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文根据地下建筑工程对混凝土防瓦斯渗漏、抗地下水侵蚀的要求,研究开发了HG-Q-K抗腐蚀气密混凝土泵送剂,并在华蓥山隧道等多座长大公路、铁路隧道以及军用地下洞库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和军事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低活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利用,依据《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通过复掺CaO、CaSO4及防水剂、减水剂等材料对低活性粉煤灰进行了活化实验研究和混凝土性能测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活化处理后的粉煤灰重新获得了活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了泌水率、减小了坍落度经时的损失,从而有助于低活性粉煤灰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按照GB 14569.1—2011要求对含Cs磷酸钾镁水泥固化体抗压强度、抗浸泡性、抗冻融性、抗冲击性和抗浸出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固化体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含Cs磷酸钾镁水泥固化体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抗浸泡性、抗冻融性和抗冲击性;磷酸钾镁水泥对Cs的固化能力优越,42 d时Cs+累积浸出分数为38.761×10-3cm,远低于GB 14569.1—2011要求的0.26 cm;固化体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分析表明,Cs Cl会参加水化反应生成Mg Cs PO4·6H2O晶体,固化体结构密实,机械固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磺化酚醛树脂的研究:对水泥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磺化酚醛树脂(SPF)对水泥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掺入SPF后,水泥和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均有明显的提高并且依赖于掺量、硫酸钠含量以及磺化剂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烘循环的方法模拟干湿循环交替环境进行新型化学键合胶凝材料抗硫酸盐加速侵蚀试验.侵蚀溶液为质量浓度为5%的硫酸钠溶液,一组试验采用全浸-烘循环,另一组试验采用半浸-烘循环.在经受30×N(N=1,2,3,4,5)次循环后,测定试件的强度耐蚀系数和质量损失率,以此评价化学键合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半浸-烘循环的侵蚀比全浸-烘循环的侵蚀严重;在经受150次侵蚀循环后,试件外观无严重破损,质量不减反增,强度也不降低,说明化学键合胶凝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商业中心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我国修建了越来越多的混凝土结构超大建筑物,我国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第9.1.1条规定伸缩缝最大间距55m。但由于建筑的需要,在设计中经常出现不设或少设伸缩缝的情况。若不采取处理措施,将出现大面积开裂。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与混凝土自身干缩应力及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有关。介绍了通过采用SY—G型高性能膨胀抗裂剂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来解决混凝土冷缩和干缩问题的方法。在建筑施工中使用该方法能有效控制地下室及裙房的楼面屋面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并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7.
一直困扰型号批产的某重要部件气密试验问题,随着近日三江集团江北502分厂对其新制试验台的首次验证成功,而得以圆满解决。 已往,该部件气密试验夹具操作繁琐;爆破、气密无安全防护及泄压装置;气压表无惰性指针,给操作者、检验人员和用户方代表带来了诸多不便,用户曾将此作为遗留问题多次与工厂磋商,希望能早日得到彻底解决。 该厂设计人员通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后,对已往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地完善。新设计的组装的试验台增加了安全防护装置、泄压装置,并在试验台上安装了气密表和爆破表,一次装夹便可完成气密试验和爆破试…  相似文献   

8.
试件水灰比和胶砂比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速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试验,采用强度指标研究了试件水灰比和胶砂比对硫酸盐侵蚀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的水灰比越大,胶砂比越小,侵蚀速度越快;为了加快硫酸盐侵蚀速度,宜采用大水灰比、小胶砂比的试件.在各种条件下,硫酸钠侵蚀破坏的速度比硫酸镁侵蚀快.对硫酸钠型侵蚀,采用抗折抗蚀系数作为判定指标较为合理,而对硫酸镁型侵蚀,应该综合考虑抗折抗蚀系数和抗压抗蚀系数.  相似文献   

9.
海水集料混凝土是利用球形高性能吸水树脂及水泥基质制备而成的新型多孔混凝土材料,以孔隙率为变量,对海水集料混凝土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孔隙率与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之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海水集料混凝土立方体受压破坏形式受孔隙率影响较为明显,孔隙率为35%及以下时表现为劈裂破坏,35%以上时表现为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修复损伤钢板抗盐雾腐蚀疲劳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修补舰船钢结构的抗海洋环境能力是衡量修补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选择舰艇应用最迫切的"盐雾腐蚀"作为海洋环境的初步试验,依据GJB150.11-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对边裂纹直条试样进行修补后腐蚀试验;根据GB3075-1982《金属材料.室温疲劳试验方法》对复合材料修补舰船钢结构进行了腐蚀后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微波修复舰船结构具有足够抗大气影响能力,完全可以在舰艇结构损伤抢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理论研究中的试验数据的完整性、计算假设的真实性及计算模性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小尺度试件的试验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混凝土构件的工作特性,混凝土构件破坏标准不一致性、试验数据的完整性、既有理论不能统一考虑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的承载力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是可能的分析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增强的新型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针对C70等级高强混凝土,设计了四种体积掺量纤维混凝土,通过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和四点弯曲抗折试验,分析了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HMWPE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强作用不明显,但较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且对混凝土有很好的阻裂、增韧效果。在纤维体积掺量为0.3%~0.5%时,劈裂抗拉强度提高25%以上;掺量0.5%时,弯曲抗折强度提高率超过23%。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碳纤维、聚酯纤维对混凝土在自由条件下的约束作用,通过设计对碳纤维混凝土、聚酯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加热放热试验,比较掺入不同纤维体积分数的纤维混凝土在大温差条件下无约束自由变形的差异,并用温度线膨胀系数表达。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体积分数为1%的碳纤维混凝土比素混凝土抗自由变形能力提高了38.8%,在本试验的各种体积分数中效果最好。结果表明碳纤维与混凝土,虽然热力学性能不同,但是二者结合之后碳纤维因其高弹性模量的特性,反而可以更好地抑制混凝土自由变形。试验效果也表明,随着施工工艺的完善,碳纤维体积分数可能会超过1%,碳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同轴回转黏度计、Zeta电位分析仪和坍落扩展度实验等手段,研究了硼砂对以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为基材的快硬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水泥浆体流变特性以及水泥颗粒ζ-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硼砂掺量的增加,硼酸钙包裹水泥颗粒后产生滚珠效应和静电斥力作用,拆散其絮凝结构,释放约束的水,促进水泥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使快硬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有所提高;掺入聚羧酸减水剂后,减水剂占主导作用,且与硼砂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FRP-混凝土组合圆柱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根外包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三种复合材料的混凝土圆柱轴心受压试验为基础,分析FRP-混凝土组合柱与单同混凝土柱不同的受力机理和力学性能,得出FPRP可极大提高混凝土柱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建立了FRP-混凝土组合柱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模型与实测曲线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C70等级高强混凝土,设计了4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掺量混凝土,通过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和四点弯曲抗折试验,分析了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强作用不明显,但较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且对混凝土有很好的阻裂、增韧效果。在纤维体积掺量为0.3%~0.5%时,劈裂抗拉强度提高25%以上;掺量0.5%时,弯曲抗折强度提高率超过23%。  相似文献   

17.
高渗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兼具高渗透性和高强度的新材料,用在离壁式地下工程中既能确保通畅地排除围岩周边地下水,又能提高地下工程结构自身的强度,充分发挥其减震层的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影响材料单轴抗压强度与抗劈裂强度的4个因素的排序,结果显示:对抗压强度与抗劈裂强度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是灰集比与水灰比,聚灰比对抗劈裂强度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从材料一点的三向应力状态出发,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计算得到岩土工程中广泛运用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等强度参数,经回归分析发现材料的黏聚力与抗压强度之间符合线性增长关系,该结果可以直接为岩土工程数值计算中的数据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BFRP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BFRP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与全预应力梁、非预应力梁受弯性能对比试验,并对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对BFRP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再测试各试件的开裂荷载、钢筋屈服点荷载、极限荷载、BFRP筋和普通钢筋应变发展情况、梁顶部及底部混凝土应变发展情况、平截面假定、荷载-变形曲线和裂缝发展情况.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试验参数对受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GB 1800~1804—79《公差与配合》、GB 1957—81《光滑极限量规》和 GB 3177—82《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是我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后,首批采用 ISO 标准的重要基础互换性标准。近20年来公差与配合系列标准的贯彻实施,对振兴我国工业,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促进国际合作与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标准制、修订情况:1997年颁布了两项修订标准:GB/T 1800.1—1997《极限与配合基础第1部分:词汇》(代替 GB 1800—79术语定义部分);GB/T 3177—1997《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代替 GB 3177—82)。GB/T 1800.2《极限与配合基础第2部份: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和 GB/T 1800.3《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代替 GB 1800—79)修订完成,现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标准等效采用 ISO 286-1。GB 1801~1803—79的修订参照 ISO 1829,并将 GB 1801和 GB 1802合并为一个标准《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  相似文献   

20.
海水集料混凝土利用球形SAP形成内部球孔,是一种基于内部孔结构的新型混凝土。对水泥用量、球形SAP体积分数、水胶比和复合外加剂质量分数4个因素,各取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归纳各因素对海水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形SAP体积分数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泥用量和水胶比,复合外加剂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小。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将海水集料混凝土中球形SAP体积率视为孔隙率,得到一系列抗压强度的回归关系式,提出基于经验公式的海水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