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歌唱艺术的民族唱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只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研究民族唱法从传统的唱法到“中国唱法”这一演变过程。20世纪上半叶及其之前的这一时期,是“传统民族唱法”的代表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族唱法”已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中国的声乐开始演变到“土唱法”这种表现形式。当“土唱法”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时,“学院派唱法”又站到了时代的前沿。到了20世纪末,“中国唱法”诞生,中国的声乐艺术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领域具有适应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王阳明通过对"知行合一"的论证,凸显了关于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有价值的认识。这一文化底蕴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以及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辞典上对“精神”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二是指由内在的因素而表现出的活力。通常人们所讲的精神大多指第二种。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精神与物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对物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古今中外,凡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都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传统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代表人物。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优良传统,建立了深厚的民族友谊。然而在长期的封建统治时期,由于各民族不平等造成的剥削和压迫,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和社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政治觉悟的新一代青年。声乐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声乐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背景,探讨了在声乐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策略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声乐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先进性。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形成,就其内容结构来说,主要有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就其发展演变来说,则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和近代六个不同的阶段。儒学和道学是中国土生土长、各行其是的学说,佛学则是后来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三大学说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经过相互斗  相似文献   

7.
以崇尚和平、睦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万邦协和”的博大胸怀,积淀成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之中的“和”的内涵、意义及致和之道,都有全面、深刻的揭示,形成了系统的“中和”哲学思想。“中和”思想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新安全观包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弘扬和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张力。  相似文献   

8.
魏鸿 《军事历史研究》2005,57(2):127-134
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司马光的边防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本文试图从其史著《资治通鉴》入手,探究其边防思想的文化底蕴和基本内涵,以期有助于对司马光民族、边防以及政治思想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刘芳  刘浩 《政工学刊》2005,(9):17-19
民族精神对战斗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酵母和内在基因,也是军队战斗精神不断升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形成的群体性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整合过程中,经过系统地提炼和升华、丰富和更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本民族特有的表现相对稳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它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格追求,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也是人们为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方面的群体意识、风貌和特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一个国  相似文献   

11.
在声乐表演艺术的训练和表演过程中,始终贯穿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声乐艺术表演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歌唱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所获得科学训练的好坏,以及他们之间协调配合的程度。我们只有从理论上对其进行认识,才能准确的把握住心理状态,培养、训练出有利于歌唱的良好心理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声乐演唱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节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其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与重要载体。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价值基础上,重点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力求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音乐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的浅论,简单论述音乐与文化发展的关联性,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互动中,我们需要自重,但不封闭,需要学习,但不盲从。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摒弃一些不合理的传统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分层次、分类别的因材施教,突出师范性教育,实行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之符合基础教育的需要,符合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培养学生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宽广而丰富的知识面的应用型人才。笔者结合本系多年来在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实践,借贵刊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价值体系的内在制约,价值体系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文化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高度的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了民族认同,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凸显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了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文化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与重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新是主动回应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翟东航  张娜  段慧娇 《国防科技》2017,38(2):105-110
提出互联网+时代军队院校面临与军队新型作战能力培养有关的国家安全时代课题,从整合新媒体网络资源、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三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重点探索与新军事变革密切相关的"文化安全、军事话语传播、地缘政治"等议题,以学术活动的顶层设计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军事院校学员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视域下,各民族文化具有平等性,不同民族文化也各有其优秀成分。民族间文化沟通才是民族间深层沟通,对于民族间文化冲突的防患、民族文化整合及民族关系维系意义重大。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只有实现各民族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集聚,从而提升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高度才能减少民族文化冲突,促进民族文化整合,进而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新疆双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冲突与整合,同时提出了民族文化整合观下新疆双语教育实施的阶段性文化目标以及双语教育实施的一些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华夏民族在征服自然、创新社会、演绎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也创造了恢宏绚丽的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温雅畅融、弘萃通远的文化传统对于当代大学生彰显民族文化理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振奋民族雄起精神等皆大有裨益。为此,高校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将是德育施教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建构和传播中国军队形象的过程中,对外传播先进文化、先进的军事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文章研究建构和传播中国军队形象的过程中,如何提升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加强对外传播的有效性,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使用新媒体传播国家军队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