献   

13.
人类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自然生存和技术生存两个阶段,与人类相伴而生的技术经由古代的手工技术、近代的机器技术,演变成与科学结合、高度发达的现代技术,成为人类卓有成效的生存工具。但现代技术引发的生态与人性危机,促使人类寻求全新的生存方式——新技术生存。作为新技术生存典型代表的低碳经济,既维持生存的高效率,又无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克服现代技术危机、实现健康和谐的新技术生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也就是伦理学与认识论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在于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天人一体”的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尽乎人道 ,合乎天道”的价值观以及“知止”观等。“天人合一”思想中一些过时、错误的观点 ,我们则必须抛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分析批判,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从而引伸出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曲折发展过程的阐述,探讨马克思人本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人们总是把它的价值局限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上。高校的道德教育也是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等,而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教育内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保护自然环境承担起责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on war is impeded by doctrinal gaps concerning its morality, immorality, and amorality. Much is written on ad bellum ethical standards for military force by states, mainly in the field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religious studies. However, a necessary first step in comparing thes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war ethics with each other is to develop a system for classifying them.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fered in this paper places war ethics on a grid with two scales. One axis of the grid ranges from permissiveness to restrictiveness. The other axis ranges from regard for self to regard for others. Twelve forms of war ethics are assigned points within the grid, including pacifism, just war, holy war, UN Charter obligations, several variants of realism, cost–benefit analysis, isolationism, and various ideological war ethics such as communist and fascist approaches. In doing so, this paper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quantifying” war ethics, to enable measurements of their effects against other state-leve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