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什么是潜艇水下脱险,失事艇员脱险方法有哪些?答:潜艇发生海灾而沉没海底,失事艇员设法从潜艇上爬出的逃生行为,即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潜艇失事时,失事艇员脱险逃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艇员自救脱险,即艇员  相似文献   

2.
据不完全统计,自1902年以来的100年中,各国海军潜艇在和平环境中至少发生过434起重大事故,使176艘潜艇沉没、2906名艇员死亡。潜艇失事沉没后,艇员可通过自救和外部援救脱离险境。后者亦称援潜救生,是以抢险救生船只对坐沉水底不能自浮的失事潜艇及艇内人员进行援救。然而,深海条件下的潜艇  相似文献   

3.
当潜艇发生海难,不能自行浮至水面,也无力自救时,艇内人员就要从潜艇专用的装置内逃出水面,这就是潜艇艇员水下脱险。失事艇艇员在实施水下脱险时,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脱险艇员的动作失误、使用的呼吸器发生故障、协助脱险人员的动作有偏差等等,都与脱险人员的生命相连。可以这样讲,一旦潜艇在水下失事,对于无脱险技能的人员而言,水下脱险通道无异于死亡通道。因此,练就过硬的脱险技能是每个潜艇艇员的必修课,本文作者全过程参加水下脱险实兵演习,以其真实的水下脱险经历,向读者展示人民海军进行脱险救生训练方面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王尤起 《当代海军》2004,(11):44-45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潜艇救生的手段也愈来愈多。总的说,潜艇援救可分外部集体援救和艇员单人自救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孙晔飞 《国防科技》2003,(12):26-28
20世纪的前90年间,国外发生了495非战斗海损事故,导致84艘潜艇沉没,其中核潜艇7艘;1939年5目,美国利用救生钟营救了沉没在242英尺水深的“斯克瓦斯鱼”号潜艇中的33名艇员。这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潜艇救生设备用于救援实际失事潜艇艇员;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核潜艇“长尾鲨”号遇难,沉没于新英格兰外海约2560米水深的海底,129名艇员全部遇难,酿成了世界潜艇  相似文献   

6.
失事潜艇的援救要求在潜艇失事后48h内展开,综合考虑援救任务耗时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将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ject evalu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和模糊概率分析结合起来,用以评估援潜救生任务的进度风险。首先,给出了单独使用PERT技术计算援潜救生准备工作在48h内完成的概率的基本算法;然后,将模糊概率分析引入PERT技术,求出援潜救生任务的关键路线,给出基于模糊PERT分析的完工概率算法;最后,以深潜救生艇从我国北方某基地转运至目的地实施救援任务为例,计算援潜救生准备工作在48h内完成的概率。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使用模糊PERT分析方法比单独使用PERT技术得出的数据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天刚蒙蒙亮,我们背着五六十斤重的潜水装具登上潜艇,经过两个多小时航渡,到达演练海区。 随着潜艇艇长严肃的口令和艇员一连串准确麻利的操作,我们乘坐的潜艇因″失事″而坐沉在30米深的海底。 我们围坐在舱内,等待适合脱险逃生的海水潮流到来。这是一次危险的行动,也是一次  相似文献   

8.
潜艇是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舰队中必不可少的攻击作战平台,然而一旦潜艇在海上失事沉没,其救援行动要比水面舰艇失事的救援困难得多。事实上,潜艇救生是目前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为尽可能提高潜艇救生的成功几率,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技术潜艇救生装备和常备不懈的潜艇救生训练。近年来,美国海军一直在探索潜艇救生的方法,并增强国际合作,加强与盟国之间的联合潜艇救生演习,这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3年前“库尔斯克”号潜艇灾难的黑色阴影尚未消失,今年8月30日,隶属俄罗斯北方舰队的K-159号核潜艇又在巴伦支海基尔金岛西北3海里处不幸沉没,除1名艇员外其他9人全部丧生。在追查事故原因的同时,人们的关切又一次聚焦在失事潜艇的救援问题上。据统计,二战以来,世界上仅核潜艇沉没的恶性事故就达17起,造成600多名艇员丧生,海洋环境也受到严重威胁。根据公开资料,二战后潜艇非战斗沉没事故(不包括K-159失事)共93起,另外还有些事故由于所属国的保密需要并不为外界所知。如果考虑这一因素,真正的数字要大于上述统计数字。事故发生后,潜艇艇员自救情况如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我海军361号潜艇在海上不幸失事,敲响了潜艇安全的警钟。本文旨在对潜艇出现和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设计、使用和自救角度,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旦事故苗头出现,希望及早发现、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装备损伤。文中仅对潜艇、艇员的伤害事故进行阐述,不涉及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及遭受武器攻  相似文献   

11.
潜艇作为世界海军的主战力量,是21世纪各国重点发展的威慑性兵器。但潜艇活动环境在水下,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危险性都比较大。据不完全统计,自1900年以来,已有近500艘潜艇在训练中发生严重事故,其中有250艘左右沉没。因此,各国海军都很重视潜艇防险救生部队的建设。纵观国内外潜艇水下脱险救生技术,普遍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形形色色的各类舰船,潜艇救助舰可能对我们大多数爱好舰船的读者来说比较陌生。顾名思义,潜艇救助舰是专门用于救助水下失事遇难潜艇的军用辅助舰船。随着潜艇的发展,由于碰撞、导航错误、操作失误、设备故障以及火灾、爆炸等原因,潜艇事故也屡见不鲜。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仅在和平时期就有100余艘潜艇沉没,约有3000余名艇员遇难。所以,潜艇上的严重事故要比水面舰艇多得多。当然,这也与潜艇本身的贮备浮力比水  相似文献   

13.
深潜救生艇     
当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潜艇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沉没,艇上所有人员无一幸免,海军就开始采取许多措施确保这样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在总统深潜特别顾问团的建议下,深潜救生艇研制计划启动,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得以发展,接下来深潜救生艇“神秘”号(DSRV1)和“阿瓦隆”号(DSRV2)等深潜救援系统的研制成功就源于该计划。 深潜救生艇是经特殊设计,提供一种崭新方式以营救沉没海底潜艇艇员的深潜器。“神秘”号和“阿瓦隆”号是以深潜器形式救生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14.
美、日、韩、新、澳举行潜艇救援演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当代海军》2004,(7):44-45
5月3-13日,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5国海军位韩国黄海举行“太平洋抵达·2004”潜艇救援演习。中国、加拿大、智利、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英国和越南等11国应邀观摩。该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是第3次同类演习。演习目的旨在加强本地区潜艇救援合作与协调,提高救援失事潜艇艇员的能力。该演习始于2000年10月,首次演习由新加坡主办,此次演习由韩海军主办。这也是韩首次主办此类演习。  相似文献   

15.
2001年8月,我与胡明洋海军上校分别作为潜艇军官和潜艇救生军官,代表中国海军赴美国夏威夷参加了由美国海军主办的首届太平洋潜艇安全与救生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各国的代表中,来自潜艇或从事潜艇救生的军官占了很大的比例。 在美丽的夏威夷,我亲身体验和接触到了世界最大的海军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田武 《国防科技》2005,(2):86-87
潜艇失事后如何救援一直是困扰各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大难题,包括美国、俄罗斯等强国海军在内都对潜艇失事救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2004年10月上旬举行的失事潜艇救援演习发生意外,演习中的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10月7日,加拿大1艘潜艇在北大西洋着火,造成多人伤亡,英国、爱尔兰、美国紧急前往救援失火潜艇,由于天气不佳,救援工作受阻。直到11日,一艘拖船才将失事潜艇拖到英国的法斯兰港。10月10日,北约正式成立潜艇救援司令部,统管各种潜艇失事后的救援行动。今年1月8日,美国“旧金山”号洛杉矶级核潜艇在位于关岛…  相似文献   

17.
潜艇突破反潜编队训练,是保持潜艇生命力、保证潜艇战斗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完成难度较大、对潜艇指挥员的指挥和艇员的操作都是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18.
潜艇潜望镜的发展作为潜艇“眼睛”的潜艇潜望镜,是所有潜艇必不可少的观察工具。艇员通过它除进行海空监视外,还可以测量出待攻击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地面导航和天文导航。  相似文献   

19.
航行在茫茫大海深处的潜艇最怕漏水和起火。2007年4月12日.记者走进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在海军新落成的惟一一家潜艇损管脱险训练中心.与该部官兵一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深海"历险。经过相关培训后,记者和5名艇员一起步入中心大楼,展现在面前的犹如一艘巨大的潜艇,一个个相互连接的舱室与真实的潜艇舱室大小无异。"燃油泄漏引起火情,立即穿戴防火服!"突然.警报声响起.舱内顿时浓烟弥漫、温度骤升。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穿好防火服。大火越燃越旺.不时发出"劈啪"的声响.记者感到热浪阵阵扑面。战士们在烟雾中摸索行进.很快找到按钮并关闭了相关的阀门;随后找来灭火器、石  相似文献   

20.
潜艇救生     
如果一艘潜艇失事沉没海底,如何才能有效地营救艇上的幸存人员?自潜艇问世以来,这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各拥有潜艇国家海军的面前。据资料统计表明:在过去的90多年中,由于碰撞、失火、设备故障及操作失误等原因,在和平时期已有170多艘潜艇沉没,其中85%的潜艇沉没处的海底水压还不会导致艇体破裂。要在太洋深处营救这部分失事潜艇中的幸存者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高难度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