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红字》《祝福》虽为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小说文本 ,但其主题旨归却极其相似。在对海丝特·白兰和祥林嫂苦难灵魂的自我救赎历程的描述中 ,昭示永恒人性的坚韧与辉煌 ,宗教神性和封建礼教的丑陋与残酷 ,从而表达出“人不应该是宗教祭坛上的活物”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道德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所谓道德的经济分析 ,就是用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探讨、研究道德行为和败德行为 ,这种研究能极大地促进伦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突破“经济非道德”或“道德不经济”的固有思维模式 ,从而说明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制度建设 ,要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 ,使人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一、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这里所说的道德行为是指道德的行为 ,即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一 )道德的公共物品性与“搭便车”行为在…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即所谓“传道、授业”;一种是“人师”,即教学生如何做人.也就是说,作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风貌,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立场、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变化,而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自我同情在幼儿教师群体对缓解职业倦怠、降低心理困扰等方面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自我同情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兵团435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自我同情良好,且在教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教龄在10年以下的幼儿教师自我同情显著小于教龄在16年以上的幼儿教师;兵团幼儿教师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心理困扰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我同情在职业倦怠影响心理困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心理困扰。因此,开展相关的自我同情课程训练,提升幼儿教师的自我同情,是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困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宗教?问:我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韩世猛)答: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其本质而言,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是对宗教本质的最精辟的论断。宗教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文化体系,一种由宗教组织和信徒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实体。  相似文献   

6.
人性假定是管理文化的"原点"和"灵魂",有什么样的人性假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我军传统管理文化中的"集体人"假定、"道德人"假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产生过强大的整合作用,但用于指导现阶段的军队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管理应确立起"满足人"的人性假定,以实现其对当代军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描述部署的海军系统提供了一个新范例。采购改革在鼓励防御部门更加依赖于工业的同时,也意识到政府在采购中主权和责任的重要作用。作战系统亦不例外。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是部署的部队将如何使用作战系统。这种理解即大脑印象是部署的部队的一种观点;也就是防御采购界的观点。这一观点以人是作战系统的一部分、而系统各组成部分需要人机接口为特征。这种概念是自动化发展演变的结果,它要求人们关注计算机控制机器的详细设计。总的说来,构成部署部队的人(水兵)通过使用机器扩展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来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水兵的大脑印象,即观点,是用机器作为他们本身的扩展训练人的一种观点。因此,在自动化机器的作用上,采购界和水兵对部署的部队有不同的观点。本文探讨了这两种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部署部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世俗化,指的是一种不受个人宗教感情约束的社会进程,是宗教作用力和约束力不断“衰退”和“减弱”的过程。印度的世俗化,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中立的思想,即平等地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印度的世俗化思想成为其解决多样化社会矛盾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道德格局的建构中,相当一部分学者把集体主义作为其构建的基础。这当然是准确的。同时.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对集体主义进行了重新诠释,这无疑也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笔者力图对集体与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作点探索阐释,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真实的社会主义集体有其条件性。斯大林认为:“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不应该有不可调和的对立。”(《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板,第354页)据此我们得出集体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即它蕴含着自身利益与个体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境遇式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道德学习的道德教育。本文主要通过讨论道德境遇成为道德教育资源的可能性。从而阐述出道德境遇中的人与道德教育中的人具有相通性,道德境遇的真实性契合于道德教育的真实性,道德境遇的生活特征符合道德教育的目的性追求。因为道德境遇的运用有其必要性。道德境遇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生动性,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教育效益。由此我们知道道德境遇运用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的是,道德境遇的运用应立足于情感道德教育来展开,应注重与道德教育情景的融合,应注重道德资源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1.
人性善恶问题,一个千古争论的哲学命题。本文将以文学作为视角,分别从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作者文学创作动机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出较新的阐释。从而得出结论:在人的本质属性中,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但人类总可以避恶扬善,以谋求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进行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军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冲突和挑战。因此,对军人道德冲突的发生要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为什么会有道德冲突?道德冲突,作为众多社会冲突中的一种,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面临道德选择时遇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相互矛盾的一种处境和状态。每当社会处于急剧动荡、人种大迁移、民族大融合、社会变革时期,总要伴随着一场剧烈的道德冲突。在我国目前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态度,它是人的内在思想、道德、修养、气质、性格的外在表现。我们经常说某人风度翩翩,或者说某人气宇轩昂,既是对其精神风貌的赞赏,也同时表明这种风度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风度作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美学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领导者个人素养修炼的重要内容。指挥军官的风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军队道德建设的视角,运用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方法,从军事职业的本质、军人道德实践的主体特色、军人的价值、军人人生的轨迹、文化对道德人格的影响等几个层面,分析了军人职业道德人格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人格所具有的特征,即伦理性与政治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世界共性与民族特性的统一。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培养和塑造军人的道德人格,增强军队道德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杨 《华北民兵》2004,(2):64-64
李西岳创作的小说《百草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好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它直面人生的写实风格,体现了作家对当代军人及其家人内心世界的关注,从中我们听到了对军人人性价值和尊严的热情呼唤,看到了一种关于军人道德新审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虚拟社区作为网络空间中的社群组织和网民共同体,一方面给人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但也使人性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惑,如容易导致人格的扭曲、人的价值观的缺失、人际交往的异化倾向、人的主体意识的丧失,构建和谐的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虚拟社区是社区发展的理想使然。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邓州市皮革厂下岗职工马东阳想开办一家个体皮衣厂,但因缺少资金而一筹莫展。轻工业公司武装部长左志钦知道后,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5000元送给马东阳作为启动资金,并帮助他贷款,租赁房屋,很快使马东阳的皮衣厂开办得红红火火。眼下,像这样由专武干部帮助下岗民再就业的事,在邓州市就有600多例。 近两年,邓州市下岗职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民兵。邓州市人武部把帮助这些民兵再就业作为大事来抓,在对下岗民兵进行就业观念教育的同时,还对他们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一大批民兵学到了新的致富技术,找到了新的就业门路。1997年7月份以来,邓州市人武部和工商局还在专武干部和工商干部中开展了“一帮三”活动,即一名专武干部或工商干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对违法青少年的心理训练项目(即心理治疗矫正,这里用心理训练的新概念代替心理治疗矫正更符合现代心理学的道德、尊重、人性的原则)与其违法青少年的类型和特点是紧密联系、不可截然分开的。美国对违法青少年的心理训练项目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心理评价分类法、I-level分类制度和行为分类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党务问答     
信仰宗教的人不能发展入党问:我单位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些信仰宗教的职工群众提出入党申请,请问信仰宗教的人能发展入党吗?(严顺)答:共产党员是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而宗教信仰是另外一种人生观,是与共产主义人生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它宣扬的是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共产党员只能信  相似文献   

20.
人格 ,在伦理学上通常是指道德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在法律上是指作为权利义务的资格。军事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人格 ,是其心理结构与行为方式在军事学术研究中统一 ,是科研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一种尊严、一种骨气、一种操守、一种境界。从事学术研究的人 ,一旦失去人格的魅力 ,也就失去了作为学术人的资格。军事科学理论研究者肩负着军事科学理论的创造性任务 ,他们创造军事科学理论的过程 ,也就是自我人格塑造的过程。因此 ,能否具有完善的独立创造性人格 ,直接关系到军事理论研究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