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词典     
新民 《兵团建设》2009,(24):30-30
近来,幸福感这个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幸福是否就意味着不愁吃穿,有车有房?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同步上升。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呢?请看——  相似文献   

2.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幸福是个体的一种自我主观体验,它受到期望水平、对比参照系、性格、年龄、工作难度、人际关系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事实证明,人生成功的关键不取决于名、权、利及物质占有的多寡,而在于人是否拥有持久的幸福感。在学习和工作中拥有幸福感的人比心情压抑的人更容易在事业上作出成绩。  相似文献   

3.
赵杰 《政工学刊》2008,(3):58-58
翻开地理课本,在卫星图片上,地球是一个神秘而壮观的蔚蓝色星球,散发着母性光芒的美丽。但回到每天的现实中,嘈杂于耳的噪音、遮天蔽日的高楼、令人窒息的污染,却让人不堪其扰。同样一个人们朝夕生活的地方,在不同高度的站立点上看,相差竟然判若云泥。其实生活里很多事情也是这样的,当我们提高一下站立点,就会看到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4.
周云波 《国防》2012,(5):70
一段时间以来,“幸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的地方呼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的希望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还有的提出“打造幸福某地”. 苏格拉底认为,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人们孜孜以求,是人类的普遍愿望,也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人人都幸福,才有全社会的幸福与和谐.而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幸福又必然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倘若无所顾忌地追求所谓对生活的终极满足和乐趣,即便实现愿望,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等教育更为关注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存在方式。面对信息相对闭塞、生活环境相对恶劣、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等无奈状况,西部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如何?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发现西部高校教师职业感受以不幸福为主;幸福感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导致不幸福感的因素主要以压力大、学生问题、缺乏认可等因素为主。研究从生命哲学视角出发认为高校教师存在的应然意义在于“诗意栖息”,但实然状况下高校教师的“诗意存在”被现实消解,“创造性地栖息”、“精神相遇地栖息”是冲破藩篱、回归“诗意居住”幸福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工作是什么?从经济学角度上讲,工作是为取得维持生活所必需收入而付出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其实,从人文角度考虑,工作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学会用心去感受工作,学会用心去体验工作。生活就会变得绚丽多姿,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因此说,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决定了对待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刘薇  周永垒 《政工学刊》2007,(12):32-32
一、针对新兵初上舰艇茫然无措、适应能力差的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初上舰艇的士兵对什么都感到很好奇,这种兴奋的心理通常会持续一至两周。由于舰艇舱室密闭狭小,有噪音、灯光的滋扰,生活相对枯燥,新兵很快就会对舰艇生活产生不适应心理。特别是新兵第一次出海时,会感到舰艇不停地在晃动,走在甲板上也感到心惊肉跳。据统计,在初次出海的人当中,  相似文献   

8.
追求与强求     
追求是一种奋进的生活状态,强求也是一种奋进的生活状态,追求和强求因一字之差,从表象上看起来都是奋进,却蕴含着不同的生活理念。一个是健康向上的、积极科学的生活方式,一个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浮躁的生活势态。也许我们并没有在意什么是“追求”、什么是“强求”,头脑里也没有清晰的“追求”和“强求”这两个概念去指导生活,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被这两种方式所涵盖。有追求才会迎难而上,感到生活的每一天都非常有意义,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生活中,矛盾和问题以及工作中的失利总是难免的,有了追求会感到处理矛盾…  相似文献   

9.
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如何促进少数民族经济较快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地区随着资源的开发,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退耕还林费分配等,处理不好,往往在群众中出现不少矛盾和纠纷,有的还会酿成大患,影响群众生活安宁。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个人在感恩生命的同时,更应该感恩生活。因为生活是鲜活的万花筒,每天都有五光十色的斑斓花絮绽放,我们经常会被她所充溢的温馨、神秘和哲理而吸引、感动。  相似文献   

12.
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幸福就是快乐的感觉。因此,对个人来讲,幸福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快乐系数,即人们将要满足的需求减去将来无法满足的需求的结果同现在满足需求的比值。幸福与痛苦总是相对的,一个人是否幸福的衡量标准不在于地位的高低、掌握知识的深浅、占有财富的多寡,而在于人生幸福指数的大小。而幸福指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婚前检查     
苦菜是野菜中的一种,但喜欢吃野菜的人们未必都乐意吃苦菜。我想,这不单单是个人口味的原因,很可能与其他一些什么有联系。生活中,穷苦的人,一般好吃苦菜。这也许是苦菜的味道颇能符合他们的心境吧。  相似文献   

14.
杨省超 《政工学刊》2013,(10):67-67
如今,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比以前增加了,而且,垃圾的“档次”也提高了。以我们单位来说:两年前两天倒一次垃圾,而且绝大部分是榨干吃净再无“余热”可发挥的废物;现在有时一天就要送两次垃圾,其中有些垃圾如果处理一下就会变成财富。生活垃圾多,企业每天产生的工业垃圾更多,两者相加,垃圾自然是“老鼻子”了。  相似文献   

15.
优化地方大学生干部成长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优化客观环境,同时也要优化个人环境——行为环境和经验环境,优化地方大学生干部成长的客观环境是前提,优化个人环境是关键。当前优化客观环境主要从军事训练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三个方面入手。优化个人环境则应注意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和个体环境信息库的丰富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我始终觉得将来中国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幸福,而在幸福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构成就是内心的平静。因为只有平静,内心才能靠近幸福。可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并没有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因为我们的心变得浮躁,都不静了。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曾讲,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著名作家、学者王蒙也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风度。读书的安全感宛若秋日的澄净星空,读书的幸福感恰如春天的碧野大地。  相似文献   

18.
儒家历来重视诚信。历史上,儒家诚信在人类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有重要的价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交友之道,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治理国家的依据。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儒家诚信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建设政府诚信,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  相似文献   

19.
王加绵 《政工学刊》2008,(12):55-55
当今的世界,人们的物质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富有,可是,无论是官还是兵,却又常常觉得缺点什么。“幸福心理学”的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人们在基本的生活资料满足之后,幸福与否,与财富、金钱、权力、地位、名气、知识、学历、职务、能力、体质等个人已有的东西以及性格的内外倾向没有必然的联系。却与个人的欲望水平、选择的参照系、社会经历、心理平衡技术、人格的独立程度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我有时非常向往一种简单的生活,尤其是看到愈来愈多的人们把生活搞得日渐复杂的时候,我便会觉得简单生活的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