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何雯 《政工学刊》2009,(6):44-44
随着我军干部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地方大学生干部逐步成为基层干部的主体。加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教育管理,事关基层建设全局。从地方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看,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军区切实加强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工作,将这些文化素质较高的莘莘学子,逐步培养成为文武兼备的优秀军人,为提高部队打赢能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这些地方大学生干部中.有143人担任过边防部队营连主官.25人调入军以上机关工作;4人荣立二等功.45人荣立三等功:涌现出了以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于部曾庆斌、军区优秀科技人才标兵刘英敏等为代表的一批地方大学生干部成才典型。  相似文献   

3.
地方大学生干部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在文化基础、理论功底、思维层次、创新意识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但同时看到,由于参军渠道、学习经历、处事经验等因素影响,一些弱点和不足在工作实践中也显现出来。各级要加大地方大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下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注重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促进地方大学生干部健康成长。一、严把入口关,切实把素质全面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接收到部队。一是要确立正确宣传导向。引导各级在接收地方大学生时,客观介绍部队情况,既要讲清部队建设发展的好形势和入伍后的政策待遇,也要真实反映部队面临的困难和基…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我军陆续接收、培养、使用了大批地方大学毕业生,其中既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不少问题存在。如何更新观念,进一步端正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根本态度,纠正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一些认识偏差,已成为各级不可回避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5.
李林齐 《国防》2007,(7):72-72
随着军队中地方大学生干部队伍的逐年壮大,大学生干部成为部队建设中区别于生长干部的又一支重要力量.笔者发现,大学生干部和生长干部之间交流不多、各自为政的现象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成为影响部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贵州预帅本着对地方大学生干部既强调服从需要,又尽量用其所长的培养思路,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推动了部队全面建设。3年来,该师21名地方大学生干部中,12人得到提拔使用,4人荣立三等功,6人被师以上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5人受到嘉奖。 大学生干部来到部队,最关心的往往  相似文献   

7.
周骥 《政工学刊》2007,(11):51-51
近年来,着眼军事斗争准备人才需求,各级领导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越来越重视,可以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但也有少数单位对地方大学生干部还抱有一些偏见,总觉得他们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不愿交任务、压担子。还有的领导对大学生干部某些与部队管理要求相悖的思想和行为,堵得多疏得少,训斥多说理少,  相似文献   

8.
一边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一边是地方各个 专业打造出来的人才,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部队 和地方大学生此任何时倏都愈加欣赏和珍爱对 方。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或者自愿或者在别人 的推荐下,来到军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刚刚穿上军装的大学生在为军营带来 活力、理想的同时,也为部队的各级领导者们带 来一个新的课题:怎样使用他们?在使用之前, 怎样培训他们? 最近一次全军接收和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 工作会议上,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特别提出,“要 打牢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根基,着力提高 他们的第一任职能力。”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位学者说过,“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地方大学生干部走出校门跨入军营,需要尽快适应全新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适应军营的文化环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深入组织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地方大学生干部在校学习十余载,长期接受地方校园文化的熏陶,到部队后,他们将迎来军营文化的洗礼。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地方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时尚现代,地方大学生干部到部队后往往期望一种较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而军营相  相似文献   

10.
上一期《中国民兵》刊登潘扬同志《一位“学生官”的苦恼》的来信后,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来稿来信,加上约请的一些地方大学生入伍的人武干部谈很好的意见体会,现发表于后。相信这组稿件,对潘扬同志和有同类情况的地方大学生入伍的人武干部及其他同志会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大学生村官队伍不断壮大。将大学生村官作为民兵干部选配的重点,努力塑造一支高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村民兵干部队伍,对于推动农村民兵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地方军事机关特别是县(市、区)人武部,要着眼提高农村民兵干部  相似文献   

12.
围绕"地方大学生干部你幸福吗?"这一话题,近期笔者与沈阳军区某装甲师的几名地方大学生干部进行面对面交流,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幸福经历……这些故事或许琐碎,也许平凡,但凝聚着他们收获的喜悦,成长的快乐。"个性"助我成长人物扫描:迟锋,2001年7月毕业于长春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某装甲团装步营教导员。  相似文献   

13.
优化地方大学生干部成长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优化客观环境,同时也要优化个人环境——行为环境和经验环境,优化地方大学生干部成长的客观环境是前提,优化个人环境是关键。当前优化客观环境主要从军事训练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三个方面入手。优化个人环境则应注意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和个体环境信息库的丰富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一名地方大学生干部,入伍七年一心扎根基层,勇于突破自我,完成了从地方大学生向合格基层带兵人的转变。作为一名基层政治干部,李德林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剪贴了8本学习资料,整理了20多万字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50余篇;并联系实际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积  相似文献   

15.
地方大学生干部从参军入伍到退出现役的整个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为适应期、上升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实践表明,只要平稳、顺利度过适应期,他们就能尽快找到与工作接轨的“结合部”、发挥优势的“切入点”,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但第一任职能力偏弱是导致部分地方大学生干部不能顺利度过适应期的重要障碍,必须加以重视解决。  相似文献   

16.
随 着我军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 ,军队从地方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干部和从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学员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今年不再从初中文化程度的战士中招收军校学员 ,成为干部战士们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投身军营和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到军校学习 ,拓宽了干部的培养路子 ,促进了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但由于干部生长制度改革具有两重性 ,在部分干部战士中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和疑虑 ,应引起足够重视。干部生长制度改革以来 ,一些战士担心考不上军校不好向亲人交待 ,思想压力大。部分领导担心“兵难带” ,部…  相似文献   

17.
见到赵杰,这个戴着厚厚眼镜,还多少有些书生气的年轻军官让我们眼前一亮。这个1999年7月从湖北工学院特招入伍的大学生,现任广空航修厂某中队队长。他2次被评为厂“科技干部标兵”,2004年10 月被空军评为“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标兵, 并提前晋升为空军上尉。他十分真诚地告诉我们:“我在军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军营让我开心。”  相似文献   

18.
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的气质。这种非同一般的特质一方面来自于传统的传承,另一方面来自于基层带兵人的素质。在对成都军区驻滇某装甲团的采访中,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在全团所有连队主官中,军校毕业生占81.8%,地方大学生干部占16%,提干的主官占到2.2%。这个数据虽然是个案,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表明学生官已成为基层主官的绝对主力,而来自地方的国防生干部正在成为一种快速生成的新生力量,充盈在战斗一线部队。作为地方大学生干部,他们在军旅的成长成才路径如何,他们能否打造出自己的完美人生,他们是否有能力带出一支优秀的团队,他们适应军旅生活的必备"兵器"有哪些?"红四连"指导员黄松为这些疑问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对63名直接接收入伍的地方大学生干部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感到,直接接收入伍大学生干部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牢固,能力素质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刻苦,成绩突出,是部队建设的新鲜血液,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军队干部制度的深化改革,地方大学生干部已经逐步成为我军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看,大学生干部队伍思想比较稳定,基本适应了部队生活,能力素质提高比较快。不少同志已经成为本专业的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了基层主官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