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就是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简单地说,军队战斗力是由两种要素组成的:第一是物质,第二是精神,而精神要素处于关键位置.军队面临的是血与火的战场,进行的是军队之间的生死搏斗.  相似文献   

2.
论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与时俱进的特性,有待于我们从本质、内涵、功能、特征各个角度来把握。  相似文献   

3.
4.
战斗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战斗精神”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侧重于战斗精神地位作用的阐述、定义内涵的解释、方法途径的探究和面临挑战的分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一、关于“战斗精神”思想的起源从广义上说,人类原始的征服、掠夺、复仇等精神欲望,就是战斗精神的雏形。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是人们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与自身和外界不息奋斗的一部战斗精神史。从狭义上说,战斗精神是军事活动实践的产物,是自有军队以来军人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孙子兵法·军争》中就提出“治气”问题,指出:“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  相似文献   

5.
教育内容由普遍共性向具体个性转变。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时期,战斗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前阶段的教育活动中,各单位以我军性质、宗旨、职能为主要内容,系统进行专题教育,为战斗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从总体教育情况来看,教育内容还只能涵盖普遍共性的问题,具体个性的问题,尚停留在初始阶段。教育内容由普遍共性向具体个体转变,需注重:(一)找准各级党委机关“谋打赢”的短板。各级党委和机关要采取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通过重温胡主席关于提高“四个本领”的重要论述,看自身差距;回顾重大战备任务中暴露的问题,看整改效果;对照肩…  相似文献   

6.
聚焦战斗精神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又要有军事实践的磨练 ,还要善于把握影响战斗精神培育的思想症结 ,增强针对性 ,注重养成 ,长期磨练。  相似文献   

7.
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时间的车轮滚动到新世纪的今天,尽管曾于水深火热中挣扎求救的孱弱、腐朽的清政府已不复存在,但近代中国受尽列强凌辱、任人瓜分宰割的民族灾难却不容忘记: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丧失泱泱大国应有的地位和尊严的事实不容遗忘。清政府之所以软弱可欺,除军备松弛、外强中干之外,根本上还是缺少“誓与中华共存亡”的决战力量和决战精神,相反,内部却有一批卖国求荣、崇洋媚外的“主和派”势力占据上风、左右政局、以屈求和,致使外国列强肆意践踏中华土地却还“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8.
张道田 《政工学刊》2008,(11):42-43
在培育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赤胆忠心上下功夫。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听谁指挥、为谁服务,这是从根本上影响军人行为的精神因素。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子弟兵,来自于人民、受人民的爱护与养育,  相似文献   

9.
战斗精神是构成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深入抓好民兵应急分队战斗精神教育,也是提升民兵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当前有些部队战斗精神教育中存在四个“不清”和四个“误区”。四个“不清”即:(一)对战斗精神的作用认识不清。有的官兵认为发展高新武器是“硬道理”,培养战斗精神是“软指标”,可以缓一缓、放一放。(二)对严峻的局势认识不清。不少官兵认为战争离自己很远。(三)对担负的使命认识不清。一些科技干部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技术工作,即使打起仗来也不需要冲锋陷阵,战斗精神的强弱无碍大局。(四)对做军人尽义务的职责认识不清。有的战士有当兵吃亏的心理;少数高学历科技干部熬资历、等职称,目的达到就走人。四个“误区”即:(一)把战斗精神简单化。认为只要上了战场,战斗精神自然就会产生。(二)把战斗精神神秘化。  相似文献   

11.
强化战斗精神培育,要把锤炼过硬的战斗作风突出出来。要以军事训练为主课堂,使官兵在严格训练中锻造过硬的战斗素质;要以艰难困苦为主教材,使官兵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沉稳的心理素质;要以日常养成为主渠道,使官兵在严格管理中强化作风素质。  相似文献   

12.
战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集中教育结束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其经常化、制度化,就成为当前部队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坚持“四个纳入”,渗透于部队经常性的主要工作,贯穿于部队建设的全过程,是培育官兵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必然途径。一、纳入部队经常性政治教育,为战斗精神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集中教育使官兵短时间内提高对战斗精神在未来战争中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掌握关于战斗精神的有关知识和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中也是很有效的。但战斗精神的培育更需要平时大量经常性的政治教育作支撑,为官兵持续…  相似文献   

13.
认识模糊是造成战斗精神培育不经常的根本原因。战斗精神教育经常化,必须把握好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的关系,切实把战斗精神教育作为部队教育的主题牢固确立起来。军队是要打仗的,战斗精神乃军队之魂。拿破仑认为,战场上的胜利有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克劳塞维茨则把精神要素列为战略五要素之首。但是我军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战斗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平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包括岗位创造一流的业绩,都需要战斗精神。分析近几年一些部队中战斗精神教育不经常的原因,其中固然有“仗打不起来”,当“和平官”、“和平兵”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培树新兵过硬的战斗精神,不仅是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课题,也是确保训练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贴近一线需要,牢固树立培育战斗精神从新兵抓起的观念,切实把强化战斗精神作为新兵教育训练的基础工程抓细抓实。一、强化教育引导,在培育新兵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中激发报国豪情。一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新兵。针对新兵特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可以有效帮助新兵确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成立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政工学刊》2023,(12):42-43
<正>战斗精神是一种政治觉悟,需要牢固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最根本、最有效的还是要从思想入手和灵魂深处抓起,把过硬的战斗精神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思想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激发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为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丁晓兵,一个让人心灵震撼的名字,从20年前的战斗英雄,到如今的忠诚卫士,在和平年代,又谱写了一曲英勇的壮歌。20年前,他战斗在疆场,英勇杀敌,成为英雄;离开战场后的20年军旅岁月,英雄依然在战斗着。他直面人生之多舛,同病魔和残肤作斗争,上军校时,刻苦学习训练,成为优秀学员,圆  相似文献   

17.
美军培育战斗精神的主要做法(一)以丰厚物质待遇为主、以精神荣誉为辅刺激战斗精神。美军有完善的高薪福利制度。以丰厚的物质待遇刺激战斗精神可以说是美军培育战斗精神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手段。美军研究发现,军人是否愿意服役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首要的就是物质报酬多少;二是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是否满意,是否感兴趣,是否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归宿;三是是否适应和喜欢军队组织氛围和军人生活;四是家庭特别是妻子对军人服役的态度。为此,其一,美军大多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军人的高工资、高补贴和高福利。美军薪金普遍高于地方同级人员15%。其二,…  相似文献   

18.
战斗精神是武装力量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战斗精神是武装力量教育训练的共同课目。民兵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参战支前和抢险救灾等多元任务,也要按照新颁《政工条例》的要求,重视培育战斗精神。(一)以增强“兵味”为起点,抓好战斗精神教育。要加强职能教育,经常组织学习《国防法》、《兵役法》和《民兵工作条例》等法规条例,使广大民兵明确“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不可一日无防”的道理,牢记神圣使命,强化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时刻准备打仗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战斗队思想。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增强广大民兵敢打必胜的信心,坚定战…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当前有些部队战斗精神教育中存在四个“不清”和四个“误区”。四个“不清”即:(一)对战斗精神的作用认识不清。有的官兵认为发展高新武器是“硬道理”,培养战斗精神是“软指标”,可以缓一缓、放一放。(二)对严峻的局势认识不清。不少官兵认为战争离自己很远。(三)对担负的使命认识不清。一些科技干部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技术工作,即使打起仗来也不需要冲锋陷阵,战斗精神的强弱无碍大局。(四)对做军人尽义务的职责认识不清。有的战士有当兵吃亏的心理;少数高学历科技干部熬资历、等职称,目的达到就走人。四个“误区”即:(一)把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战斗精神从何而来?人武系统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发扬优良传统,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教育?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置身于河南省新乡军分区火热的教育之中,与官兵们一道学理论、讲形势、话使命,结合实际摆问题,联系思想解扣子,立足自身找差距,整个教育形式多样,环环相扣,令人耳目一新。人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们说:“通过教育既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又使人立志以打赢标准强素质,以实战标准练好兵,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