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更准确把握孙子兵法研究的时代需求,进一步推动孙子兵法研究的创新与发展,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支持,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苏州吴中孙武书院承办的"孙子兵法研究: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23日在苏州召开。来自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山东孙子研究会、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等30余个军地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21名专家作了大会发言。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中有些诗歌折射出唐代诗人对孙武与《孙子兵法》的情感及认知。有的诗人正面肯定孙武"吴宫教战"执法严明;有的诗人怜香惜玉,批评孙武执法严酷。有的诗人赞叹孙武才华;有的诗人感慨孙武拥有施展才华的良机。有的诗人咏叹《孙子兵法》的价值;有的诗人认真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唐代这些诗人不同的个人阅历,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变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唐代诗人对孙武以及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3.
《全宋诗》语境显现了孙武与《孙子兵法》的影响。宋代诗人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孙武人物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刻画成一个兵家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勾勒成一个嗜权者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描绘成一个谏言者形象。宋代诗人多方检视《孙子兵法》魅力。宋代一些诗人主要从商业、弈棋、兵学、历史、建筑艺术等角度展现《孙子兵法》独特魅力。宋代诗人对待《孙子兵法》态度比较暧昧。有的诗人主张不学《孙子兵法》;有的诗人认为《孙子兵法》值得学习;有的诗人对待学习《孙子兵法》有所选择、摇摆不定。总之,宋代尊崇理学的社会思潮、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文化艺术,显著影响了诗人对孙武与《孙子兵法》的评判态度.  相似文献   

4.
孙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是把哲学思维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先驱者。公元前六世纪成书的《孙子兵法》是现存在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一部兵书。自其成书二千五百年来,历代兵家,有远见的政治家、学者,无不重视这部书、学习这部书、赞赏这部书。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真理。”(《论持久战》)国外对《孙子兵法》也十分重视,美国著名的防务问题高级专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大战略》一书作者柯林斯教授说:“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  相似文献   

5.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在历史上与孙武并称为孙子(即齐孙子),生卒年月不祥,大约与商秋、孟子同时代。其名是因遭迫害受膑刑(即砍去膝盖骨)而得之。孙膑系孙武后世子孙,在军事上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尤其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有不少创新。《孙膑兵法》是研究孙膑军事伦理思想的可靠史料。一、“战胜而强立”的军人价值观孙武建构了以“安国保民”为核心的军人价值目标体系,并就如何实现“安国保民”之目的,提出了“恃守”、“善攻”、“慎战”等一系列战略原则。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这一思想,在举兵用…  相似文献   

6.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周亨祥孙武不见名于《左传》,曾在历史上引起有无孙武其人的争论。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孙武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后,孙武之有无的疑案才算澄清。但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至今仍是个迷团。人们在分析论证一事物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前...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为我国春秋末期吴国孙武所作。孙武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战争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把握战争运动的一系列矛盾范畴,诸如  相似文献   

8.
孙武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位兵法著作多产的大军事家。据《汉文志》记载,孙武曾著兵法文章82篇。除《孙子兵法》外,还有一本《续孙子兵法》,其他兵法文章无法考查了。《孙子兵法》何以流传2500多年?何以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它的精华和特点是什么呢? 一、孙武为人洁如白莲,出污泥而不染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时代,笼罩和主宰着人们精神世界的重神意识形态开始向轻神重人的观念转变。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的孙武,以过人的胆识冲破传统观念,在他的兵书中执言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9.
孙武从出山到隐归,使吴国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期间,在他谋划指挥的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中,尤其是伐楚的战争中,已经显示出他那“神鬼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的用兵方略。综观孙武伐楚作战的全过程,大致有七  相似文献   

10.
孙膑其名     
孙膑是我国春秋时代军事家孙武的子孙,是继孙武以后在战国中期出现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史记·孙子吴起传》载:孙膑曾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庞涓才能  相似文献   

11.
王珏 《军事历史》2013,(3):53-58
柏举之战被认为是孙武参加的唯一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战争,但对孙武究竟是以何身份参与了柏举之战,以及战争初期吴军的行动是否具有出敌不意之效,论者仍持说不一。通过检索与此相关的《左传》、《史记》等史籍,较为可靠的是孙武以"吴将"身份参与此战,而吴军的行动也并未对楚构成出敌不意之效。此外,《孙子》一书在舍事言理、辞约意深之处颇为难解,若以"言兵事委屈详尽"的《左传》来解读之,便可虚实参照,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27日,“广宣”通过新闻媒介,声称揭开了“兵圣”孙武故里的“千古之谜”,结论是:山东广饶县是孙武的故里。其说突兀而起,一时传播甚广。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对此甚为重视,本着学术求真的精神,专门召集了本会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再次对孙子故里进行了考辨,一致认为从目前资料和考辨情况看,孙子故里在山东惠民县之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莫过于孙武,而享誉世界的军事著作莫过于《孙子兵法》。孙武和《孙子兵法》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不可缺少的军事家和兵书。2500年前《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孙子·形篇》,从宏观上论述了军事实力问题后,又提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样一个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的原则。既然军事实力的强弱是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而要赢得战争的胜利,离开这个物质基础专事诡谲之汁是不行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实力强大到“能为胜败之政”(即掌握胜败的决定权)呢?孙武的结论是“修道而保法”。所以搞清楚孙武讲的“道”与“法”是十分必要的。孙武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计篇》)对孙武说的这个“道”。杜牧释之为“仁义”;张预注之为“抚众”,即所谓“以恩信道义抚众”者。他们都把“道”看成为可使自己上下一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所以郭化若同志把孙武关于“道”的那段话翻译成这样的现代汉语:“政治,是讲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怕危险。”据此,不少人就把“修道而保法”里的“修道”,理解为“修明政  相似文献   

15.
在春秋时期的军队的君、将、卒的结构体系中,将处于承上启下的环节。兵圣孙武对将的问题十分重视,在仅有六千多字的《孙子》兵法中,“将”字就出现四十多次。孙武指出:“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作战》将的责任如此重大、作用如此重要,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方可为将呢?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计》孙武提出的将应具备的这五个字,其中多数也为当时的哲人们所关注。注重理想人格塑造的孔子,把“仁”视为最高道德的规范,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历来被誉为?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撰写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军事学著作之一。可是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及其经历的事迹,学术界向来比较模糊,并存在着不少分歧意见。这不能不是一件憾事。笔者在探索孙武生平事迹的过程中,根据对有关资料的排比和考证,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分为五个部分,辨析于下。  相似文献   

17.
名言录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春秋)孙武 用兵之道,智略居首,勇力次之;保国之道,全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多少年来,一直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它所提出的一些带普遍性的战争规律和军事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孙武和其他任何作者一样,不能不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佚;后《孙子》者,不佚《孙子》”,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的。其实,后  相似文献   

19.
“孙吴”的名字首见于《史记》一书,那时离“孙吴”生活的时代已有约四百年的时间。我仔细研究了《史记》以前各种资料中“孙吴”(指孙和吴)一词的含义,认为它指的是孙膑和吴起。我认真研究了“孙子”(即“孙大师”)一词出现的地方,得出结论:按照军事论文的传统,这个称呼指的是孙膑。我仔细阅读过银雀山出土竹简、史记、上孙家寨出土竹简有关孙武的记述,认为里面都是些说教性的故事,对研究历史用处不大。关于孙武预  相似文献   

20.
再读者,非第二次读也,是再三研读之意也;作为《孙子》迷,再三研读之余,笔者偶得几个新认识:一、传世《孙子》或许是呈给吴王夫差看的;二、存世《孙子》可能存在错简及传抄之误;三、存世《孙子》提倡“愚兵”非“阶级本性的反映”. 一、传世《孙子》或许是呈给吴王夫差看的 公元前512年,经过吴国大将伍子胥的引荐,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事前,孙武应该早已经呈上自己的著作《孙子》,所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才会记载,“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武为展示用兵之能,遂有吴宫教战之轶事.“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