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层出不穷,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使全社会的人才流动由无序走向有序,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发挥了突出作用。部队如何紧跟时代节拍,不断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盘活人才资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一些同志看到了“人才市场”的优点,便提出部队也不妨走人才市场化道路。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所谓“市场”,汉语词典注释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在人才市场上,劳动力是有价的,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关系,本质上还是在双方利益的驱动下,实行相对的等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资源竞争国际化的趋势日渐凸现,人才争夺战更加激烈,使本来就很严重的军队人才流失雪上加霜。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赢得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各个竞争主体的选人用人制度。谁的选人用人制度更有优越性,更能凝聚人、激励人,更能整合和盘活各种人才资源,更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谁就能赢得竞争。  相似文献   

3.
胡主席指出:“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是军队人才建设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运用和谐理念抓好人才建设,就是要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和谐发展,进一步开发人才资源、激活发展动力、理顺人才结构,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和不竭的智力支持。树立和谐流动的理念。(一)盘活人才资源。发挥党对人才工作的整合优势,构建人才资源整合的总平台。一方面,搞好顶层设计。遵循“需求牵引、通盘规划、突出重点、分类培养、整体推进”的思路精心规划,确保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纵向衔接、横向…  相似文献   

4.
发展特色经济加速解困步伐刘宛康近年来,我厂按照“发挥自身资产、资源优势,小增量带动盘活大存量”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偏重军品向军民品并重,由偏重二产向一、二、三产并举的过渡;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培育、发展能发挥工厂资产、资源优势,具有自...  相似文献   

5.
刘伟 《政工学刊》2011,(2):21-21
胡主席强调指出,“要把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目标任务”。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必须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解决“人才短缺与流失并存”、“人才扎堆与闲置并存”状况,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兴军之本,也是制胜之本。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必须以十六大精神和江主席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打赢高技术战争为坐标,以强敌对抗为参照。确立“人才先行”的思想,发挥军队院校和国民教育人才培养优势,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性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7.
人才通过合理流动,可以始终保持人才创新的“峰值期”,能够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发挥人才的创新优势。目前,我军人才流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了人才不能合理流动,影响了人才队伍的优化,影响了人才的自主创新。对此,我们要积极寻求对策,使人才在合理流动中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一、进一步拓展军队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当前,军队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应重在形成以人的知识、创新成果为核心,实现不转关系、来去自由的智力流动形式。采取“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等多种模式,大力引进多层次、多学…  相似文献   

8.
陈露 《政工学刊》2001,(4):35-36
经 济领域中把一些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创新型经济实体比喻为“孵化器”。这种“孵化器”通过人才、资金、技术的投入 ,经过一个“孵化”即研究、开发、生产的过程 ,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新技术产品。科技练兵是一个有投入、有产出的系统 ,也具备“孵化”功能。应当充分认识科技练兵的“孵化器”作用。科技练兵“孵化”新型军事人才。人才是兴军之本。军事人才是指在体力、技能、技术、智力、知识等方面具有专长 ,在军队建设和作战中能发挥较大作用的军事人员。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人才的知识素质、精神素质和行动素质提出了新的更…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军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既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拥有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力求“人尽其才”。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尤其要在才职匹配、爱才助才及岗责明晰等方面下功夫。一、才职匹配:人尽其才的基本前提十六大提出要完善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为才职匹配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常言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连队,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带兵人为了管好士官制定了多种措施,抓了多种教育,想了多种办法,但仍然不能提高士官工作的积极性,连队工作也平平淡淡。虽然“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管理工作却没有起到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的,但带兵人在管理中只重视“管士官”而却不注重“士官管”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管好士官首先要激励士官工作的积极性,重点就是抓好士官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在工作中仅能发挥其自身能量的25%左右,如果受到了充分而正确的激励,则可以发挥到90%以上。管士…  相似文献   

11.
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中有效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转变”凝聚共识;改革创新,提高实效,为“转变”提供机制保障;突出重点,全面发展,为“转变”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37032部队重视学员“苗子”的文化补习工作。今年,他们在生源不足,考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重视发挥院校人才优势,抽调三名在该部队实习的海军工程学院研究生担任教员,辅导考生补习文化,节约经费三千余元,录取率达76%,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军队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是车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把电视频道某一珍贵的时段称为“黄金时段”,其实在人的生命中,也有一个“黄金时段”。各级管理者特别要对人才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段”格外注意,把握好最佳的用人时机。人才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人的年龄在变,身体条件在变,周围的环境也在变。在此地是人才,在彼地不一定是人才;此时是人才,彼时不一定是人才,有些领导积极网罗人才,  相似文献   

15.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25(4):F0002-F0002,F0003
近年来,我院积极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充分挖掘和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院校所能结合起来,走出了科技援西部、人才援西部、共建援西部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为新时期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此,我认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整体效能,必须与时俱进地构建现代人才理念,尤其要紧紧围绕识才、惜才、引才、用才这“四个环节”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河因水而活     
人才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如何盘活人才资源?如何 破解暂时存在的经济效益不高与区域劣势对吸引人才、留住 人才的严重制约?请看388厂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政治理论教学作为传授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在强军目标“三进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扎实推进强军目标“三进入”,必须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根本要求,积极搭建教学平台,不断拓展基本途径,从而不断提升“三进入”的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好人才的稳定与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在稳定人才与人才流动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过分强调人才稳定。事业兴旺、单位发展 ,关键在人 ,对此已经形成共识。很多单位和领导都想方设法把本单位的人才留住 ,不希望流失掉一个人才 ,把人才完全禁锢在自己单位里 ,想走万万不行。造成一些单位看似稳定 ,实际上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二是稳定人才采用简单生硬的办法。一些人才在本单位已发挥不了作用 ,产生不了效益 ,本该调整到能发挥其所长的单位去 ,但为了保持稳定 ,领导不同意放人 ,采用卡压的办法把人留住 ,导致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在心不在 ,只要…  相似文献   

20.
“伯乐相马” ,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孙阳的人 ,善于相马。古人著“伯乐相马”讽刺当权者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现象 ,为受屈的人才鸣不平。它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 :人才是到处都有的 ,关键在于领导识别、发现、任用他们 ,并给予较好的条件 ,这样才能使他们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培养和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至关重要。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首先要选好人才。然而 ,“在少数人中选”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人才如何得来 ,靠“伯乐相马” ,还是通过“赛马”去发现 ?这看似一个选才方式问题 ,实则是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