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91959部队坚持把提高学员干部第一任职能力作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之一,持续开展思想性强、实用管用、特色鲜明的学员干部岗前集训,为他们快速融入基层、适应部队、展开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翼  张建东 《国防》2010,(8):48-49
教导机构是部队的“随营军校”。省军区各级教导机构是我军人才培训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为部队轮训干部、培养参谋人才和指挥士官的重任。信息化条件下,要着眼推动军事训练转变,紧贴省军区担负的任务,加强省军区教导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和管理能力,必须加强学员在校期间管理素质的培养.要针对部队"学生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分级达标培养制度、打牢管理理论基础、完善轮流实习代职机制、开辟管理工作实践场所等措施入手,提高学员基层管理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4.
科技干部是科技部队生成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是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科技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打牢制胜未来的精神支柱 ,是每个科技部队的领导和政治干部职责所在。新形势下做好科技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五看五靠”。(一 )看到信息时代带来的影响。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化、虚拟化和数字化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科技干部是我军迎接信息时代的第一方阵。一方面 ,科技干部的工作模式率先进入信息化操作的时代。另一方面 ,科技干部私人拥有电脑的比例相当大 ,信息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5.
国防生是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是今后我军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也是部队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一支生力军。国防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军干部培训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着军队质量建设和实现科技强军的进程。因此,我们在开展选培工作中始终把帮助国防生打牢素质基础作为重点来抓,以适应部队建设的长远需要和国防生本身任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对学员毕业前的岗前培训的内容选择、组织实施及考核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培训内容总的要求、原则和组织实施方法.指出在岗前培训选题上应注重基础,坚持全面发展,着重提高学员整体素质和第一任职能力.在课题内容选择上搞好“五个结合”,在组织方法上处理好“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河北某预备役高炮团提升交流干部任职能力组织专题授课、进行经验交流、实地观摩学习、营连一线锻炼……近日,河北某预备役高炮团组织对8名新交流来的干部专门进行岗前培训。对此,团政委陈建国介绍,此次培训提高了这8名交流干部的任职能力,为他们尽快适应岗位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笔者了解到,这次培训是为这8  相似文献   

8.
国防生从相对宽松的高校环境到严格正规的基层部队,适应期相对较长。近年来,我们针对大学生干部的这种特点,积极组织岗前适应性训练,下大力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缩短了大学生干部融入部队的适应期。扎实抓好入伍教育。大学生干部报到后,我们结合单位实际,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组织进行我军宗旨、优良传统、条令条例和本单位光荣历史、作风纪律等方面的学习教育,着重强化大学生干部军魂意识、使命意识、科技意识,帮助大学生干部牢固树立政治信念和军人意识,切实打牢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期间安排单位主要领导与新分来的大学生干部谈一次心、开一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鼓励大学生干部积极适应环境、主动融入部队。  相似文献   

9.
“基层是军队整个战斗力的基础,军队建设最基础的就是抓好基层。”基层干部是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官兵完成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能力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乃至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负。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基层干部选任培训机制,是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从而提高部队打赢能力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与实战要求相适应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着眼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提高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增强部队打赢能力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我军现行…  相似文献   

10.
训队列一丝不苟、爬战术一身泥土、练射击聚精会神……2019年12月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的师团职领导干部民兵工作能力培训在凛冽的寒风中展开。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训学员身着迷彩服,以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训练热情高涨,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为扭住强军兴武的“牛鼻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组织70余名师团职干部进行军事能力培训,着力培养懂军事、善指挥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带动兵团广大民兵积极投身军事训练,为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打牢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批批军校和国防生毕业学员陆续走向部队,成为我军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这些新干部初到部队,由军校学员向基层军官转变,适应新岗位的一段时期,往往会对自己的前途、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茫然感”。如果不能及时正确调适这种“茫然感”,他们将会难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难以在部属中树立威信,  相似文献   

12.
学员队是院校的基层。着力培养基层干部带兵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是学院赋予学员旅“一线指挥部”的基本职责。为此,必须打牢干部的素质基础,实施有效的分类指导,运用典型引导的方法,不断加强基层干部的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方大学生军官的逐年增多,北海舰队某水警区着眼新毕业学员的长远发展,以坚定献身海防的理想信念为支撑,以强化军事素质和带兵能力为依托,提升了地方大学生军官到部队的第一任职能力,初步走出一条地方大学生军官岗前培训与使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张可  徐野 《政工学刊》2015,(4):34-35
教导队作为基层部队的"随营军校",起着为基层部队培养输送教学人才、组训骨干、专业能手的重要作用。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加速和教导队职能作用拓展,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旅团教导队教员队伍建设的诸多矛盾问题逐渐显露。一、部分动机不纯干部进入教导队,导致教员队伍素质下降。需完善政策、提高门槛、拓宽出口调研发现,很多想到教导队任职的干部抱有如下三种心态:调职过渡一下、累了歇息一阵、转业等待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承  韩东桥 《国防》2012,(8):46
最近,海南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与省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依据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和公务员法有关规定,联合组织新任职专武干部进行为期1个月的岗前培训。参训人员包括2011年从退伍军人中公开招录的74名专武干部公务员和全省乡镇换届时竞岗任职的27名新任职基层武装部部长。培训内容包括地方军事工作基本理论、基本业  相似文献   

16.
<正>习主席强调,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思想形势分析作为掌握官兵思想的一种重要工作方法,既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打牢部队全面建设基础和提升战斗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各级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必须学好用好思想形势分析这个起家本领、看家本事,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当好思想战线上的“侦察兵”。一、全面搜集“情报”,搞好思想调查是前提习主席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基层主官队伍建设,是推动基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各级必须站在事关部队长远建设和发展高度,着眼营连主官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以本职岗位为平台,坚持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训什么,真正从基础的学起、从急需的抓起、从薄弱的练起,切实打牢履职尽责的素质基础。从具体实践看,搞好营连主官集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加强干部管理 ,提高干部素质 ,是抓好部队“两个经常性工作”的关键。新形势下党管干部落实的如何 ,对于部队整体建设影响非常之大。作为“前沿指挥部”的营一级党委由于受自身地位和职能的牵引 ,其在党管干部中作用的发挥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走访了解和实地调查 ,发现一些营级党委在管干部中存在思想不重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得法等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组织党管干部作用的发挥 ,导致部队在落实“两个经常性工作”中打了折扣。要有效发挥好营级党委在党管干部中的作用 ,必须集中精力纠正和克服三种倾向。克服“权限小不敢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干部队伍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是长周期、后效应。打牢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就必须从院校毕业学员这个干部队伍建设的人口抓起。从部队的情况来看,每年院校分配的学员约占部队干部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是干部来源的主要途径。院校毕业学员知识面宽。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发展潜力大。但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往往容易动摇自己的工作信心和热情。同时,部分学员吃苦精神较差,缺乏部队工作的实际经验。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三个一”办法,帮助学员起好头、迈好步,踢好“头三脚”,尽快实现由学员到基层干部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基层不牢 ,地动山摇。”抓部队管理就是要抓住基层 ,关键抓住基层干部 ,盯着末端以“细”求实 ,以“严”求实 ,以“勤”求实 ,反复抓、抓反复 ,才能确保部队内部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 ,确保部队战斗力的巩固提高 ,确保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因此 ,在新形势下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积极探索提高基层干部管教能力的路子 ,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一、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要求 ,提高基层干部管教能力要继承优良传统 ,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驱动力我军始终是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引下发展壮大的。“三个代表”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