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稳定工作在部队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不少领导同志几乎是逢人必提、逢会必讲。有的说“安全是底线”,有的认为“安全是保底工程”。意思是说在抓部队、搞建设、完成各项任务中,最低要求是安全上不能发生问题。应该说,这一提法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贯彻中往往使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2.
在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有的同志嘴上讲科学发展观,其工作的思路、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仍是过去的一套;有的同志会上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工作中仍是上级怎么说他就怎么讲,文件上怎么写他就怎么念,照抄照转,头脑里根本没有科学的思想、发展的理念。难怪一些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会开得不少,文件下得也不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结果却面貌依旧,工作起色不大。  相似文献   

3.
官兵在学习成才方面有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习畏难。有的同志认为,自己的文化基础太差,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到部队当兵,干点粗活、重活、体力活还行,一捧书本脑袋就大,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有这种思想的大部分是战士。盲目随意。有的官兵对自己应该参加什么学习心中无数,不知道从哪里入手、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别人学什么自己也跟着学什么,别人学习某个专业取得了进步自己也转而学习这个专业。学习缺乏针对性,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人云亦云随大流。追求文凭。有的同志学习并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将来找个好的工作,追求所谓的文凭。存…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纠正缺点、改正错误,促进成长进步的工作方法。有人说:“高明的批评就像一块香皂,它能除去人们身上的污垢,给人留下的却是清香。”“高明的批评”来源于对工作对象的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必须把握工作对象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提高批评的针对性。对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志,要事先“透透风”公开批评,对其他同志可以起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作用,因此,对有些错误,必须公开批评。然而,现实中有的同志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猜疑心重、心胸比较狭窄,有的同志自尊心强,有的同志脾气火爆。这些同志往往对公开批评一时难以接受,需要在批评前…  相似文献   

5.
马坤 《政工学刊》2013,(6):38-39
师旅团级政治机关是“一线指挥部”的政治工作领导机关,机关干部使命重大、责任艰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和基层建设的水平。调查发现,不少同志虽然进了机关,有的还在机关熬了两三年,但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一是基础差,底子薄。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过政治工作发展历史、政治工作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大多是在工作中盲目摸索,习惯于照抄照搬,  相似文献   

6.
李然 《华北民兵》2003,(3):26-26
深入实际,抓好基层,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武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使一些同志对抓基层的认识产生了偏差。有的认为县、市人武部是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编制人员又少,抓到乡镇武装部就不错了,没有必要去抓基层;也有的认  相似文献   

7.
说理就是讲道理。理论灌输、思想动员、化解矛盾、与人谈心等,都离不开说理。因此,有人把说理喻为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指点迷津的路标,这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有的人一说就通,有的人一谈就崩。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讲出话来使人心悦诚服、茅塞顿开,有的人却越讲越使人感到费解、乏味。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怎样说理的问题。选择把握说理的方式、方法,就是说理的艺术。掌握说理艺术,对于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大有裨益。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同志对说理艺术并没有完全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往…  相似文献   

8.
发扬刻苦学习的作风消除想干而不会干的现象在机关工作中,有些机关干部或者是由于刚到机关,或者是刚变动了一下岗位,工作的热情很高,但对业务不甚熟悉,憋着一股劲却使不出来,出现了想干而不会干的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机关干部一定要发扬刻苦学习的作风,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底蕴,完善自己的业务素质,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力戒浮躁,务求真学。近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大力提倡下,各地各部门学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有些机关干部还没有静下心来搞学习,有的对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甚至把学习当做包袱,逃避学习;有的整天忙于迎…  相似文献   

9.
如何真创新?     
工作创新首先源自观念的更新、理念的出新、思路的革新。创新工作,可以说是大会讲、小会提,有事就说、逢会就讲。可并不是人人都懂,也不是人人都会。有的同志虽有创新的想法,也有实际的举动,但结果却有悖于创新要旨、偏离发展方向。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种观念没有树立好。夯实基础才能助力创新。创新离不开扎实的基础,把基础夯得实而又实,也需要创新,也是一种创新。俗话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牢固,创新才有支撑,才有后劲;基础不牢,创新就如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10.
报纸杂志是文化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消费,也是我们民兵预备役人员生活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但是,我们也看到,每到征订《西南民兵》这个时候,各地都要在征订工作上花不少精力,上级开会要求,层层传达布置。可有些同志还是“不感兴趣”,订阅数量上不去。我想这和一些同志没有真正认识到《西南民兵》杂志的重要性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国防》2000,(8)
编辑同志:目前,不少营区外都设有“网吧”,一些军人已成为这些“网吧”的常客甚至“发烧友”。尤其是节假日,有的在“网吧”一泡就是一整天。军人上网并非坏事,引导管理得好,既可以使官兵学到新知识,又可以丰富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于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这种营区外  相似文献   

12.
盛国良 《政工学刊》2005,(12):44-44
日常生活中,一些学历不高的干部会正话反说:“我是个粗人,哪像高学历干部有前途啊?”但事实上,他们目前的工作和个人进步还算不错。有的干部会“胸有成竹”地和上级谈工作:“放心吧,这个单位我看出不了什么事。”可随之却没有管用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来保证。点名时,一些主官会“气势汹汹”地讲:“我是大老粗,把我惹火了,以后没你们的好日子过。”虽则这样讲不能说不起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了官兵的反感。……以上情形,除了能使人感受到一些干部的个性特点和工作风格外,总还能发现其中的一些值得深思的东西。仔细揣摩一下这些“粗人”,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13.
军嫂礼赞     
什么叫旅游,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是最近却产生出了一些另外的感慨。那是与几个同志一起乘车下基层,在穿越逶迤弯曲的道道山梁、望着峰峦起伏的醉人景色时,大家不由得聊起了“什么叫旅游”的话题。有的说是看自然风景你要带着感情去观赏才算旅游,有的说是看文化遗产你要是边看边学到了这方面知识才算旅游,有的说是看历史名胜你要增长了  相似文献   

14.
走出自卑     
焦宁 《政工学刊》2006,(2):57-57
小陈入伍前,在家乡小学教书,刚入伍时工作热情很高,事事都想争第一。但在参加几次大型任务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比战友强多少,相反许多方面还比不上别人,于是他的工作积极性慢慢减退,到后来认为自己反正技不如人,就开始降低标准,直至逃避工作。小陈的这种表现就是由自卑心理造成的。什么是自卑?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自卑的一面,只是表现各异,应对不一。有的轻微,有的强烈;有的能通过自我调节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有的则不能自拔,以至影…  相似文献   

15.
一忌“纸上谈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创新”的重要意义给予了明晰的阐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但是有的人没有正确理解创新的深刻内涵,把创新当成了“装点门面”的时髦,认为如果不讲创新就跟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强军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一批批学士、硕士、博士不断充实到基层部队,为我军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然而,一些同志却颇不以为然,片面强调“学历非能力”。有的认为基层工作,需要的是实际带兵能力、管理能力,学历高低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强弱无直接关系;有的认为高学历往往是“高智低能”,不适应基层部队;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他们有的以学不懂为借口一点不学;有的根据工作需要或为了装潢门面,断章取义地摘抄一些只言片语: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现在的实际相差太远.就以学习上级文件、报纸文摘代替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上现象当然不能代表我们党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流,但也有一定“市场”。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军人才战略的深入实施,部队大学生干部逐渐增多。他们都有这样那样的学历,有的还有两个或多个学位。这是好事情。问题是大学生干部自己应该怎样看待拥有的学历,使学历成为不断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的阶梯,而不致成为继续学习、全面提高的障碍。现在有些大学生干部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比如,有的同志以为自己曾是个好学生,就简单地认为一定能当一名好干部,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不断提高的紧迫感不强;有的认为自己过去一直出类拔萃,曾经辉煌一时,就习惯性地推断自己的军旅生涯也一定会一帆风顺,在实践中接受考验、磨练…  相似文献   

19.
在部队工作时间长、岗位变化多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工作调动,初到新岗位的一两年间,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往往学习更认真,工作更敬业,生活上也相当谨慎。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初岗效应”,认为“初岗”时期往往是一个人学知识最刻苦、能力素质提高最快的时间段之一。有的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在一个岗位干四五年,后两三年的工作靠吃“初岗”时一两年的“利息”也能胜任。  相似文献   

20.
孔烽 《政工学刊》2004,(4):55-56
人们常说:院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古今中外,自学成才者也不乏其人。大家所熟知的大文豪高尔基、发明大王爱迪生、国画巨匠齐白石、人民音乐家聂耳、数学家华罗庚等都是没有很高的学历,有的只进了几个月的学校。当然,由此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说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