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 所周知 ,“海权论”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创立的。他在 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成为世界列强的“海军圣典”。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被称之为“2 0世纪的马汉” ,他在 1976年出版的《国家海权》一书成为“海权论”的又一经典之作。在中国 ,孙中山最早提出“海权”问题 ,他在 1919年撰写的《“战后太平洋问题”序》一文中曾指出 :“争太平洋之海权 ,即争中国门户权耳……人方以我为争 ,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 ?”但是 ,由于受“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束缚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海权论”研究领域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中国海权.组建人民海军,迈出了建立海权的第一步;人民海军投入解放战争,迈出了建立海权的第二步;军民互动,迈出了建立海权第三步.海军、海战、军民互动树立了三个界桩,进入了海权的领地.海上力量的综合性,海上行动的防御性、群众性、双向性,海权目的 的人民性,是中国海权的鲜明特征.党的思想理论和决策部署是中国海权胜利前行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迈向新的世纪,充分认识海洋、高度重视海洋权益,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事实已经证明,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大门的钥匙。何为“海权”?何为“军事海权”? 海权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海洋观的增强,海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但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文化和地缘环境的影响,始终没能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的国家,无论是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来看,都需要大力巩固和扩展海权。建立中国特色海权应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权发展战略,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维护和发展海权,要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力量,谋求非对称海权优势,走中国特色的海权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迈向新的世纪,在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认识海洋、高度重视海洋权益、树立新的海洋观,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事实已经证明,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大门的钥匙。何谓“海权”?何谓“军事海权”?海权,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们海洋观的发展,海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狭义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领海(主要是领水及其上部大气层空间)、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具有实际的管辖控制能力和自卫能力。狭义的海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以马汉为代表的美国海权理论还是以科贝特为代表的英国海权理论,都专注于海权大国如何利用优势海军力量夺取和保持制海权,达到使海洋向己方开放,向对手关闭的目的,而对相对弱势的陆权国家的海权发展却关注甚少。对于陆权国家海权理论的总结和研究,始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青年学派”。这一学派的海权理论与以强势海军为论述对象和经验基础的英关海权理论迥然相异,是指导弱势海军争取胜利的海权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发展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近代以前海权意识的发展 中国海洋和海权意识的发展,从其产生、形成到繁荣和衰落的过程,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从远古时开始,中国就一直以陆地农业经济为主,海洋经济从未处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1986年11月,在杭州召开了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研讨会.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在《中国地理》的最后学习”.1990年5月4—8日,国家教委又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乡土教材建设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乡土教材的建设和乡土教育的深入开展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观念,海洋观是人们对海洋与国家民族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的总看法。海权是以海上力量为重点的国力建设,并将海上力量运用于海洋上。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增强海权意识,对于国家开发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包括我军一些将领,或撰写学术论文,或呈送研究报告,或在人民代表大会分组会上慷慨陈词。他们从战略的高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针对我们的客观实际,倡导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呼唤增强海权意识,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军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对贯彻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看到另一些人说古论今,以“反思”为名,对“黄水、黄土、黄种人”横加种种罪名,而对“蔚蓝色”叫喊得分外起劲。似乎只有他们才是真正地呼唤  相似文献   

10.
<正>海洋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连通世界的广阔通道,也是利益争夺的交汇点和敏感区。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特别是当前,中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在海上,军事斗争的焦点也在海上。争取海权、维护海权、发展海权与民族复兴、国家安全和利益拓展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1.
1874年面对日本日益膨胀的扩张野心,晚清政府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等海防措施,并由此开始了海防大筹议。之后,在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的极力倡导下,清廷将海防作为与塞防并重的国家防御的另一重要方向,并决定建立北洋、南洋、粤洋三支水师。但由于在统一指挥、造买船经费不足等管理方面的缺陷以及陆权至上等各种守旧思想的影响下,最终导致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惨剧,也标志着晚清海防战略不可逆转的败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晚清政府在特有历史危机背景下进行海防战略的选择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教训,对于我们加强海权战略管理、解决复杂多变的海权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期,台湾岛内推动搞所谓“公投立法”的“台独”分裂活动一度甚嚣尘上,台海局势走向令人关注。要全面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度,根本在于深刻理解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价值,而从“海权”的角度来解读无疑是获取这一问题答案的关键所在。地处要冲——不沉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和“微课”革新了传统教学,但在初中地理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教学环节的应用较少.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利用微课的资源优势,从“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三个环节开展教学设计,构建了初中地理的“PIA”教学模式(Study pre-class、Study in Class、Study After Class).并基于初中地理课程,初步检验了“PIA”模式的教学效果,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罗援 《环球军事》2011,(21):1-1
在人类近代史上有两个普遍被看好但尚未被证实的预言: 一个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以洞察世界的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指出:“所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海权问题也…昔日之地中海问题、大西洋问题,我可付诸不知不问也;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也……”.  相似文献   

15.
1815年—1914年,是欧洲从和平到战争的世纪。列强实力在这一时期急速变化,海权便是实力变化的直接体现。“十九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海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特点,由此影响到其海洋霸权的形式:1815年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拥有现实的区域性海洋霸权;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英国拥有现实的全球性海洋霸权;其后到“一战”前,英国全球性海洋霸权的威慑性超过了现实性,最终重回现实的区域性海洋霸权。英国的命运与其海上实力息息相关;海上强国对世界历史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航母的诞生     
开栏语: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s),海权国坚固的柱石,海军中傲慢的贵族,军迷们永远的话题。航母自诞生至今,不到1个世纪。经过战火的洗礼,他已从海战中的配角,成为作战的核心,其出航时前呼后拥的壮观景象,以反在战斗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吸引着众多国家斥资获得航母;又因建造、维护航母及其编队的费用高昂,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少拥有海权的国家,望而却步。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航空母舰在觇争中,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不言自明。在此,我们开辟了“航母经纬”栏目,将有关航空母舰方方面面的故事和知识,展现在您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陈绍宽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是中国近代海军杰出将领。他的海防思想,代表了民国海防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海权关系到国家实力、主权和国际地位的海权思想;二是治标和治本的海军建设思想;三是集中实力等海军战术思想,其中不乏高明之见,对当今海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内容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契合性,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基于核心素养整合“三维目标”、深刻挖掘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情景是地理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公安部2003年12月16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认定“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等4个组织为恐怖组织,艾山·买合苏木等11人为恐怖分子。 这是公安部公布的第一批“东突”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名单。那么,这些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到底策划实施了哪些恐怖活动?近年来我国反恐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东突”:分裂中国图谋的一个“代名词” “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这一名词出现于19世纪末期。“斯坦”原为“地方”、“区域”之意,但“东突”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某些老殖民主义者为肢解中国  相似文献   

20.
朱里奥·杜黑(1869—1930),出生于意大利卡塞塔,意大利军事理论家,少将,制空权理论的倡导者。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创新精神。他的军事思想对空军理论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在近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制空权》一书与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的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并列,称他为“空军的马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