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探讨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必须从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的,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朝鲜内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政府错误地估计了世界形势和中苏两国的动向,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从而引发了冷战局面下亚洲的一场局部热战.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跃坐上世界超级经济、军事强国的宝座,其主宰世界的欲望日益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大战中崛起,美国又把军事战略主要矛头转向以欧洲为重点、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遏制战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遏制战略取得了成功,为此,老布什政府提出了“地区防务战略”,把美国防务计划重点从对付苏联全球性挑战转向对付地区性冲突;克林顿政府先后提出了“灵活  相似文献   

3.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家乡密苏里州富尔顿镇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富尔顿演说"后,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美国海军潜艇编队在昨天盟国苏联的海岸地区实施侦察行动,就是北约最初实施的不友好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4.
遏制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贯彻始终的国家战略,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手段和名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没有改变,直至今天,在美国国家战略中仍然可以发现其影响,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典型意义。地缘政治因素是影响遏制战略提出和形成的基本的、核心的因素,对遏制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地缘政治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掌握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基本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向,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一、地缘政治理论是遏制战略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孤立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正>二、挑战以科技封锁为核心、"三个转变"为标志的美国对华全面遏制战略的严峻挑战。世界重回大国竞争时代,美国政府和学术界有人明确提出要效仿里根时期的对苏"冷战"政策,对中国实施全方位遏制战略。核心目的是要阻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大提出的未来中国30多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要阻止中国在2035年实现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现代化,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低强度冲突战略”(LowIntensityConflictDoctrine)新构想。当今,它已成为美国军事战略思想的主流。“低强度冲突战略”认为,传统军事战略,即旨在遏制苏联,在核大战和大规模常规战争为防御重点的军事战略已经过时,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心应转向对付第三世界的局部冲突、内战、内乱、种族和宗教争端。“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形成,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大发展。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尚未见有关“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全面论述。本文拟对“低强度冲突战略”的形成背景,战略任务和手段,军力和组织结构,以及该…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跃坐上世界超级经济、政治、军事强国的宝座。随后便将国家安全特别是军事战略的主要矛头转向以欧洲为重点、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遏制及威慑战略。待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又适时调整战略并频繁对外用兵。那么,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是如何挥舞"军事大棒"的呢?让我们从其军事战略演变的历程中一窥端倪。——编者  相似文献   

8.
一、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国际系统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国际系统的性质就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这并不否认国际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规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的冷战结构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在这一具有显著的两极结构特征的国际系统中,美国独特的国际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全球战略和对华政策,而对华政策的变化又集中反映了美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的不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杜鲁门主义”凭借其战后强大的国家实力挑起了两极对抗,也给美国定了以反共为主导思想的极力遏制中国发展和干涉中国内政的对华政策。“杜鲁门主…  相似文献   

9.
美国军事战略是指导美国军事斗争的计划和策略。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其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实施,无疑将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冷战时期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美国军事战略先后经过五次调整,这一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突出特点都是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以军事联盟为基础,注重运用威慑手段,准备打赢包括核大战、有限战争、特种战争等在内的各种战争,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进行全球军事对抗。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随后的十几年间,美…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全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外形势,利用强大的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存在,及东方被压迫民族反殖民主义风起云涌的斗争等有利国际形势,克服党内军内惧怕美国的思想,认真考量对美斗争的策略,尽可能减小并最终遏制了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可以发现经济发展的脚步与军事战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互动的。冷战前的中立战略,为美国成长为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冷战期间的遏制战略,引致赤字绵延基础上的经济繁荣;冷战后的全球干预向先发制人战略的转变,催生了美国的新经济;今天的遏制加接触战略,使美国经济繁荣与危机并存。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陈水扁赢得了连任台湾领导人的机会后,很快就明确了2006年修改宪法和2008年实施新宪法的法理台独时间表。陈水扁走向法理独立的政策,使那种台独不敢公开独立因此不必武力遏制台独的观点消失了,但是那种认为武力遏制台独将破坏我国“战略机遇期”大局的观点,仍使人们怀疑武力遏制台独法理独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本文中分析了台独对我国安全的威胁,武力遏制台独策略的可能结果及其利弊,以及武力遏制台独的基本原则,从而观察武力遏制台独策略是否必要和可行。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卡特政府执政后期,国防部部长哈罗德·布朗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形成政见同盟,一同建议深化美中安全关系,强化“联华制苏”。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缓和”终结后,以售华防御性军备与超视距预警雷达为核心,以布朗1980年历史性访华和深化美中军事外交关系为标志,以鼓励西欧盟国提质对华军售为补充,中美两国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制苏安全协调关系进一步升级为初步战略关系。中方乐见中美安全关系进步,借此提升军力、改善战略环境。中美初步战略关系有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亦是美国对苏“新冷战”的关键组成,促进了冷战再转型。布朗所强调的“有限军售援华战略”,及其提防中国独立意志崛起的心态一直发挥影响,直至1989年美国终结对华军售。布朗访华及其有限发展美中安全关系的实践,构成冷战末期中美初步战略关系的关键内容,亦彰显中美大国关系中持续作用的结构性纠葛与战略性矛盾。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防务系统日刊》1998年10月1日报道,美国海军已分别与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和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签订合同,各建造2艘“弗吉尼亚”级新攻击型核潜艇,总价值42亿美元。从2004年到2007年,每年交付一艘。海军总共约需30艘。冷战结束后,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由防备苏联的大规模军事进攻转向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海军的重点作战海域也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与新版《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的出台标志着俄正式确立了以“战略遏制”为指导方针的新军事战略。俄新战略继承了先前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实现了许多重要创新。本文从战略对手、战略目标、战略手段和战略途径等方面解析了俄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了俄新战略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既不可能放弃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该地区与之“分庭抗礼”,于是紧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如调整国防政策和军事学说,出台“空海一体战”理论,提高中国的威胁等级,增加亚太地区驻军数量。大搞地区联盟并构建围堵中国的战略网,制造领土和领海争端,插手南海。东海和黄海事务……总之,美国的目的就是确保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和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冷战,严重威胁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安全。在此形势下,苏联和东欧国家已经无法按照雅尔塔协定的精神行事,被迫改变对外政策。从1947年夏天起,各国在巩固政权的同时,联盟愿望日益强烈。于是,它们联合起来,以美国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重点地区,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与西方国家全面抗衡。在政治上,成立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告国际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揭露美国推行的侵略和战争政策,谴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发起有广泛群众参加的世界性保卫和平运动,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在经济上,实施“莫洛托夫计划”,与东欧国家广泛签订一系列经济贸易协定,巩固与东欧的经济联系;反击马歇尔计划,顶住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并进而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外交上,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期取得一致行动。在军事上,扩大兵员,加强装备建设,确定军事战略。这些步骤为后来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韩增林 《军事历史》2021,(4):97-103
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长期遏制攻势,苏联采取了坚决抵制、刚性回击的战略制衡政策.地缘制衡方面,通过主导塑造联盟战略支撑下的周边安全环境,制衡美国地缘围堵;制度制衡方面,着力推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制度斗争,防范美国渗透颠覆;军事制衡方面,全面投入核威慑条件下的军备竞赛,制衡美国战略优势;危机制衡方面,强势处置两极格局下的危机冲突,反制美国利益扩张.苏联的战略制衡思想和实践在一定时期内稳固并拓展了其战略空间,维持了冷战时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稳定,但其最终的失败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抵消战略”是美国国防与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防部通过开发与运用非对称手段,以在防务领域抵消对手优势的重要战略工具。在美苏冷战中,美国曾对苏联实施了两次成功的“抵消战略”。如今,美国政府为应对所谓新一轮大国竞争,又展开了“第三次抵消战略”。所以,通过对冷战中美“抵消战略”路径进行深入探析,以对美“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评估和应对,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美国政府经过三位总统十几年的准备之后,开始着手对其庞杂的国防工业进行了“基于作战效能”的转型。该文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安全和资源利用率等几个方面对冷战后美国国防工业转型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