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简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完整科学体系,其创立的必然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以及对科学技术革命的指导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规律,充分表明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 ,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 ,则是邓小平把实践标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是实践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大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它的形成、内涵和要求都体现和丰富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军事认识论研究》专栏从本期起同大家见面了。 开辟本专栏的目的旨在拓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探索军事认识发生、发展的历史,研究军事认识的内容、形式、方法、活动机制及其规律,交流研究军事认识的成果。我们相信,通过这种研究和交流,将有助于军事哲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军队指战员的认识能力,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了办好这个专栏,热忱欢迎读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实践观的建立是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基础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阐述了大量关于实践的观点。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著作《实践论》中提出了一个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即认识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在实践的哲学中,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实践论》是实践范畴的守正创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继承并且具有创造性的解决了在革命斗争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认识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战争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战争实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的思想,它不仅揭示了战争认识辩证运动的完整过程,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一、从战争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在军事思想史上,我国古代的军事家孙武最先从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战争认识的一般过程作过简单的描述。他认为,在知已知彼中,以知彼最为复杂,而知彼的方法就是“相敌”,即用侦察手段了解敌情,并列举了32种判断敌情的方法。同时,孙武还提出了诸如“践墨随敌,从决战事”等知战结合的思想,即实行战争的问题。虽然他已初步勾勒了战争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作为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反映,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来实现的。这对一般认识来说是如此,对于军事认识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在具体的军事认识中,很少有孤立地运用某一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情况,而往往呈现出综合运用的性质。因此,探讨在军事认识中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问题,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从人类思维认识活动的角度来考察,现在一般认为主体的思维活动可以分为逻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直觉)思维等普遍形式和方法。其中逻辑思维作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毛泽东同志从 195 6年到 1976年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二十年历史进行客观的分析 ,认为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时期虽然犯有严重的错误 ,但其思想体系仍然属于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部分。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是我们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生的偏差 ,而不是其他性质的错误。本文还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从中得出结论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 ,如何正确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也是应该认真吸取的一条教训  相似文献   

9.
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人人都不愿出错,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认识又不得不出错,即"错误在所难免"。那么,什么叫认识出错?什么原因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出错?认识出错以后怎么办?有无科学的避免出错的方法?勤奋学习,刻苦实践,充分提高认识主体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讲究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辩证认识能力,是一条可靠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根本上防止认识出错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10.
哲学层面上的“批判”既是一个“分析概念”,又是一个“综合概念”。作为一个分析概念,“批判”是对原有理论或现存事物的批评、评论和分辨,以展现对象存在的不合理性;作为一个综合概念:“批判”又孕育着对现存对象的修正、扬弃和超越。由于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一致性,哲学层面上的“批判”既是一个辩证法的范畴,又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它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形式。可见,“批判”既不同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又不同于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更不同于政治运动中的“大批判”。在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高举批判的大旗,对人…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人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证据理论的基础是探寻真相的具象图景。它是以彻底颠覆现代性的一切的姿态来突出自身意义的。后现代证据理论为证据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并以此为根基建构了自己的框架,它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问题,是与传统的证明观念相反的一种理念,甚至是对传统方式的扬弃。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科技创新思维是开启科技创新的“金钥匙”。为实现科技兴军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对科技创新思维的研究。本文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科技创新思维的锐利思想武器,并从唯物论、辨证法及认识论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次提出科技创新思维的三个本质特征,即新颖性、全维度和多样性;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科技创新思维的实践要求,即深刻认识创新对象、紧贴创新目标要求、重视创新实践探索、建构积淀创新知识、忠于坚守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和谐理念源远流长。《周易》是中国和谐思维的源头;和谐理念具有深层的气论根源——气化谐和;儒家的"和而不同"理念影响深远。西方的和谐理念深受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及黑格尔的深远影响。和谐理念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其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康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深受古典,尤其柏拉图思想的影响。与后者一样,他并不认为美好的理想就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它只是一种经验里尚未存在的完善性理念。康德肯定了完美共和国实现的可能,但他并未将这一工作交由命运,而是肯定了人的能力,他用历史的进步作为抵达这一理念的通路。康德也把“统治艺术”与“教育艺术”作为人类最艰难的两项发明。“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贯穿于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对话之中,《普罗塔戈拉》没有给出答案,康德则延续了对该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无神论年会暨科学无神论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首府乌鲁木齐召开,与会专家指出科学无神论教育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课题,对边疆地区抵御宗教渗透、弘扬科学精神和先进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边疆地区高校科学无神论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观点,本文在此加以记录、整理为篇。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批判继承和科学发展,对近代西方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 ,是我国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和社会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鲜明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旗帜;其精神实质,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其实践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需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