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建初 《国防》2012,(11):25-26
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民兵根本职能由机械化条件下参战支前为主向信息化条件下支援保障作战为主转变,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由依据任务临时抽组为主向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转变,民兵工作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转变,实现数量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科技含量较高、管理使用规范、队伍可靠管用的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工作的总要求总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三个转变"这个总要求总任务构建新型民兵队伍.  相似文献   

2.
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整个军队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应急力量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拳头"力量、遂行信息化条件下急难险重任务的骨干力量,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民兵应急力量军地结合、军民结合的优势,把信息化建设摆到优先发展位置,以信息化建设牵引民兵应急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军地一体联动,构建指挥体系军地联合行动是遂行应急任务的  相似文献   

3.
孙军 《国防》2009,(12):58-59
随着战争形态变革、军队建设转型和安全环境的变化,民兵职能任务已由直接参与作战为主向支援保障作战和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转变,由为部队补充一般兵员为主向补充技术兵员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4.
魏辉 《国防》2013,(5):41-42
民兵建设转型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积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着力在编、训、保、管上下功夫见成效,努力构建结构优化、训练有素、可靠管用、保障有力、管理科学的新型民兵力量体系,不断提升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本志 《国防》2005,(3):52-54
信息化战争是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的特点与规律,实行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全面转型。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立足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实际,着眼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逐步迈出了向信息化跨越发展的步伐,并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兵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也必须紧跟军队建设发展的步伐进行转型建设。换言之,就是民兵建设要放弃传统的配合、支援、保障陆军作战为主的建设思路,大力加强军兵种动员工作机构和民兵建设,通过三军共同努力,把民兵建设成为三军后备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战争中有效地与敌进行系统对抗。民兵转型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新生事物,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因此,本栏特组织“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与民兵转型建设”主题讨论,以加强民兵转型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冉亚权  范胜龙  曹丙营 《国防》2012,(12):33-34
2011年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工作调整改革任务,指明了民兵建设转型发展的方向.空军民兵工作调整改革是全国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和机械化战争形态下形成的民兵工作思想观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等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战争形态不断演变的情况,抓住新一轮民兵工作调整改革这个重大契机,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大力加强空军民兵建设. 树立全新观念,科学定位职能任务.搞好空军民兵工作调整改革,必须围绕适应信息时代和信息化战争形态要求创新建设发展观念,正确把握空军民兵职能任务.  相似文献   

7.
杜宗震  王伟 《国防》2012,(9):39-40
进入二十一世纪,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进,信息已成为最主要的作战能量,抓紧军事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共同行动.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思想,为军队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空军部队信息化建设势头强劲、发展很快.作为空军整体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空军国防动员建设,必须适应实现"三个转变"(由机械能量型向信息智能型转变,由应战型向应战应急兼备型转变,由行政指令型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型转变)的需要,着力将以物化动员能力为主适应机械化战争要求的空军国防动员,建设成为以信息动员能力为主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空军国防动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具体需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8.
肖军 《国防》2006,(11):30-30
胡锦涛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推动军事训练不断深入发展。新世纪新阶段,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大力加强民兵军事训练,必须重点把握“三个问题”。(一)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军事训练转型。战争形态已经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与之相适应,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推进民兵训练转型。要树立信息制胜的观念,把民兵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由保障打赢机械化战争转到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上来,加大高科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和心理作战的学习训练比重。要树立整体聚优的观念。着眼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创虎  郭来庄 《国防》2005,(3):60-61
民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没有强大的民兵,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必须按照党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立足市场经济环境,面向现代战场需求,调整加强民兵建设。首先,要调整优化民兵组织结构。“组织落实”是民兵工作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民兵组织不稳定;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样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陆军步兵和一般专业技术分队为主体的民兵组织结构,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战争的…  相似文献   

10.
王桂生 《国防》2008,(3):49-50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胡锦涛主席指示全军部队积极推动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军后备力量,与我军现役部队肩负着共同的军事职能任务,因而也要积极推动军事训练由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以增强与现役部队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具体应做到"五个突出"。  相似文献   

11.
钱南忠 《国防》2007,(8):36-38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军事实践活动.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型,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我军建设的主旋律.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必须着眼形成军民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紧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训练转型.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战争形态的演变以及军队职能使命任务的拓展,民兵"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必须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积极适应信息化条件和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强化组织领导,深化调整改革,健全工作机制,注重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3.
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转型,必须着眼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和把握时代特征,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在训练指导上实现三个转变。一、由注重机械化技能训练向突出信息化技术训练转变。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着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信息化高技术作战能力。日前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内容体系与信息化作战需求明显不相适应。要确立信息化主导的观念,把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席桂文 《国防》2012,(11):47
一方面,要适应当代信息化潮流全面提高民兵建设信息化水平。仗怎么打,军就怎么建,动员就怎么搞。信息社会形态下战争是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以军队为骨干的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信息化进行。民兵是军队的后备力量和人民战争的基础力量,与军队担负的根本职能任务一致,无疑要紧跟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转型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成果,依托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行业,工程机械、光学仪器等精密企业,加强"信息支撑"力量,促进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邓永毅  董志刚 《国防》2012,(6):37-39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 “要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在信息化条件下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民兵工作所处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民兵队伍的职能任务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推动民兵工作创新发展、实现民兵建设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民兵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兵》2007,(7):5-5
新一代《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颁布施行,这是国防后备力量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主席关于大抓军事训练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民兵军事训练由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民兵建设由单一后备力量向三军后备力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后备力量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方文平 《国防》2004,(12):32-33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民兵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担负的任务更加繁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民兵工作的调整改革,不断提高民兵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一、要确定民兵建设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形势,彻底转变过去在“大打”背景下形成的民兵建设思维定势,切实按照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和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确立民兵建设新思路。(一)走一体化建设的路子。信息化战争是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民兵作为军队的后备力量,也应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加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高龙福 《国防》2012,(4):28-30
在勤于学习中提高.“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 看一个人有无本事,主要看他有无知识.知识从哪里来,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古人说“立身以立学为先”. 在信息化条件下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民兵建设的任务需求、基础依托、环境条件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级干部必须勤于学习逐步积累知识,不断提高民兵工作能力素质.一是学习信息化知识.支援保障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是民兵建设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9.
程宝根 《国防》2012,(7):64
新形势下,要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转型形势,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调整民兵职能任务、优化民兵组织结构、改革民兵军事训练. (一)职能定位向支援保障转变.破除充当现役部队"二梯队"、直接参战"预备队"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把主要任务定位在"防、修、供、保"等支援保障行动上.任务对象由直接参战为主向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机动过境部队和目标协防部队遂行任务为主转变;任务重点由人力物力财力等常规支援保障为主向科技信息和装备技术支援保障为主转变;任务样式由动员支前为主向警戒勤务、交通管制、机动支援、抢修抢救等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20.
辛荣国 《国防》2005,(5):55-57
“仗怎么打,军队就怎么建,动员就怎么搞”。这是武装力量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1世纪,战争形态已经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作战样式已经由以陆军为主战军种的协同性联合作战发展演变为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民兵作为人民战争的基础力量,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思路和模式也必须自觉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演变,尽快实行以主要配合、支援和保障陆军作战向配合、支援和保障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转型。适应转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