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3支红军队伍在广西从事革命活动:一是邓小平等领导的红7军和红8军、韦拔群等领导的红21师;二是黄松坚[1]、黄举平[2]等领导的桂西红军游击队;三是长征途经广西的中央红军。红军在广西的活动以1929年邓小平等人创建红7军为起点,以1937年桂西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终结。对红军在广西活动史的研究始于延安整风运动后期,莫文骅《红军第七军简史》一书是最早的研究著述。据红7军老战士黄荣回忆,“我在百色时能经常看到邓小平,他经常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3];据黄松坚、  相似文献   

2.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于是红6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去发展扩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红6军团历尽千辛万苦,冲破了绝对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探明了沿途敌人兵力的虚实、道路和民情等,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调动正在追击中央红军的敌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3.
1934年8月,湘赣苏区的主力红军红6军团奉命西征后,国民党军对苏区大举进攻,根据地越来越小,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在这危急时刻,原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组建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任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同时组建游击司令部,任政治委员兼司令员,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领导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正>正确处理干群矛盾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作为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发挥了交通枢纽的作用。山东人民不仅为解放战争补充了大量兵员,还在后勤保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山东人民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参军,踊跃支前,“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人民先后有1000多万人投入军粮的加工和运输工作,有11亿斤粮食运往前线”。[1]陈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2]。广大人民群众能与党员干部心意相通,鱼水相融,干群关系能保持良好,根本原因在于山东各级党组织的一切工作都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诸葛亮所作八阵图,历来为兵家所重,然其形象在唐代经过道家改造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界对诸葛亮八阵法之研究,历来已久,成果颇丰。如邱剑敏《诸葛亮八阵图的作战布阵原则》[1]、李伯勋《古代八阵渊流及诸葛亮八阵考略》[2]、钟少异《试论诸葛亮〈八阵图〉》[3]、谭良啸《试论诸葛亮的八阵图》[4]、余大吉《诸葛亮八阵图及阵法试探》[5]。在诸多成果之中,研究者已经提到了唐代道家对诸葛亮八阵法的改造,并将后世八阵法复原引向歧路,但是对于诸葛亮八阵法在唐代发生变化的具体内容和产生的影响则鲜有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根据对传统文献的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6.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主力1.7万余人由桑植县的刘家坪和瑞塔铺地区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第18师留在根据地担负钳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11月20日,红2、红6军团在张家湾一带突破国民党军澧水封锁线。11月23-28日,红2、红6军团占领展溪,浦市、淑浦、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一支以"三勇"(勇当先锋、勇敢攻坚、勇夺胜利)著称的英雄部队,这就是沈阳军区某师。这支部队的前身是鄂豫皖苏区红25军的一部,长征到陕北后编入红15军团。在70余年的战斗历程中,转战侣个省、市、自治区及朝鲜,征程6万余里,作战3000余次,歼敌14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正>初抵陕北时,中央红军减员严重,陕北红军的整体规模也亟待扩充。加之红军又相继开展东征、西征军事行动,故扩红自1935年冬季始便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重点工作。[2]1935年1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闻天指出,  相似文献   

9.
<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成功改造了由数百万国民党军俘虏转变而来的解放战士[1],改造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据调查,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队损失的569万人之中,被我军俘虏的就高达415万,其中,又有280万人经我军教育、改造之后变成了解放战士。[2]周恩来曾对此评价道:“这种情形是世界战史上所少有的,若没有高度的政治训练是不可能的。”[3]可以看出,我军政治工作的有力开展,在成功改造解放战士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学界关于解放战士改造相关话题的探讨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但其中大多是对这一特殊群体得以成功改造的经验总结,而关于这些经验背后所存在的内在逻辑,专论者寥寥。因此,  相似文献   

10.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特别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六次会师,有的说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红2、6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7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10军在江西重溪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陕北永坪会师;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陕北甘泉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11.
<正>陕北红军[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领域,学界较多关注陕甘边根据地和陕甘边红军,对陕北根据地及陕北红军涉猎偏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陕北红军的建立过程、陕北革命领导人与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名称辨析、陕北红军与长征胜利等方面,[2]鲜少专门总结陕北红军的建军模式与经验,诸如陕北红军如何创建壮大、陕北红军的兵源构成、党组织与群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陕北红军的成军模式及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  相似文献   

12.
☆1935年 11月19日,红2、红6军团主力1.7万余人由桑植县的刘家坪和瑞塔铺地区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第18师留在根据地担负钳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军队“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2]从军队的职能上确定了其形象构建的基本内容与价值意蕴。目前,学界对于军队形象建设的研究颇多,  相似文献   

14.
史学界一些人士认为,红2、红6军团长征到四川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及召开会议的时间是7月1日,如《中共四川地方党史大事年表》第65页载:“7月1日,红2、红6军团负责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到达甘孜,会见红四方面军负责人,遂召开会议。”笔者认为,这是不确切的。理由是:(一)1936年7月1日,朱德电徐向前:“贺任明天到甘。”①指明了红2、红6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华南敌后武装斗争,逐步建立了以东江和琼崖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根据地。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相比,华南抗日根据地较为分散,力量亦较有限,故而中国共产党一直寻机发展华南,以壮大区域武装力量。1944年1月,日军中国派遣军发布“一号作战”的命令,“乃企图开拓大陆交通线,以保持中南半岛之陆上联络”。[1]按照“一号作战”的计划,时驻广东的日军第23军将分三期执行“北进作战”“西进作战”“打通粤汉路南线及赣州作战”。[2]“一号作战”期间,日军主力尽数集中于前线作战,客观上形成广大敌后沦陷区兵力空虚的局面。所以,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广东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契机的出现,初步设想了“发展华南”战略。据日军第23军规划,在“西进作战”之前,需要“扫荡”广东境内的抗日力量,由此造成西江、粤中、南路[3]等地区大部沦陷。随着桂柳会战的酝酿与爆发,广东地区的国民党部分军队与日军主力相继进入广西战场。中共中央在提出“向北发展”以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亦重视发动西江、粤中、南路方向的敌后武装斗争,要求广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创立于1936年6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专门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军事学校,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最有影响的学校。毛泽东曾亲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抗大从成立至1945年抗战胜利共举办8期,先后创办14所分校,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1]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大办学期间制作颁发了多种证章,本文将主要讨论其毕业证章、教职学员证章、纪念章、模范奖章4种类型,这些证章是抗大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7.
所谓“转兵”,是从战略层面而言的,指改变了之前的战略方向和计划,确定了新的战略方向和计划,而且部队根据新的战略方向和计划展开了行动。以此观之,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一直保持“西进”的进军状态,并在通道会议前已明确了“入黔”的进军路线。通道会议决定“继续西进”,并未改变红军的进军方向,更没有放弃与红2、6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不宜称“通道转兵”。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仍是按照先西进然后北上会合红2、6军团来部署,于是林彪、聂荣臻于1934年12月16日提出了向贵州甚至川南进行大范围机动的“重新布置”建议。随后召开的黎平会议,综合分析李德、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等人的主张,经过激烈争论,最终放弃与红2、6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了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正式形成决议,所谓“转兵”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万历朝鲜战争是发生于十六世纪末的一场东亚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以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日军登陆釜山为开始,以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日军在明鲜两国的联合打击下全线撤军回国为结束,历时长达近七年之久,但实际的战争状态总共仅有两年多,更长的则是持续四年之久的和平交涉期(1593—1597)。在此期间,参战各方曾一度谋求以外交手段来协调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重构东亚和平,因此当时所留下的外交文书也极其丰富,其中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外交文书集有《吏文謄录》[1]《唐将书帖》[2]《事大文轨》[3]等。  相似文献   

19.
蒋超 《军事史林》2023,(2):1-11
<正>河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又称“西线末战”。1949年8月26日兰州决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第一野战军在进军青海、宁夏的同时,发起了解放河西走廊的战役,同时为解放军进军新疆做准备,对驻扎、溃逃到甘肃武威、张掖、酒泉的国民党武装进行了长距离追击作战。[1]通过河西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在河西走廊的残余势力,解放了河西走廊,完好无损地收回了玉门油田,为和平解放新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的重要一战劳山战役詹大南1935年10月进行的劳山战役,是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的前奏,是红十五军团献给即将胜利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见面礼。它是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3次“围剿”的重要战役之一,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