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硅酸盐涂层耐水性能的影响程度,以Na_2SiO_3和K2SiO_3混合溶液为基料,以氟硅酸钠(Na_2SiF_6)为固化剂,采用料浆法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喷涂制备了Na/K混合型硅酸盐涂层。以耐水时间和吸水率作为评判指标,分别研究了基料体系、Na_2SiF_6质量分数和固化温度对涂层耐水性能的影响机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基料质量分数对涂层耐水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Na_2SiF_6质量分数和固化温度;提高硅酸盐涂层耐水性能的关键在于促进硅酸凝胶,形成硅氧键相互交联的网络结构;基料质量分数为30%,Na_2SiF_6质量分数为2%,固化温度为80℃时,所制备的硅酸盐涂层吸水率为6.8%,表现出优异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2.
SiO_2气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低密度、低导热系数以及耐高温和耐老化等性能。以SiO_2气凝胶为填料,将其添加到有机硅涂层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等仪器,研究SiO_2气凝胶质量分数为1%,5%和10%时,各涂层加热到200,400,700℃时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和表面基团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涂层添加不同质量分数SiO_2气凝胶后的耐高温和隔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SiO_2气凝胶质量分数的增加,涂层耐高温性能提升,SiO_2气凝胶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能在700℃高温下保持良好的性能;隔热性能也随SiO_2气凝胶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增强,与未添加SiO_2气凝胶的涂层相比,其最大温差可达11.2℃;同时,从XRD和FT-IR分析结果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涂层中的有机物逐渐分解,SiO_2和Al的结晶度逐渐提高,Si—O—Si特征峰强度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镁合金表面耐蚀性能,设计并制备了3种高熵合金喷涂粉末,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涂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用电化学方法分析评价了涂层在质量分数为3.5% NaC1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由BCC简单结构固溶体组成,晶粒范围在12 ~37 nm之间;涂层孔隙率小于1%,表明冷喷涂涂层更为致密,且结合强度达58 MPa,涂层与基体以机械结合为主;涂层极化曲线均山现钝化现象,自腐蚀电位较基体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显著减小;循环极化曲线表明涂层无孔蚀倾向,交流阻抗谱与极化曲线结果相符合.高熵合金涂层可显著改善镁合金表面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St?ber法制备了二氧化硅粉体,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表面修饰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采用机械搅拌辅助超声分散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苯丙复合乳液涂层,分别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0,1%,2%,3%时涂层的微观形貌、显微硬度、附着力、抗磨性、抗划伤性和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对苯丙乳液涂层的主要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2%时,涂层的主要力学性能相对较好,此时涂层的附着力和抗拉强度分别为8.45,15 MPa,与未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苯丙乳液清漆涂层相比提高了12.82%和140.77%,而涂层1 000 r磨损质量损失率降低29%。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环氧乙烯基酯树脂(EVER)进行增韧改性,采用KH570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处理,考察了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质量分数对EVER力学性能的影响。经过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复合材料在树脂基体中具备更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纯EVER材料和未经偶联剂处理的复合材料。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3%时,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分别比纯EVER材料提高了42.10%,43.38%和91.91%;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4%时,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比纯EVER材料提高了34.57%。通过观察冲击断面的SEM照片,分析了纳米SiO2增韧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增韧改性的关键在于诱发基体产生银纹,使其对裂纹扩展起到钝化、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春季育秧应该注意以下事项:一、要把好种子消毒关。具体方法是:药剂处理前进行晒种、选种工作,以增强种子发芽态势,提高种子发芽率;用25%咪鲜胺浸种消毒: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12小时,滤干后浸入3000~4000倍的咪鲜胺溶液中,即1毫升25%咪鲜胺对水3~4公斤,可浸稻种3公斤左右,浸种24小时后取出稻种,不必清洗即可直接播种或催芽。  相似文献   

7.
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DS),研究了正向渗透(FO)除硼过程中汲取液种类与浓度对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以及除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汲取液溶质浓度增大,水通量呈非线性增加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KCl汲取液对应的水通量随溶质浓度的增长率高于MgCl_2汲取液;反向溶质通量的增长规律与水通量的变化规律相似,KCl汲取液对应的反向溶质通量远大于同浓度MgCl_2汲取液;KCl汲取液的FO过程对硼的截留率大于同浓度MgCl_2汲取液;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的正向渗透均能将含硼水中硼的质量浓度从5 mg/L降低至0.5 mg/L,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硼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烘循环的方法模拟干湿循环交替环境进行新型化学键合胶凝材料抗硫酸盐加速侵蚀试验.侵蚀溶液为质量浓度为5%的硫酸钠溶液,一组试验采用全浸-烘循环,另一组试验采用半浸-烘循环.在经受30×N(N=1,2,3,4,5)次循环后,测定试件的强度耐蚀系数和质量损失率,以此评价化学键合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半浸-烘循环的侵蚀比全浸-烘循环的侵蚀严重;在经受150次侵蚀循环后,试件外观无严重破损,质量不减反增,强度也不降低,说明化学键合胶凝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防冰剂对喷气燃料污染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一直以来都被忽视,选取对喷气燃料闭口闪点无影响的防冰剂二乙二醇甲醚(DEGME)作为考察对象,利用光密度法,试验了DEGME体积分数不同时对喷气燃料污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DEGME对喷气燃料污染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最佳作用时间为6 h;加入体积分数为1.2%的DEGME能够有效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尿素为N源,制备了N掺杂改性纳米Ti O2光催化材料;用XRD、DSC-TG、FT-IR、UV-Vis DRS、SEM-ED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光催化反应器,在紫外灯光照条件下考察了材料对水中苯酚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N掺杂改性使Ti O2晶粒更加细化,出现红移现象,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在N掺杂量为5%(摩尔分数),煅烧温度为500℃,催化剂用量为2 g/L,500 W紫外灯光照条件下,光催化降解200 m L苯酚溶液(2 mg/L)的效果最佳;反应60 min后,苯酚降解率达到91.3%。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LMS算法的复合材料超声检测缺陷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实现无人机复合材料超声检测脱粘缺陷识别时,针对最小均方(LMS)算法在确定网络输出权值时存在稳态失调误差和收敛速度相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的变步长LMS算法.该算法根据反馈误差自适应确定步长,通过引进动量项加快收敛速度.将改进LMS算法应用到RBF网络缺陷识别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稳态失调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能快速确定RBF网络的权值.改进的RBF网络能够较好地识别超声检测脱粘缺陷.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广州十年内(1995—2004)的气象数据,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估算日总太阳辐射的模型。并通过平均百分误差、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对各模型的精确性进行了对比,选择出最优模型。最后用实测的日总太阳辐射数据对选出的最优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日总太阳辐射值较大时,模型估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TNT在去有机质茶园土、茶园土原土、胡敏酸质量分数2%茶园土和胡敏酸质量分数5%茶园土共4种土壤上的吸附动理学以及吸附-解吸行为。动理学实验表明,胡敏酸质量分数越高,土壤吸附的TNT越多,快吸附和慢吸附区分越明显,吸附达到饱和状态所需的时间越长。吸附-解吸实验表明,TNT在土壤上的吸附-解吸特性与土壤胡敏酸质量分数有关:胡敏酸质量分数越高,土壤吸附TNT的能力越强,解吸能力越弱,解吸滞后性越显著。4种土壤的胡敏酸质量分数顺序由大至小为胡敏酸质量分数5%茶园土、胡敏酸质量分数2%茶园土、茶园土原土、去有机质茶园土;土壤吸附TNT能力和TNT解吸滞后性皆与此顺序一致,而TNT解吸能力则与此顺序相反。  相似文献   

14.
以污泥龄(SRT)为10 d和30 d的2组A/O-SBR反应器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SRT对污泥絮体中磷酸盐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絮体中的磷主要分布于胞外聚合物(EPS),EPS磷占污泥絮体磷总质量的69.45%~73.36%。正磷酸盐(PO3-4-P)、低分子量聚磷酸盐(LMW Poly-P)和高分子量聚磷酸盐(HMW Poly-P)是污泥絮体磷的主要形态。高SRT(30 d)污泥絮体EPS磷含量明显大于中SRT(10 d),表现为前者较后者有更高的PO3-4-P和HMW Poly-P含量,对应着高SRT(30 d)污泥絮体较中SRT(10 d)有更高的磷含量,前者约为后者的1.37倍。厌氧/好氧反应过程中,中SRT(10 d)污泥絮体EPS磷的厌氧降低量和好氧升高量分别为高SRT(30 d)的1.35倍和1.46倍,主要归因于前者的PO3-4-P和HMW Poly-P较后者有更大的厌氧降低量,而PO3-4-P,LMW Poly-P和HMW Poly-P较后者有更大的好氧升高量,对应着中SRT(10 d)污泥絮体较高SRT(30 d)有更强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Mo的CrMoN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和光电子能谱仪(XPS),系统分析了CrMoN复合涂层的相结构、表面形貌、成分、原子化合价价态等,结果表明:添加Mo后,CrMoN涂层的择优取向由CrN涂层的(220)转变为(200),CrMoN涂层中的Mo原子取代了CrN晶格中的Cr原子,形成(Cr,Mo)N置换固溶体。采用Nano Test 600硬度测试仪测定了CrMoN复合涂层的纳米硬度,结果表明:由于CrN相和MoN两种硬相的协同作用,使得CrMoN复合涂层的纳米硬度值增大。采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CrN涂层及CrMoN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结果表明:CrMoN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低于CrN涂层,磨损过程中由于摩擦热反应生成大量MoO3,使得复合膜的摩擦因数降低,起到了一定的润滑效果,降低了磨损量。  相似文献   

16.
对任意正整数n,Pd(n)定义为n的所有正因子的乘积,gd(n)定义为n的所有小于n的正因子的乘积。若n=p1^a1p2^a2…px^as是n的标准分解式,算数函数Ω(n)=a1+a2+…+as。用解析的方法研究关于Smarandache序列Pd(n)、qd(n)与Q(n)的混合均值,并给出两个较好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黑麦草、苏丹草、油菜对土壤中菲、芘的去除效果,及植物和微生物去除土壤中菲、芘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菲、芘质量比约为80 mg.kg-1时,土壤-植物系统对菲、芘的去除效果明显。种植黑麦草、苏丹草、油菜60 d后,土壤菲、芘降解率分别为62.70%,76.25%,26.48%和47.80%,65.26%,23.56%,分别比无植物对照高39.69%,53.24%,3.47%和30.06%,47.48%,5.78%。本实验说明,植物可以促进微生物对土壤中菲、芘的降解,其中根系发达的苏丹草对微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无卤磷系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分别与聚磷酸铵和纳米二氧化硅复配制备新型无卤阻燃环氧树脂(EP)材料。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和锥形量热研究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通过热失重和电镜扫描分析对比不同阻燃体系的热分解过程及燃烧炭层结构,推测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相比,表面电荷法可降低单元剖分难度并能处理开放边界,更适于计算静电透镜的静电场。针对轴对称及非轴对称两类结构,采用样条函数及奇异形状函数改进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估计,讨论了二维及三维表面电荷法的实现。与具有解析解的单位圆盘进行比较,分析了表面电荷法的电位计算精度,并用于轴对称及非轴对称像管计算。结果表明:对轴对称系统,在文中给定步长下,二维及三维表面电荷法与有限差分法计算相对误差不超过10^-3,且二维方法精度整体高于三维方法,二维、三维表面电荷法对3种像面位置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法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0.6mm;对非轴对称系统,3种方案下轴外电子运行轨迹的差异明显,非对称因素所产生的干涉场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Hilbert空间中的Gabor框架,定义A=inf x∈[0,a][∑n∈Z|f(x-na)|^2-∑k≠0|∑n∈Zf(x-na)f^-(x-na-k/b|]〉0,B=supx∈[0,a]∑n∈Z|∑n∈Zf(x-naf^-(x-na-k/b)|〈∞,通过算子放缩证明的方法,可知{Mb^mSa^nf}m,n∈Z构成L^2(R)的框架,且框架界为A/b,B/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