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隔7年,美国于2012年年初推出了新的军事战略。在宣布薪军事战略时,奥巴马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军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有必要对其关注重点进行再平衡,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以维护亚太的“安全与繁荣”。这是美国在新形势下对华遏制战略的再调整。美国对华遏制战略不是从这时开始的,而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遏制战略起源于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大战略。1946~1947年,在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由合作转向冷战的大背景下,为了对抗、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铲除所谓共产主义威胁,杜鲁门政府依据乔治·凯南的对苏遏制思想及政策建议制订该战略,并于1950年最终确立。1946年2月22日,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的乔治·凯南应美国国务院的要求,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就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同时,凯南建议美国政府应不断完善美国社会,加强美国人民的自信、纪律、士气和集体精神,为其他国家规划并提出世界图景等。在这封“长电报”中,凯南虽没有使用遏制一词,但已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思想。1947年7月,凯南又在美国权威期刊《外交》上化名“x”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明确提出了对苏遏制政策。凯南的理论为已决心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的杜鲁门政府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逻辑依据,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第一次柏林危机、北约的建立等便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与新版《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的出台标志着俄正式确立了以“战略遏制”为指导方针的新军事战略。俄新战略继承了先前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实现了许多重要创新。本文从战略对手、战略目标、战略手段和战略途径等方面解析了俄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了俄新战略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遏制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贯彻始终的国家战略,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手段和名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没有改变,直至今天,在美国国家战略中仍然可以发现其影响,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典型意义。地缘政治因素是影响遏制战略提出和形成的基本的、核心的因素,对遏制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地缘政治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掌握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基本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向,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一、地缘政治理论是遏制战略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孤立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朱伟 《当代海军》2005,(11):58-59
据共同社9月5日报道,美国国会人士及核专家前一大指出,美正加强在太平洋的战略核力量,将一些战略核潜艇从大西洋调到太平洋,并改进核弹头,上述举措显然是为了遏制中国和朝鲜。“利剑”指向中朝分析人士认为,美军对核潜艇部队的重新部署标志着其核部署战略发生了变化,即从与冷战对手前苏联竞争转向遏制中国,应对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等亚洲热点地区可能出现的紧张局势。美国防部不久前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就表达了对中国军力不断增强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必须从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的,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朝鲜内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政府错误地估计了世界形势和中苏两国的动向,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从而引发了冷战局面下亚洲的一场局部热战.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跃坐上世界超级经济、军事强国的宝座,其主宰世界的欲望日益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大战中崛起,美国又把军事战略主要矛头转向以欧洲为重点、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遏制战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遏制战略取得了成功,为此,老布什政府提出了“地区防务战略”,把美国防务计划重点从对付苏联全球性挑战转向对付地区性冲突;克林顿政府先后提出了“灵活  相似文献   

7.
栗硕 《环球军事》2014,(16):14-15
2014年8月5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并公布了2014年度《防卫白皮书》(后文简称R白皮书》),这是13本自1970年发布首部《白皮书》以来的第40部。此外,2014年版《白皮书》还是安倍内阁在2013年制订最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之后的首部《白皮书》,因此具有浓重的安倍色彩,在对华表述方面措辞比以往更加强硬。而且,新版《白皮书》还综合介绍了日本一年来在安全保障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新版《白皮书》是对安倍执政一年多以来日本安保政策与实践的梳理与展示。那么,在安倍内阁军国主义之路越走越远,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新版《白皮书》中表达了怎样的对华战略认知呢?与往年《白皮书》相比,日本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力量部署等方面的表述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后期,防止与准备对付美国可能的军事干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最为关注的问题。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美国出兵问题的准确判断和战略指导,保证了解放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值得后人深思。一、客观冷静地分析形势,对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作出科学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逐渐演化成两大社会阵营的对抗。美国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并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影响,对华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企图扶植蒋介石政权作为其在远东的统治工具,并通过军事经济援蒋深深卷入了中国内战。然而,与美国的愿望相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  相似文献   

9.
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反空袭斗争研究》一书以基本史实为依据,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日本对华空袭的战略企图、基本力量、战术运用、严重罪行,以及中国反空袭斗争中政府、军队、民众的表现和评价等问题,系统梳理还原日本对华空袭的历史过程,认真总结中国反空袭斗争的经验教训,犹如拉响了穿越历史时空的警报。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可以发现经济发展的脚步与军事战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互动的。冷战前的中立战略,为美国成长为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冷战期间的遏制战略,引致赤字绵延基础上的经济繁荣;冷战后的全球干预向先发制人战略的转变,催生了美国的新经济;今天的遏制加接触战略,使美国经济繁荣与危机并存。  相似文献   

11.
俄军"现实遏制"战略思想形成于叶利钦政府时期,在普京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该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推行以核武器为基础的"威慑加实战"战略,立足于使用一支快速机动的实力型军队、力争在高技术局部战争初战中即取得决定性胜利."现实遏制"战略思想的现实任务是确保国家安全,根本目的则是通过"以军强国"方式恢复俄昔日的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由来已久,是美国和伊拉克的严重对立所致,是美国“遏制”政策与伊拉克“边缘抗争”策略的对抗,美伊双方针锋相对,美国有可能再次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强化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功能。首要的是加紧做好应急作战准备。充分发挥部队战斗力的战略威慑作用。“和平造势”是当今世界军事战略的一项新内容。在战争爆发前的和平时期,以控制危机、避免冲突和遏制战争为目的的威慑战略,是各国军事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遏制战争,力争以非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目的,自然是和平时期战略的最佳选择。但战争能不能遏制住,并不取决于良好的愿望,而取决于科学的战略筹划和高超的战略指导。在当今世界上,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实力维持的,遏制战争也只有建立在强有力的实力基础上才有可能。平时的战争准备,既可为打赢未来战争积蓄物质和精神的力量,又可产生遏制战争的战略效应。  相似文献   

14.
爆炸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带来的灾难,至今使人们记忆犹新,也更加使当今人类对核武器畏惧。它已成了一柄高悬当今人类头顶的利剑,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核利剑作为人类武器的最高发明,是很难消灭的,尽管有核与无核国家都在为消灭或削减核武器而努力,但遗憾的是,核武器不仅未得到丝毫遏制,反而仍在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1月5日公布了美国新防务战略,宣布美国防务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远东,并在一定程度上侧重应对中国的军事建设。事实证明,虽然没有大规模公众辩论或国会投票,但美国政府无疑正慢慢将中国视为一个富有活力的超级大国,并准备好在必要时对华开战。  相似文献   

16.
白炎林 《当代海军》2007,(10):10-13
从新中国成立起,美国就一直奉行对中国的遏制政策。而对中国进行遏制的最前沿阵地之一,就是第一岛链。 第一岛链的位置和意义 对于第一岛链目前的位置,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有的资料中则包括美国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以及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17.
韩克勤  孙健 《环球军事》2014,(12):18-21
近年来,日本右倾化加速发展,特别是安倍再任以来,在“修正”历史认识、摆脱战后体制约束、强化军力等诉求方面谋求更大突破。美国为维护其亚太战略利益、遏制中国崛起,利用日本、纵容日本,致使今天的日本右翼势力迅速膨胀,不断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挑起事端,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陈水扁赢得了连任台湾领导人的机会后,很快就明确了2006年修改宪法和2008年实施新宪法的法理台独时间表。陈水扁走向法理独立的政策,使那种台独不敢公开独立因此不必武力遏制台独的观点消失了,但是那种认为武力遏制台独将破坏我国“战略机遇期”大局的观点,仍使人们怀疑武力遏制台独法理独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本文中分析了台独对我国安全的威胁,武力遏制台独策略的可能结果及其利弊,以及武力遏制台独的基本原则,从而观察武力遏制台独策略是否必要和可行。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以来,俄军频频向西方国家“亮剑”:恢复中断了长达15年之久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空中巡逻,战略核潜艇多次试射弹道导弹;海军舰队恢复例行远洋航行;多次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白杨-M”战略导弹、“S-400”防空导弹、新一代“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苏-34战机等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加快列装部队,等等。分析人士认为,俄军的强硬举措是西方步步进逼和俄国家综合实力上升的必然结果,其目的是要维护国家利益,拓展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当代海军》2007,(10):17-20
毋庸置疑,这些岛链上存在遏制中国和中国海军的力量,阻碍了中国和中国海军崛起的步伐。但是,未来的发展也并不是掌握在那些霸权主义者手中的。只要我们沉着应对,还是有破局之道的。首先,我们用另一个角度来对这些岛链做一点更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