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话直说     
《兵团建设》2012,(10):50
干部下基层要多办实事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已拉开帷幕。机关干部纷纷下基层、走田间、入农户、进大棚、听心声、解难题,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但也有少数干部下基层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只是在连部看一看,到田间转一转,影响了党员干部在基层职工群众中的形象。机关干部下基层,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  相似文献   

2.
基层声音     
《兵团建设》2004,(5):45-45
深入基层要讲"质量"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机关于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指导春耕春播工作,帮助基层解"疑难杂症"。这本是好事,无可非议,但也有些下基层的机关干部蜻蜓点水,应付差事,吃吃喝喝,为群众所不容。深入基层要在"深入"上下工夫,要在"质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深入  相似文献   

3.
陈程 《政工学刊》2014,(11):75-75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机关下基层是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的一种好形式,也是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有的干部下基层"身入"而不"心入",听听汇报、提提要求、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就算完事;有的干部下基层不能"以心换心"与官兵打成一片,习惯于坐在房间里看电视、翻文件,很少放下身段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有的干部下基层“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不在基层,精力不在指导,工作敷衍应付,遇到问题就躲避,或者直接将问题上交,不能真心为基层解困分忧。  相似文献   

4.
有些单位领导和机关干部总是把下基层多少天作为自己工作踏实、深入实际、心系群众的依据,至于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多少时间,在基层发现了什么情况,帮助基层解决了多少问题,效果如何,反馈如何,回到机关后又给领导提出了多少切实可行的建议等却只字不提。笔者认为,这种只讲下基层的天数,不讲效果,以时间当成绩的现象,算不上深入  相似文献   

5.
机关干部下基层是实施工作指导的常见形式,既利于掌握真实情况,作出科学决策,还能融洽关系,促进工作开展。如果来去匆匆,浮于表面,仅当"看客""说客""过客",则不仅工作没成效,还影响机关干部在基层官兵中的形象。掌握真情实况,莫做"看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能否掌握真情实况,是实施帮建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当下,有的干部下基层后,不是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而是看看材料、听听汇报,走一走、转一转,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如此"看客",既掌握不了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组织部长带头下基层,服务基层,开展新一轮干部谈心谈话,深入地关心、帮助和考察干部。如何使谈心谈话活动真正有成效,不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敢于放下"官架子",善于放下"官架子"。组织部长主动下基层,找基层干部群众谈心谈话,难免会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如此以来,基层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办实事”宋发选最近,笔者在部队调查时听到这样一种反映:一些基层单位的干部总希望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下基层时能多批点钱和物,并且认为只有如此才是办实事。从而使得一些机关的同志特别是既不管钱又不管物的机关干部,一听到上级要求下基层就感到打怵,生怕下...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各级机关干部纷纷下基层蹲点代职,想官兵之所想,忧官兵之所忧,主动帮助基县解决各种困难与难题,很受基层官兵欢迎。  相似文献   

9.
群言堂     
办实事何待"下去"时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这是好事。但未下基层去工作的怎么办?有人说,这很简单,等我下到连队,也给群众  相似文献   

10.
善 于发现问题 ,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 ,是机关干部“能参善谋”的前提和基础。当前 ,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会发现问题”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 :(1)素质“先天不足”。机关干部必须从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中选拔。但有的机关干部只是因为“笔杆子”硬一些 ,就被选拔上来。缺少必要的基层任职经历 ,对基层工作的套路和重点心中无数 ,在调查中往往抓不准问题 ,把大问题当作小问题 ,把小问题当作大问题。(2 )调研能力低。有的机关干部 ,对听汇报、开座谈会、抽样调查、个别谈话 ,以及我军行之有效的“解剖麻雀”的方法 ,掌握得不好…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刚刚开始的这个春天,一股清新之风在天山南北吹拂。兵团各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谋划科学发展新思路,解决民生建设新课题,破解改革发展稳定新矛盾,兵团、师、团三级机关抽调1992名干部组成542个工作组,形成党员干部下基层的热潮。"在地头上作出的决策才能实打实地解决群众的困难"转作风、增才干,干部受教育干部脚下有多少泥土,才知道群众心中有多少期盼。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近闻,某支队召开季度按纲建队形势分析会时,党委常委和机关干部坐到了台下,把各基层单位推荐的有话想说的基层战士代表请到了台上,让他们敞开心扉提意见、吐心声。多年来,许多单位都有这样的现象:想吐兵声的战士,找不到领导;想听兵声的领导,也找不到战士。一些领导下基层,也多是陷在干部堆里,"干声"听得多、"兵声"听得少,"赞声"听得多、"怨声"听得少。甚至个别领导和机关干部到基层蹲点,不愿住班排,不  相似文献   

13.
时下 ,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走出机关大楼、深入基层单位 ,察兵情、听兵意、解兵忧 ,受到官兵的普遍欢迎。但有些机关干部下基层时 ,“身”下“心”不下 ,心不在焉地听听汇报 ,没有目的地游游逛逛 ,或者坐着小车转一转 ,隔着玻璃看一看。基层官兵称这种下基层是“潇洒走一回”。这些同志主要是“官”念太强 ,放不下架子 ,拉不下面子 ,扑不下身子。有的兜风心切 ,在机关呆的时间长了 ,感到压抑沉闷 ,趁下基层机会好好散散心、兜兜风 ,放松放松。下基层是领导机关为了解基层建设的真实情况和最新动态 ,实行面对面指导 ,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促…  相似文献   

14.
杨靠山  陈彪 《政工学刊》2006,(10):43-44
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是领导机关全面了解基层、科学指导基层、提高基层按纲建连能力、促进基层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各级机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有计划地安排机关干部到基层连队蹲点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全面建设。但也存在认识不够到位、态度不够端正、作风不够深入、方法不够科学、素质不够过硬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蹲点的质量和效果,必须下大力加以解决。一、强化领导机关的责任意识,着力解决态度不端正的问题。领导机关下基层蹲点指导,既是基层建设需要,又是机关职责所在。总的看,绝大多数机关干部对蹲点指导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军分区机关干部边防工作研究能力、指导基层能力、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吉林省白山军分区本着“了解边防、熟悉部队、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指导基层”的原则,广泛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帮建活动。通过下部队调研、帮建和锻炼,使全体机关干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达到了全面了解边防、熟悉边防情况、提高指导边防工作能力的目的。 白山军分区机关人员深入边防一线帮建收效明显@梁松柏 @毕付东  相似文献   

16.
下连机关干部为何隐情不报●黄银堂宋尚华机关干部蹲点驻连,帮助基层进行诸如工作总结、大项任务的完成以及教育整顿等工作,要求工作组成员在下连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对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回机关后要及时进行汇报,以便为党委提供...  相似文献   

17.
自农十三师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知民情、送服务、解难题活动以来,生活在团场基层连队的职工群众迎来了一位位知寒问暖、平易近人的干部亲戚。这些投身于基层一线的干部们不惧高温、不辞劳苦,在田间地头奔波,与职工促膝谈心,以知民情、察民意、解  相似文献   

18.
党建传真     
《兵团建设》2013,(12):35
"沉"到一线见实效近日,一师十三团机关全面启动"转作风、下基层"活动,机关科室与全团23个农业单位挂钩,机关干部"沉"到一线走访职工群众。在活动中,各科室人员走连入户,与挂钩单位的致富标兵、科技人员、连队业务干部座谈,目前共征集到地力改造、人畜饮水、滴管系统改造、技能培训、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10条,并通过现场调研办公的形式对部分问题进行了解决,做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  相似文献   

19.
蹲点是党委机关指导基层按纲抓建、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坚持求真务实做好蹲点帮建工作,是党委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深化教育引导,把蹲点帮建的责任担起来。正确领会下基层蹲点的目的和任务,是提高蹲点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蹲点工作组成员要充分认清下基层蹲点既是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又是适应部队新的形势任务发展的现实需要;既有利于发现解决基层存在问题,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又有利于机关干部跳出业务工作圈子,开阔视野、放宽眼…  相似文献   

20.
连日来,山东省胶州市人武部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奔忙于各基层武装部,认真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受到基层专武干部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