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舰信号官眼位直接影响其对舰载机状态的观察和判断,恰当的着舰信号官指挥战位位置有利于着舰过程中对舰载机飞行员的正确指挥、引导和控制,保障着舰回收作业安全实施。针对俄罗斯现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建立着舰信号官指挥战位位置所对应的着舰信号官眼位和视角数学模型,并结合人眼最小分辨角,针对着舰信号官指挥战位位置在全甲板范围内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从着舰下滑道入口点到着舰信号官决策点过程中,着舰信号官视角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满足视角差阈值条件下,理想着舰信号官眼位随着着舰指挥战位在甲板上位置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应将其纳入航母着舰信号官指挥战位设计的影响因素,并为其在航母甲板上位置的合理设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航母光电着舰引导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航母光电着舰引导系统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光电着舰引导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发展,对航母光电着舰引导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艾科尔斯”(ICOLS:Improved carrier optical landing system)改进型光学助降系统的人工着舰系统是几种新型光电或激光舰载机助降系统之一,研究了“ICOLS”改进型光学助降系统的引导技术,整个系统的关键是引入激光束。研究重点是当航母在海浪、海涌干扰作用时,飞机在ICOLS系统引导下,人工操纵飞机着舰时的仿真结构配置,并导出终端误差方程。最后给出了在典型海浪作用下,ICOLS近程系统采用角稳定助降系统控制律的着舰精度仿真计算实例,从而为地面仿真研究着舰误差提供了基本思路与研究手段,对保证飞机安全着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舰载机回收过程中,着舰指挥官要综合考虑剩余油量、战损、气象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舰载机进行实时调度,确定安全快速的着舰次序。建立了舰载机着舰回收模型,给出着舰风险成本函数,利用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粒子群算法对目标函数最优化处理,为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选择具有突跳能力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局部搜索。仿真结果证明,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具有快速收敛的优点,能寻找出合理的着舰序列。  相似文献   

5.
针对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着舰信号官的战位设置,建立着舰信号官着舰指挥时的眼位和视角模型,并利用Matlab提供的处理函数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着舰下滑道入口点到决策点的过程中,着舰信号官视角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并可用视角差进行衡量。在考虑人眼最小分辨角的基础上,给出所需视角差限制下的眼位,为着舰信号官眼位的合理设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渐成熟的舰载机着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母舰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综合战斗力的海上“钢铁堡垒”,拥有全面的作战打击能力,对于美国这样的海军强国来说,航空母舰是海军的核心,而舰载战斗机则是蓝色海军之翼。依靠舰载战斗机的强大作战能力,航空母舰编队才能在广袤的海洋上纵横驰骋,将超级战力延伸到全球。因而舰载机着舰技术也就成为制约航母战斗力发挥的最关键技术之一。飞机降落在军舰上?航空母舰诞生航空母舰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而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就从事着这种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舰载机执行完作战、训练、侦察等任务后,安全顺利着舰是件惊心动魄的工作,因为…  相似文献   

7.
当飞机从航母上起降之时,等待你的有可能是血染大海之日,就像美国人曾经发生过的那样。你要有所准备,要培训好你的人。——苏联造船工业部部长叶戈罗夫中将中国的首艘航母"辽宁"号(原"瓦良格"号)已于2012年9月25日服役,未来将进入舰载机着舰试飞的阶段。首次着舰的消息还未传来之时,我们不妨了解了解"辽宁"号的同级航  相似文献   

8.
王兵 《现代舰船》2012,(11):40-43
说明:本文中架次率的衡量对象是固定翼舰载机,未考虑直升机。舰载机出动能力的相关指标周期为有效管理飞行甲板,航母通常按照指定的时间周期进行作业,通常在1小时(1+00周期)到1小时45分(1+45周期)之间。在单周期作业中,飞机在空中停留一个周期后着舰。需要注意的是,着舰作业总是在弹射之后进行,这意味着,上一个周期的舰载机,必须在下一个周期舰载机起飞之后才能降落。类似的,双周期作业的飞机在空中停留两个周期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蹈":从空中俯瞰,整个航母就像大海中漂浮的树叶,而着舰跑道长度只有陆地的1/10,宽度连一半都不到,以几百公里的时速在航行中的辽宁舰甲板上瞬间钩住拦阻索这种疾风闪电般的着舰瞬间所蕴含的风险、难度,若非亲眼目睹难以想象,国产歼15飞机在辽宁舰起降飞行训练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吕强 《现代舰船》2011,(11):10-15
飞行甲板是航母舰载机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航母与主战舰艇在外形上最为明显的区别。在航母百年发展史中,飞行甲板布局形式经历了两段式、直通式、全通/斜角甲板、滑跃甲板等多种型式。从目前各国新型航母及舰载机的发展看,支持舰载机弹射起飞/阻拦着舰的全通/斜角甲板是飞行甲板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本文简要回顾自航母诞生起,飞行甲板的演变历程,并着重分析二战后全通/斜角甲板的布局变化,意图揭示推动飞行甲板布局变化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看点     
《兵团建设》2012,(23):2
罗阳精神11月25日,就在我国歼-15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完成着舰起降试验仅十几个小时后,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不幸离世。罗阳离去后,互联网上无数网友表达着对他的哀悼、痛惜、敬佩之情。许多网友表示,罗阳代表着正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上下求索、努力奋斗的广大群体。  相似文献   

12.
航母舰载机有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本文要谈的舰载机着舰是指固定翼飞机。大家知道,舰载飞机的起降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那么它就需要适应航母这个海上“移动机场”。在此,拟通过对舰载飞机着舰过程与陆基飞机着陆过程的比较,描述舰载机着舰的特点,以及舰载机整个着舰过程中对肮母平台、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当代海军》2007,(3):36-38
自航母诞生以来,各航母拥有国一直都在考虑怎样才能使舰载机通过滑跑最短的l距离,就能迅速拔舰升空。目前,所有航母舰载机大都采取以下两种起飞方式:弹射起飞和滑橇起飞。弹射起飞是利用飞行甲板上设置的弹射装置,在一定的行程内对舰载机施加外力,使它加速离舰升空;滑橇起飞则主要借助航母首部的上翘甲板,并辅以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的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带给我们很多第一次的惊喜:交接入列,解放军的序列中第一次有了航空母舰的名字;第一次解缆起航,出海试验;第一次舰载机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第一次组成编队,跨海区长时间航行。对于海军某综合保障基地的下面几位战友来说,最让他们难忘的是:航母的第一次停靠。  相似文献   

15.
流血和流汗     
1981年5月26日深夜,佛罗里达以东海面,距岸100千米位置。"尼米兹"号正以5节速度航行,准备回收夜航的舰载机。天上有云,但不厚,夜空中有风,但不大,风速大约15节。地平线隐匿在一片混沌中无法看到,浓雾在低空聚集,一团雷雨云正逼近航母。对夜间着舰来说,这种环境是不讨人喜欢的。23时51分,一架陆战队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沿下滑航线飞来,不断调整姿态压低高度,马上要接近航母着舰甲板末尾的圆端,但最后时刻它的姿态出了问题,100多节  相似文献   

16.
航空母舰舰机融合是航母本舰与舰载机的深度协同,舰机融合效能能直观地反映航空母舰的整体作战效能,提高舰机融合程度对于提升航空母舰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航空母舰舰机融合的特点规律,构建了航空母舰舰机融合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存在冲突的多证据指标数据融合问题,应用改进后的D-S证据理论建立了航母舰机融合效能评估模型,通过案例进行了运用检验,可为航空母舰作战效能评估及未来舰机融合向深度发展提供重要应用算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起降方式的舰载机作战能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航母舰载机发展建设方案,对不同起降方式的舰载机作战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滑跃起飞/阻拦着舰、弹射起飞/阻拦着舰和短距起飞/垂直着舰3种典型起降方式的舰载机甲板作业流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起降方式下甲板作业的约束条件;构建了舰载机出动架次评估模型,对比分析了3种起降方式的舰载机出动能力;提出舰载机遂行航母防空作战任务的最优飞行甲板空中作业计划方法,对比分析了3种起降方式的舰载机空中阵位连续部署时间。应用仿真案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政工学刊》2017,(10):10-10
要干就干最难的,要飞就飞舰载机。海军某舰载航空兵团领航主任曹先建,是第一个驾驶歼-15战斗机成功着舰航母的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他用执着与信念完成飞行员雏鹰换羽,从空军王牌飞行员到航母战斗力刀锋,他把青春献给了我国航母舰载机事业,始终向着强军目标振翅冲锋。迎着辽宁舰滑跃14°的飞行甲板,曹先建跃上云天,绕舰一转弯,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3日17时08分,黄海某海域。夕阳渐渐隐去,夜幕即将来临。一架海军"直九"型舰载直升机低空疾速飞向深海,直奔一艘正在行驶的我海军某新型导弹驱逐舰。今晚,我海军第一支舰载机部队将进行高难度的舰载直升机夜间行进着舰训练。  相似文献   

20.
王兵 《现代舰船》2012,(10):36-37
在美国航母航渡过程中,舰载机飞行作业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决定舰载机的弹射和回收顺序,一方面使防御态势最优,同时确保航母能在指定的时间内抵达目的地,舰载机飞行作业优化还需要考虑其他限制条件,包括环境条件和军事判断等。在进行飞行作业优化时,关键概念之一是飞行作业周期,舰载机从离开航母到完成一项任务后返回母舰附近,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的末期,舰载机可以选择着舰,也可以选择在空中加油,当舰载机再次离开航母的时候,就已进入了下一个周期。在航母航渡过程中,舰载机飞行作业逐波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